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1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之声学(优生加练2)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2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以下解释中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地面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通过地面传播 C、马蹄声不能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 2. 如图表示声音在25℃时不同的传播速度,分析可知声速与(    )

    A、温度有关 B、介质有关 C、体积有关 D、质量有关
  • 3. 小张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音叉的振动频率与敲击的力度有关 C、小张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 4. 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人的一种错觉 B、烛火肯定被风吹动 C、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D、鼓面振动发声,带动空气振动
  • 5.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利用钢尺来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 B、乙实验:不断抽气时,听到的钟声逐渐变小,声源振幅不断变小 C、丙实验: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鼓面的振动频率的关系 D、丁实验:“土电话”通话说明气体传声效果比固体好
  • 6. 近段时间,一首名叫《惊雷》的喊麦歌曲刷屏各大短视频平台,“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同学们争相模仿,其中小乐同学的模仿受到大家的称赞,堪比“原唱”。“堪比原唱”称赞的是他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波长

二、填空题

  • 7.   2018年5月13日清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离港海试,向作战舰艇迈出关键一步。当舰载机在甲板上着陆时,由于会继续向前滑行,需要借助阻拦索的拉力才能尽快停止。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防治噪声。
  • 8. 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产生的,导盲杖手柄上有很多花纹是为了

三、解答题

  • 9.

    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 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

       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注: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

    (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 10.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请简要回答或计算出下列问题。

    (1)、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 (填“能”或“不能”)

    (2)、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

    (3)、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能否进行太空测距?为什么?

    (4)、请你说出超声波的特点,两个即可。

    (5)、请你再说出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两个应用的实例。

  • 11. 用水壶向暖瓶里冲开水,通过听声音,就可以判断暖瓶满不满,为什么?

  • 12. 要提高胡琴的音调,胡琴的弦应绷的松一些还是更紧一些,为什么?

  • 13. 据报道,1995年,有人为了奖金自愿做超音速飞机的噪声作用试验,飞机从他们头顶掠过,尽管他们双手掩耳,还是全部被噪声击毙,而且死状十分难看.1994年,某国空军的喷气式飞机做超音速飞行试验,6个月后,地面农场的10000只鸡遭受噪声致死的有6000只,幸存下来的或脱毛或不下蛋,奶牛也挤不出牛奶。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 14. 夏天的晚上,蚊子叮人实在难受,可小明家既不点蚊香,也不喷杀虫剂,却没有蚊子。有人问小明,为什么你们家没有蚊子?小明拿出一个跟半导体收音机差不多的驱蚊器来,说驱蚊器发出的声波能驱蚊。请你谈谈驱蚊器驱蚊的原理。

四、实验探究题

  • 15.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和将两张课桌隔开,一位同学分别在一张桌子同一位置敲一下,另一位同学在两种情况下贴着另一张桌面听到声音的时间不同。

    (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2)、甲实验证明了
    (3)、丙实验说明了
  • 16.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右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7.

    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1)、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若她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的关系。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来实现的。

  • 18. 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2)、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

    表一:

    材料

    毛衣

    报纸

    棉花

    泡沫

    响度

    最弱

    较弱

    表二:

    材料

    毛衣

    报纸

    棉花

    泡沫

    距离

    最短

    较短

    (3)、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