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罗马)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2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罗马法流传至今仍不减其影响,不仅在于其私法被奉为现代民法的模范文本,更在于罗马法中体现出来的统帅整个罗马法律制度的灵魂即罗马法精神。罗马法精神主要包括(    )

    ①自然法精神;②私法精神;③民主精神;④理性精神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 据学者研究,古希腊雅典城邦对其公民既不征收固定的财产税,也不课以固定的人头税,公共服务的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以捐助的形式来承担。这说明当时雅典(    )
    A、民主制度有一定局限性 B、注重维护平民阶层利益 C、贵族阶层权力受到限制 D、财产私有原则受到冲击
  • 3. 克里斯提尼用十个地域部落取代了原有的四个血缘部落,每个部落下设数量不等的村社,每个人都要在所在村社登记户口。曾经的外邦人成了雅典公民,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这样一来,参政人数倍增,人们参政的热情空前高涨。这表明,克里斯提尼改革(    )
    A、使原城邦公民的社会地位降低 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C、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D、消除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 4.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非经所有人同意,不得在离其房屋六十尺以内进行火葬或挖造坟墓”,这说明罗马法(    )
    A、重在调解帝国境内的经济纠纷 B、蕴含着浓郁的自然法原则和精神 C、注重维护物权的归属与所有 D、彰显出同态复仇的原始落后性
  • 5. 近代哲学家格罗特认为,在八元前5世纪,智者的职业是训练青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担当、追求和成功,“无论是于私还是于公”,他们带来的知识及对好的演说要素的理解,都对青年人起到了人格榜样的作田。由此推知,智者的职业活动(    )
    A、迎合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需要 B、重点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 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勃兴 D、体现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 6. 有学者认为“罗马人不爱万民法正像他不爱外国人一样,因为万民法是从这些外国人的制度中来的。在万民法能得到罗马人的重视以前,必须在其思想中有一次彻底的法律革命。”该学者认为万民法推广的前提是(    )
    A、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B、吸收外邦法律条文 C、罗马不断对外扩张 D、植入自然法的观念
  • 7. 西塞罗曾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人文主义思想 B、社会契约思想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法律至高无上的原则
  • 8. 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正如梭伦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由此看来,梭伦的民主改革 (    )
    A、协调了贵族的内部矛盾 B、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C、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 D、以缓和阶级矛盾为目的
  • 9. 古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有侵害、欺诈、作虚假宣传等行为者,除判处财产刑、体罚刑外,还将被判定为"不名誉"。这一规定说明罗马法 (    )
    A、违背了司法审判的程序 B、将诚信作为判断案情的前提 C、以塑造公民道德为出发点 D、适应当时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 10.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般贪污贿赂(危害国家利益)按民法计算,只能处以罚款,最多予以流放;而对些债务处理,却采用司法镇压,如在《十二铜表法》中,有给债务人戴“足枷或镣铐”以及“债务人得被砍成碎块”的规定。这反映了罗马法 (    )
    A、明确区分公法和私法 B、注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C、注重完善私法的内容 D、注重法律内容的完整性
  • 11.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非雅典人之子和异邦人要想成为雅典公民几乎不可能,因为这种设想无法获得公民大会通过,追在眉睫的兵源和财源问题也因此无法得到解决,雅典最终输掉了与斯巴达的战争。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决策方式难以适应形势 B、公民大会反对战争 C、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D、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 12. 公元前449年,卡努雷阿法案允许平民和贵族缔结合法婚姻。前367年的李锡尼一赛克斯法案限制大地产,还规定执政官必须有一人是平民,祭司也必须有平民担任。这些举措有利于罗马
    A、变动社会阶层 B、民主共和政体逐步确立 C、逐步走向强盛 D、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 13. 古希腊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由母权制光环下的“女神”,过度到与夫权抗衡的“女人”,直到被局限于家中,沦为生孩子的工具,成为处于奴役压迫之下的“女奴”。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建设停滞不前 B、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C、女性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D、公民主体的范围缩小
  • 14.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罗马法由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的重要时期。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统治者
    A、由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 B、寻找权力的合法依据 C、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策略 D、重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 15. 罗马法中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变故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这主要说明罗马法
    A、严重损害公民个人权益 B、注重维护公众利益 C、法律制度有待继续完普 D、保护奴隶主的特权
  • 16.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订立了向参与政治活动的的公民支付报酬的制度,而实际上越是贫困的雅典人,参与民主管理越是积极。这会导致 (    )
    A、民主体制更加完善 B、平等观念更加普及 C、决策水平更加低下 D、社会矛盾更加缓和
  • 17. 公元前 326 年罗马元老院通过的一部法案规定:“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对这部“法案”表述错误的是 (    )
    A、调整了社会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 B、扩大了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社会基础 C、体现了自然法精神,实现了人人平等 D、推动罗马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 18. 伯里克利曾经说过,“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物中,我们恪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材料说明古代希腊 ( )
    A、悲天悯人 B、自由民主 C、崇尚人治 D、法律至上
  • 19. 恩格斯认为:“古代罗马法——它几乎完满地反映了马克思称之为商品生产的那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法律关系。”据此可知 (    )
    A、西方国家完全采用罗马法 B、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产生重要影响 C、罗马法注重司法程序完整 D、罗马法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基础
  • 20.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权利”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罗马法学家的学说中,他们认为法律主要不在于为国家提供管理模式,而在于为公民私人创设行为准则。由此可知,罗马法 (    )
    A、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完善 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旨在稳定罗马社会统治秩序 D、民主精神影响深远
  • 21. 罗马法无遗嘱继承体系中,适用顺位亲等优先原则,处于第一顺位的是所有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只有当满足“无婚生子女”以及“无配偶”这两个条件时,才可获得父亲遗产的六分之一,否则不参与继承。这反映出罗马法 (    )
    A、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 B、注重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 C、顺应了自然法的要求 D、急需扩大自身的适用范围
  • 22. 梭伦改革后,穷人作为陪审员来参政,后来证明非常重要,绝大多数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这一现象有助于 (    )
    A、实现城邦长治久安 B、确保司法公平公正 C、改善民众经济状况 D、保障公民政治权利
  • 23.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产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由此可见罗马法
    A、是罗马长期阶级斗争的产物 B、注意不断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C、以自然法为最高指导原则 D、有很强的包容性和适用性
  • 24. 从罗马法形成的历史看,罗马法既包括习惯法,又包括平民大会等会议的立法以及后来的元老院决议等制定法,还包括能迅速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裁判官法。法学家针对相关法律问题的种种解答也成为罗马直接或间接的法律渊源。这反映出罗马法 ( )
    A、体系形成有着丰富的素材 B、是协调帝国内各民族关系的法律 C、具有来源多元、结构松散的特征 D、兼顾社会各阶级利凎以稳固统治
  • 25. 作为各种赛会的比赛项目,摔跤在古代希腊拥有很高的地位,人们将奥林匹克赛会的摔跤胜利者视为英雄,许多神话及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人物都与摔跤有关,这些人物大都是摔跤场上的高手。可见,在古代希腊 (    )
    A、英雄情结与人文精神已融合 B、社会价值观摆脱了道德规范约束 C、人人平等的理念得到了贯彻 D、崇尚阳刚与力量的社会氛围浓厚
  • 26. 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只能在五百人议事会事先提出的议题范围内讨论,任何提议讨论新议题的公民都会因“违制罪”而被诉之陪审法庭。这反映出当时雅典城邦 (    )
    A、存在着权力制约机制 B、民主政治具有虚伪性 C、公民大会地位被削弱 D、摈弃威胁民主的问题
  • 27. 恩格斯指出,雅典全盛时期,每个成年男性公民平均有18个奴隶,但是随着财富的集中,大批自由公民陷入贫困化,自由公民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与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也不会有成效,于是他们把整个雅典引向灭亡。恩格斯认为导致雅典灭亡的是 (    )
    A、直接民主制度 B、繁荣的工商业 C、发达的奴隶制 D、公民的自尊心
  • 28. 罗马帝国法学家们认为:衡平作为一种均匀秩序的原则,其概念是很不确定的,它能以不同的解释而用之于完全不同的目的,产生不同的效果。万民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有国家共有的法律”。他们意在强调万民法 (    )
    A、具备灵活性 B、赋予贵族司法解释权 C、缺乏实用性 D、适用于世界各个民族
  • 29. 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务。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 (    )
    A、被后世吸取教训并发展为间接民主 B、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C、是雅典民主政治已走向专制的反映 D、反映了全体公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 30.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有两点很重要:其一,所有的法律都是为人所制的:其二,法的准则是要诚实地生活,不损害他人,让每一个人都得到他应得的部分。”由此可知,罗马法 (    )
    A、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B、推崇法律至上的原则 C、立足解决现实问题 D、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 31. 公元前6世纪末以来,罗马平民比过去拥有了较多的发言空间,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而这一诉求最终将古罗马社会送入一个新的时代。这里的“新”突出表现为(  )
    A、法律制度走向规范化 B、公民权限制适当放宽 C、贵族专权局面被打破 D、财产等级制全面推行

二、材料分析题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主要来源。在治理手段上,儒家先哲共同推崇的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那样的圣人用仁德教化来治理国家,法家推崇的“法”是“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即君王统治臣民的工具;就治理思想而言,儒家以仁、德、礼来规范权力,君权神授的观点也一定程度规范了权力,法家也要求君王要循道用天。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大一统”形成共鸣性认同,这种“大一统”的文化心理需求不断地绵延存续,符合历史的潮流,但也易形成君王认为权力随心所欲地使用理所应当。王朝的更替,都是在一个权力中心的统治之下。

    ——据宋清员《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

    材料二  古希腊城邦政治文明意味着:一群自由、平等的城邦公民走向广场等公共场所,基于说服和对话的方式共同商议有关公共生活的事宜,并通过制定契约或法律来规范公民之间的生活,以此种方式共同追求至善的城邦生活,这种众人之治意味着法治。古希腊人认为一个人的统治(君主政体)容易导致对臣民的暴政,从而滑落为僭主统治,那将是人们的不幸。古希腊关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二分思维,到罗马基督教倡导神人二分,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的划分,这种二分思维对以后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二分起到促进作用,注重对公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从而保障个人权利。

    ——据宋清员《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的国家治理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西方国家治理思想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国家治理思想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了“十五英寸等雨线”。这条线从中国东北延伸至西南,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划分开来,自此中国上演了游牧人和农耕人的抗争历程。

    材料反映的是学者黄仁宇对历史发展的认识,请你围绕“地理因素与历史发展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3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年生于巴黎,从小对体育具有广泛的兴趣,并积极涉猎古希腊文化。1875年至1881年,古代奥运会遗址不断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他关注于此,并希望奥运会“神圣休战”传统能得到传承。留学英国期间,顾拜旦对当地的教育和体育事业十分赞赏,认为要让笼罩在战败阴影下的法国复兴,就应该“用体育唤醒法国”。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体操联合会等一批国际性单项体育组织相继成立。顾拜旦敏锐地察觉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走向国际化,但同时各体育组织之间也充满了矛盾和混乱。1892年11月,他发表题为《复兴奥林匹克》的演说,第一次正式提出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经过顾拜旦及其同事们的不懈努力,“复原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于1894年6月召开。会议确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宗旨,宣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1896年至1925年,顾拜旦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任职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也由14个发展到40个。1913年,顾拜旦设计了国际奥委会会旗,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摘编自宋凤英《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拜旦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拜旦对于现代体育事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