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科学中考一轮复习-空气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3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A、B、C、D四个集气瓶内分别装氢气、氧气、氮气、空气。为了区别这四种气体,某学生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这四个瓶内,发现在A瓶内木条燃烧状态不变,B瓶内木条燃烧变旺,C瓶内气体燃烧,还时有爆鸣声,D瓶内木条熄灭,则A、B、C、D依次是( )A、氮气、氢气、氧气、空气 B、空气、氧气、氢气、氮气 C、氢气、氧气、氮气、空气 D、氧气、氢气、空气、氮气2. 下列各项中,因果关系配对正确的是( )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
③一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中
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排入大气中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c D、④-b3.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5mL的18mm×180mm的试管、量程足够大的针筒注射器等实验器材(如图),将白磷放入试管后,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活塞从原来的15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动到约( )A、3mL刻度处 B、4mL刻度处 C、5mL刻度处 D、6mL刻度处4. 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某市某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6~76,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该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为 ( )污染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200
201~300
300以上
质量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A、Ⅰ级,优 B、Ⅱ级,良 C、Ⅲ级,轻度污染 D、V级,重度污染5. 空气的清洁程度可以用每立方米空气悬浮物(颗粒物)的含量来表示。其测定方法是:用空气抽气机将空气吸入一容器中,容器中有一滤网,滤网能吸附通过它的空气中的悬浮物。将滤网置于精密的天平上,测出附着在滤网上的颗粒物总质量(mg)。如图是每隔1h进行一次观察的记录图表,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下列四个时间段中,空气最浑浊即悬浮物最多的是( )A、5~6时 B、6~7时 C、7~8时 D、8~9时6. 成年人每分钟约需要吸入8L氧气,那么一昼夜需要吸入空气的体积大约为( )A、11470L B、55000L C、11520L D、242000L7. 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 )A、铁片 B、硫粉 C、木炭 D、红磷8. 为了探究空气的对流运动,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空气对流 B、该实验可类比空气的对流 C、管内的水按逆时针流动 D、管内的水换做酒精也按逆时针流动9. 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列行为中能减缓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 ③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④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公交车上班 ⑤农民燃烧秸秆肥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10.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用于医疗急救的O2 B、用于生产氮肥的N2 C、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 D、用于飞艇的He11. 在进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吗?”辩论中,该小组为正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下列论点 不 应成为本方论据的是:(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C、限制“三废”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 D、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所消耗的燃料越来越多12. 小温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B、白磷燃烧结束就可将试管倒扣 C、倒扣试管后试管内液面会上升 D、可以用木炭粉代替白磷实验13.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白磷不一定要足量 B、装置气密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将白磷改为木炭也能得到正确结论 D、冷却后瓶内压强减小而导致集气瓶从烧杯中吸水14. 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制成干冰,用于制造舞台烟雾 C、氮气用作食品填充气 D、稀有气体用于制造各种用途的光源,如霓虹灯15.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火焰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二、填空题
-
16.(1)、如图是大气中的CO2含量按目前速度上升的直线图。根据该图估计:到2050年,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是 , 这比2000年CO2的体积分数0.035%增加了。(2)、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根据CO2产生和消耗的途径,请你提出两条建议:;。17. 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橡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44.7%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比约是。18. 如图表示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分数示意图。据此可知:(1)、图中A为 。(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空气是混合物 B、图中的其他成分指的是稀有气体 C、利用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熔点不用,可以分离出A和B D、电流通过充有稀有气体的灯管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光 E、B气体是一种可燃性气体19. 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井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1)、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前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3)、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20. 雾霾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PM2.5和臭氧新增指标的监测。请回答下列问题:(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 (选填“毫米”或“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2)、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的是( )A、淘汰尾气不达标的汽车 B、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 C、把工厂烟囱造高
三、实验探究题
-
21. 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100mL的水;
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mL;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mL。
(1)、小明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与图甲装置相比,图乙装置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3)、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小明发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较大差距,查阅资料发现,引起本实验的误差除装置外,还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22. 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示的关于《温室效应研究》课题的部分资料及图片。•温室气体还有哪些?
•人类的哪些活动造成大气温室气体增多?
•怎样才能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从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
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使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使气候圈增温的现象。
物质
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温室效应指数
水蒸气
1
0.1
二氧化碳
0.03
1
甲烷
2×10-4
30
⑴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图甲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⑵图乙装置,控制温度计初温度,得到现象,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⑶图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的数据,据此可得出,水蒸气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甲烷气体。
⑷该小组用图丙装置来进行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二氧化碳气体,右侧集气瓶中盛有空气,设计意图:希望实验时,能观察到食用油a侧液面高度(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高度,以此证明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⑸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ving),正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请针对“低碳”生活,提出你的建议:。
23. 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并也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他的实验操作如下:①在一个试管里放进一些铁屑,在上面浇了些稀硫酸溶液,然后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塞住试管口,放进盛水的玻璃缸里。
②打开止水夹,将试管中生成的气体引岀水面,用火舌点燃。
③把一只空试管底朝天罩在火舌上面,试管的管口浸在水面下。
④氢气在密闭的空间里燃烧,玻璃缸里的水,不断涌进试管。
⑤ 。
⑥测出进入试管中的水约占试管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1)、写出稀硫酸与铁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将步骤⑤补充完整。(3)、若火焰熄灭后未及时关闭止水夹,实验结果将怎么变化?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