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2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07年,河池市顺利通过“普九”验收。与此相关的我国法律是(   )
    A、《民法通那么》 B、《环境爱护法》 C、《义务教育法》 D、《劳动和社会保证法》
  • 2.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其培育者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邓稼先
  • 3. 1970年4月新华社电: “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金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又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文发表的背景是我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 D、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4.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先进人物与称号搭配错误的是(   )
    A、王进喜——“铁人” B、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C、邓稼先——“两弹元勋” D、钱学森——“计算机之父”
  • 5. 某位科学家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钱学森
  • 6.   1970年,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 7.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降平 D、屠呦呦
  • 8.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A、贾平凹 B、莫言 C、屠呦呦 D、路遥
  • 9. 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D、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 10. 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将带着家人到黔东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穿现代服装 B、用粮票买米 C、住小洋楼 D、用微信支付
  • 11. 1970年中国航天人实现了“敢上九天揽月”的梦想。体现这一成就的是(    )
    A、 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B、包头钢铁基地建成 C、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D、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12. 1964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社论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 13. 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    )
    A、苜蓿 B、麻沸散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青蒿素
  • 14.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一位科学家获得的颁奖词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这位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 15. “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里的“此翁”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 D、焦裕禄
  • 16.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发射成功,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全面建成。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 17. 科学技术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在历史上是种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近现代科技成就中,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是(    )
    A、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陈国达创立“地洼学说" C、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D、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
  • 18. 在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发现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对疟疾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她就是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    )

    A、屠呦呦 B、莫言 C、袁隆平 D、李兰娟
  • 19. 有一位科学家、物理学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妻子说:“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这位科学家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钱学森 D、黄继光
  • 20. 有人说,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要归功于他的杂交水稻。“他”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 21. 疫情当头,钟南山院士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国人努力撑起一把保护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下列人物中与钟南山属于同一领域有作为的人物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 22.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 23. 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成就非凡。下列选项中对此成果描述不准确的是(   )
    A、“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我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 B、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是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 C、青蒿素能够治疗疟疾对人类生命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D、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世界
  • 24. 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屠呦呦
  • 25. “50年前,宇宙中第一次出现中国制造的‘星星’;50年后,中国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正式完成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50年前中国制造的这颗“星星”是(   )
    A、神舟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嫦娥一号 D、天宫一号
  • 26. 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钟南山、李兰娟等一大批医学科学家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科学家与他们属于同个领域的是(   )
    A、袁隆平 B、钱学森 C、屠呦呦 D、邓稼先
  • 27.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技术的应用(   )
    A、是材料技术的创新 B、将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到新阶段 C、是生物技术的突破 D、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
  • 28. 下图稻田“守望者”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引领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路线。稻田“守望者”是(    )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屠呦呦
  • 29.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70年代末“三转一响”

    80年代“四大件”

    90年代“三金”

    2000年—2010年

    “一动不变”

    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 30. 被新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的湖南湘潭人是(    )
    A、齐白石 B、田汉 C、贺绿汀 D、徐悲鸿
  • 31.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回顾历史,50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 32.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历久弥新。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A、张仲景发明了麻沸散 B、华佗提出了“治未病” C、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D、李时珍编著《伤寒论》
  • 33. 1964年,日本共同社报道:“(中国)向迄今由美、英、苏、法四国组成的核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子,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发言权。”“打进了一个楔子”是指中国(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部队的组建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 34. 如图是2020年4月2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和此邮票有关的卫星是(    )

    A、嫦娥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北斗导航卫星
  • 35.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发现了(    )
    A、青蒿素 B、青霉素 C、麻沸散 D、五禽戏
  • 36.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B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林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下列科技成就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先河的是(    )
    A、东方红1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 37. 图中的人物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    )

    A、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B、发现了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C、创新了治疗心脏病的方法 D、改进了治疗脑血栓的方法
  • 38. 如表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A、核能利用 B、走向太空 C、大国外交 D、军队改革
  • 39. “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这个“他”指的是两弹元勋(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邓稼先 D、袁隆平
  • 40. 如图所示对联赞颂了一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他的研究领域是(    )

    A、载人航天 B、国防军工 C、化学工程 D、农业科技

二、判断题

  • 41. 陈国达创立地洼学说,是世界科学史的大事。(  )
  • 42. 袁隆平在怀化安江农校工作期间,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

三、填空题

  • 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使人们能够进行远距离、高速度、大容量的信息交流,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四、问答题

  • 44. 简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