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壮志归隋,扫平六代江南梦;坚心使命,结束五胡塞外争。”此对联歌颂了隋文帝(    )
    A、勤政爱民 B、统一全国 C、扩大疆域 D、重视文教
  • 2. 隋代设置明经、进士两科,学业优敏即明经科,文才秀美即进士科。可见,科举取士的标准是(    )
    A、家世 B、外貌 C、人品 D、才学
  • 3. 大业元年,疏通古邗沟,开凿通济渠,建东都洛阳三大工程同时进行,所征丁夫占全国丁男的1/3以上。这反映了隋朝(    )
    A、土地兼并严重 B、自然灾害的频发 C、官吏贪赃枉法 D、统治者不恤民力
  • 4. 下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A、皇权的平稳更替 B、选官方式的调整 C、制度的创新发展 D、开放的社会风气
  • 5. 下图所示文物佐证了唐代(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科学理论的进步 C、手工业水平高超 D、城市布局的严整
  • 6.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平定,史称(    )
    A、 八王之乱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朱温建梁
  • 7. 下图中b阶段对应的政治局面是(    )

    A、隋唐盛世 B、五代十国 C、宋元更替 D、明清易代
  • 8. 宋太宗时期,在军事机构枢密院担任要职的杨守一 、王显等,虽为武官,却全无战场经历,他们或谦恭谨慎,或善于理财。可见,宋太宗(    )
    A、强化中央集权 B、抑制武将权力 C、推行与民休息 D、坚持重农抑商
  • 9. 澶渊之盟后,出现“河北得安业”,“辽之农谷至是为盛”的景象。这表明澶渊之盟(    )
    A、助长辽扩张的野心 B、延续宋辽战争状态 C、加重宋的财政负担 D、利于宋辽经济发展
  • 10. 下图中A处所对应的政权名称是(    )

    A、西夏 B、 C、 D、
  • 11. “他率领岳家军抗击一再南侵的女真铁骑,恢复失地,践行其精忠报国的夙愿。”这里的“他”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郑成功 D、戚继光
  • 12. 下图为某一人物传记的目录,该传记应是(    )

    A、《成吉思汗传》 B、《元世祖传》 C、《努尔哈赤大传》 D、《康熙帝》
  • 13.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国号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有蓬勃盛大之意。可见,元朝的国号(    )
    A、 由部落的名称而来 B、来自发源地的称呼 C、继承创立者的封号 D、寄托吉祥美好寓意
  • 14. 宋初,四川商业繁荣,主要流通铁钱,买一匹罗(丝织品)就需要重达130斤的铁钱,故商人自发造交子以代之。可见,交子是(    )
    A、流通全国的纸币 B、商业发展的产物 C、中国最早的纸币 D、由政府统一发行
  • 15. 下图《》处填入的文学成就应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明清小说
  • 16. “中下层的读书人登上政治舞台,在宋代才能彻底实现,这要拜技术发明所赐。”这一观点的得出是基于宋代(    )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考试内容的调整 C、印刷技术的发展 D、四大发明的外传
  • 17. “六部没有总裁,皇帝以一人之精力,掌握天下所有大小事务。其结果是政务繁重,权力难免落于宦官之手。”这评论的是(    )
    A、废除丞相的弊端 B、八股取士的局限性 C、权臣跋扈的恶果 D、设立锦衣卫的目的
  • 18. 郑和的船队第六次远航返回时,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共1200余人随船队来到中国。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促进西洋诸国的发展 B、密切了民间文化的交流 C、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D、提升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 19. 某一著作诞生于明代,内容涉及食物、用器、冶金、制械等,并绘图解说。该著作应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 20. 1644年4月21日,大顺军抵达山海关与吴三桂的军队激战。次日,清军乘机杀出。此战最终的结果是(    )
    A、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B、皇太极建立了清朝 C、李自成推翻了明朝 D、清兵入关进驻北京
  • 21. 雍正中期,国库库银达六千余万两。乾隆年间,库银长期保存在六千万两以上,最多时达八千余万两。这表明当时(    )
    A、人口激增 B、贫富分化 C、国力强盛 D、战乱频繁
  • 22. 据统计,清朝文字狱年均数量在康熙年间约为0.21件,雍正年间约为1.5件,乾隆年间约为2.2件。由此可知,至清中叶(    )
    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B、传统习俗日渐衰微 C、外来文化快速涌入 D、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 23.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军机处强化了皇权 B、地方的权力被分割 C、内阁掌握军政大权 D、六部分工日益细化
  • 24. 下图邮票内容展示的艺术形式是(    )

    A、戏曲 B、雕刻 C、舞蹈 D、书法
  • 25. 乾隆二十四年,下令禁止丝货出洋,江浙各地官员需严行查禁,倘有违例,予以严惩。这一举措反映了清朝(    )
    A、闭关锁国 B、兼容并蓄 C、市场活跃 D、与时俱进

二、综合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代对外交流以官方为主。据统计,新罗使团赴唐104次,日本19次,波斯35次。长安、广州、扬州等地常年生活着许多外国人。大量外来之物通过交流传入中国,影响了唐朝的生产技术、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等。而中国的物产、技术和文化也传到世界各地,扩大了唐朝的影响力,至今海外多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方亚光《唐代对外开放述论》等

    (1)、列举一位唐代中日交流的代表人物。
    (2)、小历同学认为,唐朝的对外交流在中国古代是无与伦比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中期以来,北方人口南迁将复栽技术带入南方,并在此基础上开启秧播技术,南方土地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升至100%。宋代,南下移民在向南方扩展冬小麦种植范围的同时,发展了稻麦轮作制,将农作物种植从原来的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进而将土地利用率从100%提升至200%。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中期以来南方土地利用率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代棉花推广的路线,并概括宋代茶树种植业发展的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宋代农业发展的特征。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与吐蕃关系大事年表(部分)

    ——摘编自马大正《公元650-820年的唐蕃关系述论》等

    材料二:元朝在西藏地区,因俗而治,多制并举。对于民政,委托地方僧俗首领负责。同时,设立宣政院,具体实施元朝中央的各项政令,专管元朝驻藏军队,负责驿站。为了使各项政令及时通达地广险远的西藏边陲,元朝在西藏设大站28处,小站7处。

    ——摘编自胡小鹏《试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等

    材料三:康熙五十九年,清军入藏。雍正五年,设置驻藏大臣,统掌西藏之军政。乾隆五十六年,清军击退廓尔喀对我国西藏的侵略,并与廓尔喀、布鲁克巴和哲孟雄划定了边界。乾隆五十七年,创立金瓶掣签制度,次年颁布《钦定西藏章程》,将西藏地方事务的管理推向法制化轨道。

    ——摘编自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处理吐蕃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和在西藏设置驿站的目的。
    (3)、相比材料二,材料三中清朝对西藏的管辖呈现了哪些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唐以来西藏地区与中原王朝关系的演变。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等

    (1)、写出表中“A”处所指的工程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中国古代伟大工程”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