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 工业文明的前奏(近代前期的世界)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2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据统计, 1600年欧洲人均拥有白银1.45克,1700年为1.82克,1800年为2.25克。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海外殖民掠夺 B、白银开采技术提升 C、商品生产发展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 1715至1787年间,法国从海外地区输入的进口商品增加了10倍,而出口商品增加了7至8倍。英国的贸易也有同样惊人的增长——1698至1775年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此时两国贸易增长得益于( )A、三角贸易的发展 B、商业革命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经济的垄断模式3. 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这表明( )A、封建神学孕育了人文精神 B、黑死病使人们不再信仰基督教 C、价值观念植根于社会现实 D、瘟疫肆虐使人们开始思考人生4.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 B、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无关 C、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取代知识文化修养 D、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5. 文艺复兴前夕,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重视理性,因为没有理性就会破产。材料旨在强调当时 ( )A、人文主义思想的经济渊源 B、理性主义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C、市民阶层摆脱了宗教束缚 D、意大利最早进行了文艺复兴6. 如图是一幅有关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画中教皇和基督(代表上帝)分坐在天平两侧的托盘中,天平发生倾斜,下方分别为牲畜和信徒。作者意在宣扬( )A、教皇地位至高无上 B、信仰上帝方可得救 C、宗教信仰必须放弃 D、信徒应该公平交易7. 中世纪法国多数基督教神学家认为游戏是“魔鬼的礼物”,除个别技巧类游戏外,原则上反对游戏。但从15世纪开始,儿童玩具或游戏场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宗教肖像画之中,游戏也成为纯真乃至圣洁的象征。这一变化( )A、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动 C、是西欧中世纪儿童教育转型的缩影 D、表明俗世与宗教的分离8. 北半球的气候自14世纪开始转寒,在1470~1520年形成一个“冰河期”……然后就是黑死病(鼠疫)……人们曾想过无数的宗教活动,希望通过忏悔和祈祷来避免瘟疫的继续蔓延,但这都无济于事。这可以用来佐证( )A、西欧国家民众的信仰危机开始出现 B、文艺复兴兴起得益于天主教会的日趋衰落 C、宗教改革是欧洲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D、启蒙运动发生主要催化剂是瘟疫广泛传播9. 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26.5万公斤。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国内的原因是( )A、海禁政策已经废除 B、农产品商品化刺激 C、世界市场已现雏形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10.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教会组织改变了中世纪那种崇尚独处沉思和宣扬安贫禁欲的宗旨,介入到世俗生活中,对各种社会问题倾注了更多的关心。这一转变表明( )A、世俗权力大于宗教势力 B、人文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C、上帝的权威受到了冲击 D、教会主动地应对社会变革11. 十三世纪前后,西欧活跃着一批异端教派,他们都在讨论人与上帝的关系。阿诺德教派 猛烈攻击教会腐化和神父、修士的恶行,卡塔尔派提倡“保持基督纯洁”,韦尔多派则主张 “回归贫穷教会”。这说明当时( )A、天主教会权力走向衰落 B、人们自我意识增强 C、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12. 杨奎松在《鬼子来了》一书中说:“欧洲17、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是与欧洲工业革命及其民族国家形成过程基本同步的……更是建立在被13世纪以来接连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科学革命大大改造过的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基础上的。”作者认为( )A、启蒙运动在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 B、启蒙运动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前提 C、文艺复兴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基础 D、宗教改革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延续13. 17世纪英国知识分子中间流行着一种自然神论的观点,其一就是认为我们所面对的自然世界是神根据一定的理性法则创造出来的;其二认为,我们每个人作为神的作品,都被赋予了一种高贵的禀性,即理性精神和道德良知。这一观点( )A、促进了天主教的复兴 B、维护了宗教的神圣地位 C、有助于理性精神的觉醒 D、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发展14. 据史料记载,1348年,一场致命的瘟疫使占欧洲人口三分之一的人死去,并引起了人们对上帝及其人生问题的反思。这一“反思”导致( )A、近代医学体系逐渐建立 B、封建王权被彻底推翻 C、信仰上帝被人们所抛弃 D、人对自身幸福的重视15. 下表为1700—1750年英格兰与威尔士的人口及谷物情况表。据此可知( )
年份
人口(万人)
谷物消耗量
(万夸特)
谷物产量
(万夸特)
谷物出口量
(万夸特)
1700
582.6
1310.9
1329.3
18.4
1710
598.1
1345.7
1382.0
36.2
1720
600.1
1350.2
1399.3
49.1
1740
592.6
1333.4
1385.5
52.2
1750
614.0
1381.5
1482.1
100.6
A、谷物出口给工业化带来资本积累 B、工业革命在英国全面开展 C、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D、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6. 卢梭强调,社会公约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将自身及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克服了私利的全体公民统一的公意意味着伦理对自然法的超越。这说明社会公约的实质是( )A、公民服从公共意志就是服从伦理 B、借助“主权在民”思想推翻专制政权 C、让渡部分权力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公民道德共同体代替人的自然状态17. 在卢梭看来,不存在彻底的民主制,完美的民主制政府不适合人类,选举产生的贵族制政府,是相对较好的政府。这表明卢梭( )A、致力于消灭社会的不平等 B、正视公民在政治素养上的差距 C、基本背离了启蒙运动宗旨 D、并未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18. 俗语即方言。但丁认为拉丁语是人工的,而俗语是自然的,俗语要比拉丁语高贵。但是,但丁认可的“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材料说明( )A、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依托 B、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 C、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 D、文艺复兴带有阶级局限19. 创作于1595年的一部文学作品,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在面对因家族恩怨爱情受阻的情况下,用爱、用自我的献身化解了两家的仇恨。该作品( )A、体现人文主义价值取向 B、揭露资本主义黑暗 C、摧毁天主教会精神独裁 D、宣扬天赋人权理念20.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由此可见( )A、启蒙运动强调对社会权利的追求 B、天赋人权的思想由来已久 C、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开始出现 D、自由是要求摆脱“神学”的束缚21. 下图为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图(1300年~1900年)。对此图解释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加快意大利城市化发展 B、长期的分裂和战乱阻碍法国城市化 C、近代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殖民活动和工业化推动英国城市化22. 14世纪中期,一场可怕的瘟疫﹣﹣黑死病在欧洲肆虐,短短的数年间,夺走了2500万条人命,约等于欧洲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们发现笃信基督并没有使他们摆脱厄运。 相反,在亲眼目睹自己的妻儿,兄弟、姐妹、朋友接连去世的不幸事实之后,他们似乎突然顿悟:天下根本没有什么神灵保佑,相信上帝不如相信自己。不久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这说明( )A、历史往往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 B、历史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干预呈现一定的无序性 C、偶然因素对历史起到了加速或者减缓的作用 D、偶然因素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进程23. 有学者在谈到文艺复兴运动时说:希腊学术复兴的主要收获是。思维方法从迷信教条变为按照逻辑进行独:立思考;民族文字诞生的主要收获是以活的白话文代替死的拉丁文;民族文学勃兴的主要收获是文学摆脱教会和教条的束缚。这位学者意在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A、是古典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 B、天主教的影响力逐步消失 C、主要影响的群体是知识分子 D、影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24.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引领了“人”和“社会”的双重觉醒。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的主要 思想武器有( )①限制“公权力”
②主张“主权在民”
③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
④要求人人自由平等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5. 西方学者对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作了如下描述:“它是破坏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强大潮流的产物”“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科学革命26. 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该日志可以作为研究下列哪一地区国土、人民、风俗习惯的重要资料? ( )A、印度 B、北非 C、美洲 D、澳大利亚27.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它是最坏的统治形式,它违背了理性和自然法,注定不会长久。”这里的“统治形式”是( )A、直接民主制 B、君主专制 C、开明君主制 D、君主立宪制28. 西欧中世纪末期常常被称为“‘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时代”。这里的“‘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分别是指(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启蒙运动和殖民扩张 C、启蒙运动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9. 中世纪晚期到18世纪之间,欧洲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下降的。如,用谷物衡量德意志工人的工资购买力,在1500年到1650年间下降了大约50%。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 C、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D、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30.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文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经济全球化趋势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通常表现为“古今之争”,它最初表现为一种复古主义﹣﹣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都试图用古代的权威来取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到了 17 世纪以后,随着理性的振兴和科学的崛起,它在 18 世纪的法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覆信仰的激进姿态。启蒙思想家们把眼光投向了未来,明确地以一个先进的新时代来与落后的旧社会相抗衡。
﹣﹣摘编自赵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对英国产生了深刻影响,英国各界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持续了多年。19 世纪中后期,许多英国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把一切美好的传统都摧毁了,使得各种不同的利益再也无法互相调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法国相比,英国则诉诸自己古老的宪政传统,自 1688﹣1689 年那场温和得多的革命以来,通过和平、务实和渐进的手段取得了广泛的公民自由,逐步地建立起了一个更民主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迪金森《伯克之后的思考》
材料三:1903 年,为了加强革命舆论工作,蔡锷与黄兴创办的《游学编译》称:“法国大革命,实平民确认其自有之权利之时代也。夫法兰西社会革命者,实一切社会革命之母也。明于法民权利思想之所由以成立者,乃可以提挈民族而立于 20 世纪之人群。”1913 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历史教科书在描述法国大革命时,称其为“巴黎乱民起袭巴斯底狱,烧狱舍,杀狱官,揭其首于竿,狂走市街,蹂躏贵族富人之家。”斥共和派“过激”,称拿破仑“超群英武”,“因人民奉戴而为帝”。
﹣﹣摘编自《改良还是革命》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古今之争”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观点进行说明。(2)、概括材料二中英国学者有关法国大革命的看法,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这种看法形成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指出清末民初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产生不同的原因。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出“人生而高贵”。他们认为在上帝创造的世界中,只有人才是最高贵的,“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彼得拉克宣称,“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被创造出来,只是为了服务于人类”,“人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王,像上帝统治着整个宇宙一样统治着可见的物质世界,上帝创造人的目的是要他来统治万物”。费奇诺认为:“人是地上的神,凡它真正想得到的,都有能力去做,而使人得救成圣的道路则是通过科学、智慧的法术”。
——张国臣《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内涵》
材料二:启蒙运动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启蒙运动者不仅攻击的目标十分明确,而且宣扬的中心也非常清楚。恩格斯指出:“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美国的独立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启蒙运动的第一曲胜利的凯歌。拉美独立战争的许多领导人都曾在欧洲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受启蒙思潮的影响,德国出现了“狂飙运动”,歌德等人领导了文学革命,康德发动了哲学革命;俄国出现了普希金、拉舍夫领导的反农奴制的思想斗争。
———陈紫华《启蒙运动》
(1)、、仔细阅读材料一,概括“人生而高贵”的内涵,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上述思想的英国作家及其作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破”与“立”的表现,并分析启蒙运动对欧美历史发展的影响?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马克思对世界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阐述,他生前就预感到人类会打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在世界范围内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相互交往而使各民族相互依存并走向统一。他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历史。”
——摘编自刘晓颖《应对全球化的矛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的论题,阐述须有事实依据。)
34. 战争、贸易和帝国是一个相互交织的包裹。19世纪,英国控制着世界最强大的陆、海军机器,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民族、最大的帝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格兰作为岛国,没有什么富裕的陆邻可以去征服。英格兰人索性放手让贸易去自行寻找领土。他们吮吸着全新的赤道作物作为财富之源,发现了或强行建立了许多市场,用以销售他们制造业的产品。英格兰经济帝国的第一大步是在美洲迈出的,通过拓殖北美和加拿大,还有西印度群岛,形成以美洲为重心的“大英第二帝国”。19世纪初叶,大英帝国的枢轴从美洲转移到印度,后来加上缅甸,形成了“大英第三帝国”。在这里,东印度公司的主体利润是从棉花和鸦片产生的财富,其中鸦片被强销给中国,以换取茶叶和丝绸。这个“大英第三帝国”又被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构成的“白色领土”所增强,并在一定程度上被非洲领土所增强。发展到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拥有了广袤的版图,几乎占到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它寿命很长,从首度拓殖北美之日算起,长达三个半世纪。
材料二 当战争与贸易携手而来时,英国对世界历史做出了一份最独特的贡献——一种新型的帝国应运而生。先前的帝国皆为军事帝国和宗教帝国,偶然诞生于英国的这个帝国有一个最大的怪异之处:它的原始目的居然是赚钱——对于一个店主统治之国恰如其分。如果依靠从本国派军压制它所掌握的众多种族和人民,英格兰不可能凝聚这个帝国,那么大英帝国靠什么凝聚?它在印度首创了一个方法,然后又没用于非洲殖民地,这就是间接统治或代理统治的技术:将权力下移,充分利用殖民地当地统治者的精力和技巧。
——以上材料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帝国”形成的主要途径、特征及其“怪异”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英格兰凝聚“英帝国”的治国经验。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物说史,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以下是该展览展出的其中八件文物: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4
毛里求斯“殖民地银行纸币”
1839年在英国伦敦印刷,在其殖民地毛里求斯发行。
5
皇家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制作于1800年,因1831年随小猎犬号航行而声名远播。达尔文就是搭乘这艘船环游了世界。
6
美国大选徽章
1868年铁质的美国总统大选徽章。
7
俄国革命瓷盘
1921年制作,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8
太阳能灯具与充电
中国深圳生产于2005年的太阳能充电电灯。
请以布展方身份选取2-3件文物,设计主题展厅。(要求:明确提炼一个主题,写出文物序号,阐释理由,史论结合。)
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50﹣1900年的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表
地区
年份
欧洲
美洲和加拿大
拉丁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亚洲
总计(百万)
1650
100
1
12
2
100
330
545
1750
140
1
11
2
95
479
728
1850
266
26
33
2
95
749
1171
1900
401
81
63
6
120
937
1608
材料二:1650﹣1900年的世界人口占比变化表
地区
年份
欧洲
美洲和加拿大
拉丁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亚洲
总计(百万)
1650
18.3
0.2
2.2
0.4
18.3
60.6
100
1750
19.2
0.1
1.5
0.3
13.1
65.8
100
1850
22.7
2.3
2.8
0.2
8.1
63.9
100
1900
24.9
5.1
3.9
0.4
7.4
58.3
100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497页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亚洲、非洲人口变化特点及其原因。(2)、综上,你认为影响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重商主义相关政策中,集中办理了特许证,鼓励商人建立有效的商业公司,开展更加多元化的商业活动。英国政府还针对具体问题集中颁布了航海法案,也导致其开始独占航运过程中产生的利益。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开始积极地运行政治和外交机制,旨在更好地获取欧洲大陆展开贸易运营的商务机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整体经济贸易环境。在推进重商主义的过程中,英国各个行业已经在沿袭资本主义的运行轨道,尤其是工商业,在运行重商主义方面呈显出不同的格局。追溯英国经济发展历程,从15世纪的圈地运动开始,英国从农业项目的经营模式改良,到资本主义革命的推行,所有的经济发展决策都离不开重商主义的影响和引导。到了17世纪初,英国的农村只剩四分之一的土地依旧用于农业,导致大批量的农业人员离开家乡,流离失所,整个英国农业经济也呈现出高度萎缩的状态。
﹣﹣摘编自杨寒《试论近代英国的重商主义》
材料二:中国的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并存了非常漫长的一个时期,而且重商主义比较处于下风,直到晚清时期才引起清政府的重视,但也是当权者拿来利用的工具,商业并没有被真正得到重视。近代中国重商主义,首先是源于财政上的需要。经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之役,政府愈来愈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从中央到地方,商税成为解决难题的重要途径。晚清中国出现的重商主义浪潮确实与当时勃然兴起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密不可分。这其中经济民族主义可以说是晚清重商主义的核心,而“商战”则是其最响亮的口号。19世纪70年代,上海附近经商人数逐年增长,趋势明显。“商”由“末”发展为本,商人阶层已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社会力量,于是体现这一主体意识觉醒的商会组织便应运而生了。“贵利”“重商”克制了传统观念中“贵义”的虚浮精神,注重有利于社会民生的务实精神。
﹣﹣摘编自冯筱才《从“轻商”走向“重商”﹣﹣晚清重商主义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实行重商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重商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同学在研究近代世界部分国家崛起时从教材中提取到如下材料:
英国
莎士比亚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美国
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亮起了第一盏电灯……把人类带入一个新时代
德国
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日本
“黑船事件”后,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工业文明的优势……他们希望改革日本社会,实现富国强兵。1889年,《明治宪法》的领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当时,日本的机器工厂已经有三千多家,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17世纪,英格兰瘟疫频发。据统计,在1570~1670年的这100年中,仅伦敦及其郊区因瘟疫而死亡的人数就达到225000人……英国城市吸引了更多的人口,不少农村人走出乡村移民到城市进行工商业活动,导致城市人口拥挤。而当时的城市并没有现代城市的公共卫生设施和系统的管理措施,所以城市比农村更加容易发生瘟疫,瘟疫的影响也更大。当时英格兰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携带商品驶入港口的货船是瘟疫传播的载体,成为当时英格兰高度焦虑与关注的对象……英国政府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传染病人隔离体系,目标对准那些携带疾病入境的商业旅行者和商船。如果隔离只是应急手段,那海关监管便是预防有潜在威胁的外来商品与人员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救治及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外来商品可被接受,但必须运输到英格兰外港接受海关检测并收缴关税,否则必定引发一场经济瘟疫。
﹣﹣摘编自陶久胜《英国大瘟疫时期的外来商品焦虑:<狐狸>的经济病理学》等
材料二:1910年10月,起源于东北的鼠疫很快延及直隶、热河、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到1911年3月,仅“东三省疫毙人数”“约计报知及隐匿者已达五六万口之谱”。清政府从京师到各地方,分设临时防疫事务局,令民间捕鼠,以预防鼠疫,并出台《预防传染病章程》《防疫章程》等公共卫生法规。政府还在防疫过程中显示出异常开放的姿态,特聘留学归国人员及外国医生参加防疫,如在武汉刘家庙设立检疫公所,查验由京汉铁路到南方来的旅客,所有检疫医生除以陆军军医派充外,又聘请法国医士梅尼、留英毕业医学博士王进歧。因此,民众对瘟疫的恐惧心理和对现代防疫手段的排拒心理逐步淡化,从迷信走向理性。
﹣﹣摘编自胡勇《清末瘟疫与民众心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英国大瘟疫频发的原因,并指出其应对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防治鼠疫的主要举措,并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瘟疫与社会发展”的认识。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扩展区域
主要表现
非洲
1450—1800年,地中海沿岸非洲、东非海岸已是旧大陆体系部分,其余则是化外之地。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建立永久要塞,作为经济军事据点,1713年一艘来自印度洋的商船把亚麻布带到岸上洗,结果把一种可怕的天花瘟疫传至此地,1/4以上居民被杀死,18世纪50—80年代,天花又两次侵袭南非部分地区。在非洲绝大部分地区,对世界网络参与趋势加强主要是以奴隶贸易方式完成的,至1880年之前的400余年,约1100万黑奴活着到达美洲。
美洲
1492年人类穿越大西洋,欧洲就打开了进入美洲内陆的通道。他们通过军事、迅速征服墨西哥、秘鲁,进而控制印加帝国。欧亚大陆的主要谷物(麦类和水稻)、柑橘、香蕉、无花果、葡萄传入美洲,同时至1650年,各种流行性“人群疾病”(这类疾病需一定规模的人群互动来传播)和虫媒致命性疾病的发作导致美洲人口损失50%—90%。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材料二 世界性网络的锻造,既造成了破坏,也带来了发展和创造,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来自远方的各种事件和进程的影响。枪炮对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加以重新塑造,并造成国家间鸿沟不断加深;在经济领域导致了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规模变革;社会领域造成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等级更为复杂;生态领域导致无数物种交换,植物、动物、疾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现象;地理领域导致了不同地区社会的联合;在知识文化领域……这些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摘编自施诚《全球史研究主题评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非洲和美洲融入世界性网络过程的相同点,并指出其融入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性网络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