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有学者研究发现:周代社会,女子为人母时地位高,为人妻时地位低,为人女时地位介于两者之间。周代女子为人母时地位相对较高是因为(   )
    A、宗法制下父权的延伸 B、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 C、传统孝道思思的存在 D、血缘亲疏造成的认同
  • 2. 如图为战国七雄示意图,如图为西汉初年形势图。根据两幅图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汉初中央集权制尚未确立 B、汉初建制受历史传统影响 C、汉初恢复了周代札乐制度 D、汉初统治区域与战国一致
  • 3. 宋太祖时期,由宰相差遣京朝官。宋太宗时设置差遣院。专门负责京朝官的差遣和考核。差遣院的设置旨在(   )
    A、规范官吏选拔 B、削弱宰相的行政权 C、加强君主专制 D、整顿官吏腐败问题
  • 4. 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趁琉球王子人贺之机,拘留琉球王的使节,强制册封琉球王为藩王,并要求琉球中断与清朝的联系。对于日本政府的无理要求,清政府却不能给属国琉球有力的保护。这说明(   )
    A、日本分裂中国蓄谋已久 B、清朝传统朝贡体系破损 C、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缺失 D、日本已经成为东亚霸主
  • 5.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曾有21个皇帝居住在这里。1925年,民国政府把沿用了491年的“紫禁城"改为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成立(   )
    A、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结束 B、杜绝了清室复辟的野心 C、彰显了民主共和精神 D、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 6. 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 7. 有学者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战线和强化意识形态的内政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强化意识形态的内政建设"突出表现在(   )
    A、一届全国人大制定宪法 B、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国 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 8. 公元1世纪中叶,罗马释放奴隶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罗马奴隶获释后,仍依附于从前的主人,租佃他的土地或经营其它产业。有此被释奴隶发了财,成为巨富。罗马释奴的流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古代罗民主制政体日臻成熟和完善 B、罗马法中“自然法“思想的真实渗透 C、奴隶制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 D、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在罗马社会的实践
  • 9. 下表反映的是19世纪中期英国议会内部辉格党议员和托利党议员中部分代表人数变化情况。对这一现象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年份

    铁路业和工矿业主代表(单位:人)

    辉格党议员

    托利党议员

    1832年

    39

    5

    1868年

    199

    67

    A、议会改革促进英国政党政治形成 B、政治妥协是英国政党政治的特色 C、 两党制保证了权力 制约与平衡 D、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党结构的变化
  • 10. 如图是20世纪90年代俄国民众对十月革命不同看法的变化示意图。通过对比两幅图示所反映内容的变化.可以推知(   )

    A、苏联解体导致人们意识形态多元化 B、人们对十月革命的认识趋于理性化 C、十月革命的历史价值重新得到认可 D、多极化孕育了俄国民众的大国情结
  • 11. 1954年9月,在美国的策划下,美、英、法、澳、菲等国建立了东南亚公约组织。公约规定:经济合作、技术协助和以集体行动对抗侵略或颠覆。美国建立该组织的主要图谋是(   )
    A、遏制社会主义发展 B、稳定东南亚国际局势 C、转嫁国内社会矛盾 D、适应对越南战争需求
  • 12. 1815年,反法联盟召开维也纳会议,确立了重划拿破仑战败后欧洲的政治地图的相关原则。其中的势力均衡原则就是“确保重整欧洲版图的过程中无一国家可取绝对的优势以如拿破仑般主宰欧洲"。该做法(   )
    A、凸显了大国的霸权主义行为 B、打上了绥靖妥协政策的烙印 C、刺激了法国民族意识的高涨 D、有利于欧洲政局的稳定和平
  • 13.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指出:“德国'完全责任'的政治命题从学术角度看是站不住脚的,1911年的主要责任在柏林,也在维也纳和圣彼得堡。"该观点意在说明一战的爆发主要在于(   )
    A、德国崛起和民族主义的盛行 B、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C、国际体系中新旧力量的博弈 D、民族自决与同盟体系的僵化
  • 14. 众所周知,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可是据《霍斯巴赫备忘录》记载。希特勒曾预计战争的时间在1943—1945年。推动世界大战时间提前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
    A、德国法西斯经济实力的膨胀 B、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C、经济危机对欧洲国家的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15. 如图是一幅反映当今国际关系的政治漫画一《山姆大叔的饭桌》。该漫画表明(   )

    A、冷战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联合国的维和作用明显减弱 C、恐怖主义延缓了民主化进程 D、大国插手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二、非选择题

  • 16. “易代修史”“盛世修史"是中国数干年来绵延不断的文化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严禁宦官干政”铁牌考

    (洪武十七年)牧内官毋预外事,凡诸司毋与内官监文移往来。上谓侍臣曰:“为政必先谨内外之防,绝党比之私……汉唐之事深可叹也……朕为此禁,所以戒未然耳”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六十三》

    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

    《明史·职官三》

    尝镌铁牌置宫门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明史·宦官一》

    南京御史谭希思疏论中官、外戚。且请循旧制,内阁设丝纶薄,宫门置铁牌。

    《明史·袁洪愈传》

    备注:《明太祖实录》是明朝官方撰写的编年体史书,《明史》是清朝皇帝下令修暴的纪传体史书。

    (1)、明末官方流行“明太祖立铁牌”的说法。请对该说法的意图进行合理说明。
    (2)、提取表格信息.对《明史》中有关明太祖“严禁官官干政铁牌”的真实性进行质疑。
  • 17. 国耻记忆是关于国家的集体记忆.其日标在于培养国人的民族国家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5年,中日进行了“二十一条”的交涉。在交涉期间,日本提出最后通牒的日期5月7日和中国对日本通牒的覆文日期5月9日,成为象征“二十一条”国耻记忆的两个重要日期。5月13日,陆征祥以中国外交部的名义。全文发表了顾维均起草的声明。向中外宣告了中日交涉的始末。北京政府的此举,既是向后世有所交代,也是为了向民众灌输国家主义观念。为此,北京政府顺应舆情需求,制订了国耻纪念日,将国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与此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则利用“二十一条”国耻记忆进行反对袁世凯的革命动员。很快。北京政府就意识到中华革命党人对其固耻记忆控制权构成威胁。北京政事堂在5月21日致电广东巡按使李国筠,指示“报纸造谣,党人煽乱,亟应查禁”。

    ——摘编自马建标《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一战前后中国国耻记忆的形成与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国耻记忆与五四运动"为题。论述对国耻记忆作用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合理。)

  • 18. 曾担任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翻译的黄金祺在著作中认为:“(现代)中国的外交特色的重要表现之以就是: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以及二者之间的正确和巧妙的结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外交事件

    简介

    毛泽东访苏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中指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年2月,中苏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有效期30年(1979年中国正式通知苏联,条约期满不再延长)。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1955年。周恩来在会议发言指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万隆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

    尼克松访华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领导人形成了“联美抗苏”的想法。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离开白宫前发表讲话说:“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美国政府之间存在巨大的分歧。将来我们之间仍将存在分歧。但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使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致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1972年2月28日,中美签订《上海公报》,中关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金祺观点的理解。

  • 19. 二战后,国际关系经过分化组合呈现出新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国际关系史·目录(节选)……第十九章美苏冷战的爆发

    第二十章马歇尔计划和大西洋联盟第二十一章共产党"情报局”和华沙条约组织第二十二章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第二十三章亚洲冷战与万隆会议第二十四章东西方关系的第一次缓和第二十五章苏伊士运河事件第二十六章第二次柏林危机第二十七章古巴导弹危机第二十八章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第二十九章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戴高乐的独立外交

    第三十章不结盟运动

    第三十一章20世纪七十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第三十二章中东“六五”战争和“十月战争”

    第三十三章中美关系的改善和越南战争的结束

    第三十四章苏联入侵阿富汗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第三十五章中导谈判和中导条约

    第三十六章德国的重新统一……

    ——摘编自张培义、周兴春著《现代国际关系专题史》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结合上述书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对现代国际关系史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