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新高三上学期历史起点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0-28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
    A、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
  • 2.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 3. 清人梁嵫《评书帖》认为要对不同历史时代书艺群体风格的整体审美把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以下属于“晋韵书风”的是(    )
    A、 B、 C、 D、
  • 4. 下图为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抄本《论语郑氏注》(部分),12岁的作者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文物可佐证(    )

    A、唐太宗推行“祟儒尊孔”的国策 B、《四书章句集注》已成为考试用书 C、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D、汉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已有所传播
  • 5. 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
    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强化基层百姓德行修养
  • 6.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宋开宝九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太祖初晏驾,孝章宋后使召秦王德芳。(使)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后)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晋王)”

    《涑水记闻·卷第一》

    “上(太祖)即夜召晋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戮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癸丑,上崩于万岁殿,甲寅,太宗即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赵光义)遂继皇帝位。”

    《宋史·卷四·本纪第四》

    “十一月丙子,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赵光义后改名为赵炅)自立”

    《辽史·卷八·本纪第八》

    A、赵匡胤死后其弟继承皇帝位 B、使者与晋王赵光义合谋政变 C、赵匡胤主动传皇位给赵光义 D、赵匡胤之子才德不济难继大统
  • 7. 读下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①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B、②是隋朝大运河中心,也是政治中心 C、元朝时③瓷窑众多,成为著名的瓷都 D、清政府在④处特许商行专营对外贸易
  • 8. 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    )
    A、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 B、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C、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 D、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
  • 9. 鸦片战争后十多年间,以“夷”指外国人,每每可见可闻于朝堂内外,《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国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一变化反映清政府(    )
    A、外交观念发生改变 B、已沦落为洋人的朝廷 C、逐步实施平等外交 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
  • 10. 京师同文馆创办之初,“每一个学生每月给三两银子的膏火,学一二年后,洋文有成绩者,则增至六两,再过一期增为八两,后增为十二两。彼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这从侧面反映了(    )
    A、清末新政重视教育 B、新式教育已成主流 C、官办学堂待遇更好 D、新式学堂招生艰难
  • 11. 1876年清政府派员参加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1905年清政府商部奏准《出洋赛会章程》共20条,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这表明清政府(    )
    A、彻底放弃重农抑商 B、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力图扩大对外贸易 D、极力垄断对外贸易
  • 12. 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该规定(    )
    A、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 B、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 C、有利于扩大抗日联合战线 D、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
  • 13. 1955年,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毛泽东此番话意在鼓励农民(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 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 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 14.

    下图反映的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 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 15. 梭伦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当因国事发生内争之时,漠不关心,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
    A、内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B、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C、个人自由高于城邦利益 D、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 16.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
    A、确保了罗马境内的居民权利平等 B、推动了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 C、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D、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 17. 15世纪后期以来,古登堡(注:西方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版《圣经》发行,学者们能得到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进行讨论和争论,阅读《圣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由上述材料推断(    )
    A、科学知识为神职人员垄断 B、宗教迷信在欧洲广泛流行 C、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思维 D、印刷技术推动了宗教改革
  • 18. 有学者说,“在现代社会发轫之初,王权与贵族之间建立一定的平衡,对现代民主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法国君主派与共和派长期拉锯斗争 B、美国建国初将邦联制调整为联邦制 C、《大宪章》成为英国代议制的基石 D、德国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相互制约
  • 19. 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此规定意在(    )
    A、缓和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 B、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提倡劳动创造财富的价值观 D、漠视失业者必备的生存权益
  • 20. 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    )
    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 21. 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    )

    第十七章垄断

    第十九章国际商战

    第一节垄断的产生

    第一节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

    第二节并购与垄断

    第二节国际商战

    第三节垄断的影响

    第二十章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

    第十八章大危机和新政

    第一节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

    第一节大危机

    第二节苏联的战时经济

    第二节危机的传导和扩散

    第三节法西斯军事经济

    第三节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第四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时的实验

    第四节罗斯福新政


    A、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B、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 C、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确立 D、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 22. 1962年,苏联经济学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文章,主张利用经济手段刺激生产发展。当时与其主张相符合的措施是(    )
    A、政府强化了部门管理体制 B、企业可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 C、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地方强化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度
  • 23. 1975年,英国下院就经济日益恶化形势下、是否留在欧洲共同体内举行全民公决,64%的选民参与了投票,其中67.2%的人投赞同票,32.8%的人投反对票,英国最终留在欧洲共同体内。这主要反映出(    )
    A、—体化导致了经济萧条 B、欧共体内部出现分裂 C、区域化严重阻碍全球化 D、西欧整体实力的上升
  • 24. 当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这表明(    )
    A、发展中国家全国超越发达国家 B、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需重构 C、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二、非选择题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文艺复兴时代起,中央政权监督贸易,设置贸易实在障碍的能力扩大了。从“经济”上为保护主义辩护的理由多了起来,人们以“民族利益”进行干预。商人阶层政治权力的扩大伴随着此进程,而国家往往赋予他们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近代的保护主义变得更有组织、更为官方,从某种意义上讲更为有效。从15世纪末开始,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以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开拓国内外市场,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的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禁止羊毛出口,1660年的控制海上贸易的《航海条例》,1699年禁止羊毛制品进口的“羊毛法案”,1700年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815年限制谷物进出口的新《谷物法》等等。

    ——摘编自(法)帕斯卡·萨兰《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

    材料二:《大公报》也大谈苏联,还把《苏联五年计划成功史》誉为“记者不可不读”之书。世界恐慌以来,贸易上从关税战争到集团的关税协定,从贸易限制到双方的数量限制协定……“旧有的制度都在动摇,更不要说那些基础在旧有的制度而产生出来的学说”,人为的操纵和干涉已成普遍现象,“统制经济已经风行全球”;对经济侵略的国家而言,实施统制经济便如虎添翼;而对于被侵略的国家,如若丢掉统制经济则无出路可言,“我国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便藩篱尽撤,经济国防了无设备。列强新的侵略方式已经开端,我国的国际贸易统制究竟如何?

    ——摘编自杨福林《国民政府战时贸易统制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兴资产阶级对近代贸易保护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三十年代贸易统制政策与近代初期英国贸易保护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图。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教育经费异常短缺的背景下,工矿地区和大城市都是生产发展先进的地区的教育跟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发展要快一点。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3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编制颁发了全国教育建设计划,东北地区流行的《农民速成识字课本》采用的是像《三字经》一样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从1952年调整院系、设置专业一年多,高等教育部已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分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雷克啸《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