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
    A、人定胜天的世界观 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 C、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D、精耕细作的发展观
  • 2.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 3. 如图是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衣具的统计情况。此图可以用来说明,秦汉时期(   )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 4. 汉代盐铁专营后,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由此可见,盐铁专营(   )
    A、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 B、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D、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
  • 5.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 6. 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   )
    A、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 B、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 C、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
  • 7.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 8. 明末《沈氏农书》.书中记载,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大忙季节,地主定要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了大问题。这反映了当地(   )
    A、长工群体力量壮大 B、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C、农业税收负担较重 D、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 9. 下图记载的是一份关于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由此可知当时(   )

    A、出现了部分近代经济的特征 B、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 C、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 D、官营企业主动吸纳民间资本
  • 10. 如图反映了鸭片战争前后英国棉纱、棉布输人量情况,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成功抵制英国工业品 B、民族织布厂对英国原料的需求旺盛 C、中国传统棉纺织业实现了纺织分离 D、棉纱大量进口间接抵制了棉布进口
  • 11. 1897年,天津中西大学堂举行了全校运动会,进行了一场奥运会的“模仿秀”。除少数球类、马术等项目没有设立外,设立了跑带跳百码(注:100米跨栏);赛掷重物(注:铅球);跑带跳二百二十码(注:200米跨栏)等12个比赛项目。据此可知(   )
    A、体育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B、全民健身理念被社会普遍认同 C、学校体育活动受西方文明影响 D、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方针已贯彻
  • 12. 1910年,实业家张謇提出了“棉铁主义”,认为中国应提倡发展自己的棉铁工业,实行进口替代,并在"棉尤宜先"的思想下创办了大生纱厂。这一主张(   )
    A、推动了清政府放弃抑商攻策 B、体现了维护国家利权的要求 C、激发了民族企业家设厂热情 D、加快了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
  • 13.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初步建立中央、地方二级财政体制:税源较大的税项如关、盐等属于国家收入;原属地方财政收入的厘金(商业税)划归中央;原来归中央政府收入的田赋划归地方。这一税制改革(   )
    A、进一步增强了民国地方行政和财政基础 B、给予了地方财政的完全独立地位 C、反映经济结构已经向以工商业为主过渡 D、说明田赋在税源结构中地位上升
  • 14. 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升始发行苏区纸币,以银圆为本位。之后,中央苏区逐步回收了各种杂币,实现了货币统一。这些举措(   )
    A、打击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遏制了经济危机对苏区的影响 D、反击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 15. 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了控制人口迁徙的基本制度,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这在一定程度上(   )
    A、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 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暴露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 16.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的《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从1979年创刊到1980年底共出刊400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 17. 深圳是国内地方法规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法规中,超过57.14%是在国家尚无立法先例的情况下,借鉴香港和国外经验制定的,例如企业欠薪保障条例、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等。以上材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利于(   )
    A、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B、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C、吸引港澳商人来投资 D、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经验
  • 18.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 19. 1500~1600年间欧洲小麦年产量变化不大,但以黄金计价的小麦价格上涨极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后黄金大量流入欧洲 B、工业革命引起技术进步 C、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关系改变 D、经济危机引起物价上涨
  • 20. 1580—1670年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口人吸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这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B、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击败 C、《航海条例>颁布掌握了海上优势 D、金融贸易和造船业的发达
  • 21. 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垄断法),截至1851年根据该法案共批准了13023项专利。这一法案,对英国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标志着议会权力超过王权 B、防止了不正当竞争因素形成 C、导致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 D、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 22. 工业革命早期的产品上,如果有“德国制造"的字样,意味着这可能是低档产品。然而,1895年后“德国制造”却成了制造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 B、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C、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 23. 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由此可知,垄断组织的出现(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加速了世界的分化 C、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D、促使财富高度集中
  • 24. 1795年,英国最著名的铁工厂开办费只有几千英镑。但到了20世纪初,英国沃尔金顿钢铁公司的创办资本已达230万英镑。这一变化(   )
    A、反映了提高科学技术的需求 B、有利于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 C、说明了钢铁行业竞争的激烈 D、表明欧美放弃了自由主义思想
  • 25.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26. 1929-1941年,苏联共建成大型国营企业9000多个,新增大型国营农场2752个,拖拉机站7064个,新建铁路13412公里,新增邮电企业3.6万个。苏联成就的取得(   )
    A、得益于计划体制的实施 B、深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C、借助了二战的有利时机 D、受到罗斯福新政的推动
  • 27. 自新政实施以来,美国人遇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概念”一是“以工代赈”为核心的生产;另一种是对财富的平等分享。对此,罗斯福解释说,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这旨在说明(  )
    A、美国已经放弃市场经济模式 B、美国联邦政府职能有所扩大 C、建立了“社会福利国家制度” D、美国民主制度得以继续保留
  • 28. 20世纪70年代,日本、联邦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意味着(    )
    A、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B、美国经济衰落逐渐落后于德日 C、美元不再被国际经济体系认可 D、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
  • 29. 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表明(  )
    A、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形势动荡不安 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
  • 30. 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此,英国(    )

    A、主动承诺率先加入亚投行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重建北约

二、非选择题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政策在16.17世纪的英国得以大力推行,主要是民族国家崛起的需要。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加强,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对金银货币的狂热追求使重商主义最初表现出强烈的重金倾向。随着重商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重商主义者认识到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同样是使国家致富的有效捷径。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的英国正处于这一转变的过渡阶段,伊丽莎白一世对外积极寻求海外市场,拓展海外贸易,对内则实行保护性措施。伊丽莎白一世政府,承受着欧洲各国争霸的巨大压力,努力寻求新体系的构建和适应新形势的新的治国方略。

    ——摘编 自宫艳丽《论重商主义与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

    材料二  萌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晚清重商主义,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以早期改良派为主要代表,也包括部分洋务派代表。他们通过对“重本抑末”传统的否定与批判,提出了以“士商平等”“商战固本”“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的重商主义思想。晚期重商主义到20世纪初的新政时期达到了顶峰,以1901年清廷在西安宣布上谕、宣布新政为肇始,1903年清廷设立商部为契机,拉开了振兴工商实业的浪潮。清政府、地方大员和资产阶级、人民大众振兴工商业的呼声彼此交织,构成了20世纪初重商主义的主流。

    ——摘编 自张步先、苏全有《晚清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重商主义政策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晚清前期重商主义相比,晚期重商主义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大事记

    1872年

    清延批准李鸿章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1875年

    率先开办保险业;率先架设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条专用电话线。

    1876年

    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

    1882年

    投资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

    1929- 1949年

    脱离交通部改隶国民政府

    1979年

    在深圳创办蛇口工业区,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管”。

    1987年

    创办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

    1988年

    创办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中国平安保险

    ——摘编自招商局集团《招直局历史》

    从材料中选取三个史实构成一个具体主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历来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建国以后,毛泽东提出并确立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但耐人寻味的是,毛泽东自己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上,提出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储粮备荒”“备战备荒为人民”等重要观点。

    ——摘编自谢莲碧《简述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78年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政策演变

    时间段

    主要特征

    1978-1984

    粮食购销政策不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计划调控方式初步转变。

    1985-1990

    废除粮食统购制度,建立价格双轨制,扩大市场对生产的调节。

    1991-1993

    通过购销同价和保量放价政策,废除粮食统销制度,力图发挥市场作用。

    1994-1997

    通过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稳定器作用,同时调节农民收入。

    1998-2003

    在供求改善的前提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2004年以来

    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

    ——摘编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增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