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巩固

  • 1. 在年降水量高达2 000毫米以上的温带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温带雨林。温哥华岛是世界温带雨林典型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下图示意温哥华岛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该岛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及气候特点是(  )
    A、西部 全年高温,降水丰沛 B、西部 冬温夏凉,降水丰沛 C、东部 冬雨夏干,冬暖夏凉 D、东部 全年温暖,降水均匀
    (2)、温哥华岛温带雨林中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阔叶树种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
    A、阴雨冷湿,年均温较低,光热不足 B、土壤贫瘠,土层浅薄,植物种类少 C、纬度高,且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低 D、人类对阔叶树砍伐数量比针叶树多
  • 2.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 3. 东南亚油棕产业的快速发展,致使热带雨林被大规模开发利用,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
    A、地表植被是养分存储主体,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B、生物种类单一,生态结构脆弱 C、植被为常绿林,枯枝落叶少,土壤贫瘠 D、缺少微生物分解,生物循环缓慢
    (2)、依据材料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B、延续“刀耕火种”式的迁移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 C、油棕种植园属于商品型农业 D、油棕产业链复杂,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 4.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读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终年高温地区和寒冷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都较低,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高温地区不利于植被生长 B、高温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 C、寒冷地区生物生长量较小 D、寒冷地区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缓慢
    (2)、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存在着黑土肥力下降现象,下列措施不利于养护土壤的是(  )
    A、休耕                      B、种植绿肥 C、大水漫灌               D、作物轮作
  • 5.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合适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每项限用一次)。

    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

    (2)、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 , 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资源和资源。
    (3)、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项洪涝灾害的历史纪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人为原因。

    上游

    中游

    下游。 

    (4)、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需注意什么问题?

二、素养提升

  • 6. 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
    (2)、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A、阳坡 缓坡            B、阳坡 陡坡 C、阴坡 陡坡            D、阴坡 缓坡
  • 7.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年 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

    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

    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

    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增加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 8. 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为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景观如图1)。读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小题。

    (1)、“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可能原因是(  )
    A、森林破坏,沙漠化严重 B、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 C、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D、山坡陡峻,水源难以保持
    (2)、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的原因是(  )
    A、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 B、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未到 C、热带草原气候,旱季降水少 D、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湖位于贺兰山山前倾斜平原的碟形洼地上,东侧通过艾依河与黄河相连,通过排水沟与大水漫灌区相通。年降雨量仅201.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达1 653.2毫米。沙湖水沙共存,浑然一体,鸟类众多,盛产鱼类。近年来沙湖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每年达59万人次,燃油快艇迅速增加到90艘,2001—2004年水质一度较差,后来慢慢改善,2007年被评为5A级景区。下图为沙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沙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
    (2)、分析沙湖水质降低的自然原因。
    (3)、分析影响沙湖水质的人为原因。
    (4)、根据整体性规律,简述该地区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