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奈曼旗教科体局义务教育联盟初中二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70年前的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70年后,迎着又一个10月1日的晨曦,新长征路上的人民共和国,重整行装再出发。”材料中“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是在(   )
    A、和平解放北平后 B、开国大典上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 2. “如果说中美战争是中国和美国‘军事、经济、政治、外交上的全面较量’的话,那么可以说结果是不分胜负。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由此可知,“中美战争”( )
    A、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体现了中朝人民的革命友谊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促进了朝鲜的统一
  • 3. 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上世纪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经过西部大开发,它的社会经济已经取得了极大地发展。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青海
  • 4.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是由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D、实行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 5. “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可见,“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是(    )
    A、文化教育科学事业受到摧残 B、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C、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D、阻滞国民素质的提高
  • 6. 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 7. 1981年起,农村群众流行这样一句话:“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又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既省事,又简单,干部群众都喜欢。”这里的“大包干”具体指的是(   )
    A、  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互助组 C、农业生产合作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8. 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   )
    A、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把全国人民和全党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旗下 C、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 9.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中国向全球经济第一大国冲刺的过程中,作为经济特区,这个城市一直扮演着中外互通的桥头……扮演着内地与全球经济新的超级联系人角色。”这个城市是(   )
    A、南京 B、上海 C、深圳 D、青岛
  • 10. 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9位。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4.5% ,居世界第一位。 这表明我国(   )
    A、  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 B、由封闭走向了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对外开放成绩斐然
  • 11.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下列选项中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的中心是增强企业活力 B、不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C、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克服了吃“大锅饭”的弊病
  • 12. 《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一文中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是发展不起来的。”材料反映的问题对我们的要求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C、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D、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13.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  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14.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中共十四大作出了(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定 C、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 15. 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 16. 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去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经历的活动可能是(    )

    A、举手表决通过《共同纲领》 B、举手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对改革开放重大决策进行讨论 D、参加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 17.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8.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19.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20.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21. 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廿共苦,带病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 22.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 23.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  “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阶级斗争为纲
  • 24. 下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 25. 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马文革   ②刘援朝   ③张跃进   ④季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二、综合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得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什么历史事件?它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及作用。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请写出下图事件发生的时间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指的是什么?
    (3)、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严重曲折?
    (4)、根据材料三,概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主要贡献。
  • 28. 遇到问题就要寻找解决应对之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时中国东北边境传来了隆隆炮声,建设的步伐被打乱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材料二: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表达了对于未来的美好设想他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建设要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但是,当中国人真正掌握国家政权的时候却发现想要描绘出美丽的画卷是如此之难。

    材料三: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但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摘自统编版八年级教材下

    材料四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1978年 3588 3010 4237 1397
    1990年 17400 14300 23851 7662
    年增长率 8.7% 8.4% 12% 6.1%

    ——据《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相关内容编制(单位:亿元)

    (1)、在新生政权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2)、针对“如此之难”的问题,新中国是怎样应对的?取得了哪些成就?(工业成就和交通成就各举一例)
    (3)、面对材料中出现的状况,政府采用什么方法给予解决?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4)、指出材料三反映的经济总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
  • 29.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即取得巨大成就,也面临严峻挑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改革开放初期率先设立4个经济特区点亮东南海岸线,到重庆自贸试验区、兰州关检联合查验平台等创新举措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从借道香港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到“一带一路”建设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5日)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依据材料一指出哪一经济特区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与哪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路?
    (3)、材料三中邓小平南方视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