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4-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宋太祖
  • 2.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
    A、 B、 C、 D、
  • 3. 如图中制度的设立产生的影响是(    )

    A、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造成统治机构臃肿 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
  • 4. 古代都城是一个朝代的政治中心,还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观察如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都城(    )

    A、唐朝长安 B、宋朝开封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 5.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描写的情景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太宗 D、宋太祖
  • 6.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7. 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
    A、北宋建立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安史之乱”
  • 8.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到破坏的悲怆情怀,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A、诗史 B、诗狂 C、诗鬼 D、诗圣
  • 9. 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 B、 C、 D、
  • 10.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11. 宋代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鼎盛时期。正如明代文学家宋濂所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宋代(    )
    A、重文轻武 B、统一货币 C、开设武举 D、统一文字
  • 12.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壁。这两部著作都有可能记述的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唐玄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 13.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是北宋大书法家张择端的作品,是一幅极具历史价值的现实主义风俗长卷。它反映了(    )
    A、北京的社会风貌 B、南京的社会风貌 C、杭州的社会风貌 D、东京的社会风貌
  • 1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被称作(    )
    A、秦半两 B、五铢钱 C、“会子” D、“交子”
  • 15. 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极力提倡 B、农民休闲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需要
  • 16. 宋朝元旦,人们会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当时的“元旦”就是现在的(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 17. 元朝建立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行省制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18. 元朝时候,开始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回族 B、壮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 19. 我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之重。我国丞相制度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
    A、唐朝与明朝 B、汉朝与宋朝 C、秦朝与清朝 D、秦朝与明朝
  • 20.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材料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 21. 下列选项中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三国演义》
  • 22. 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 23. 对下表所示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1662年 1689年 1727年 1771年
    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民族政权的对峙 B、封建社会的危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24. 下列文学作品与其作者搭配正确的组是(    )
    A、《红楼梦》——曹雪芹 B、《两游记》—一施耐庵 C、《水浒传》——罗贯中 D、《三国演义》——吴承恩
  • 25.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
    A、 B、 C、 D、

二、判断题

  • 26. 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统治,巩固国家政权。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隋唐实行的科举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中用“贞观”作为年号的皇帝是唐玄宗。
    (3)、北宋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4)、元朝在澎湖岛设置理藩院,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5)、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昆剧。

三、综合题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一位皇帝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三:金奔巴瓶

    (1)、材料一表明唐朝这位皇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此时唐蕃通婚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始于哪一朝代?如何管理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中央政府是如何加强对西南边疆地区管辖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28. 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南移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材料的表格反映了西汉以来人口(户)数的变化,根据数据变化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什么流城转移至么流域?
    (2)、材料二的谚语表明哪一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 29.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贸易构想,旨在促进各国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还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材料三: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蕃国……大小三十余,涉沧凕十万余里。

    材料四:清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屑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什么事件?并说明这一事件的目的。
    (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造成什么后果?
    (5)、综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