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十三课《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估量(liàng) 诽谤(bàng) 忌恨(jì) 卓有成效(zhuó) B、诅咒(jǔ) 悼念(dào) 驱逐(qū) 豁然开朗(huò) C、寻常(xún) 给予(geǐ) 勒令(lè) 繁芜丛杂(wú) D、肤浅(fū) 诬蔑(miè) 要素(yào) 得心应手(yìng)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损失 陨命 诅咒 沮丧 B、嫉妒 忌恨 诽谤 绯薄 C、敬仰 敬慕 景仰 景慕 D、豁达 豁亮 悼念 泥棹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6全国设计师大会暨第十二届文博会深圳设计产业园分会场系列活动在南山文体中心聚橙小剧院于12日开幕。 B、合肥市文明办等部门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少儿戏曲大赛、舞蹈器乐大赛等方式让乡村学校的孩子有更大的展示舞台。 C、谁都知道,抗洪一线危险,维和战场危险,可面对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面对和平稳定遭到破坏,人民解放军义无反顾。 D、《神犬小七第二季》将励志正能量与都市偶像情感融合,加之动物演员的增多,既表现了现代都市剧的“新鲜感”,也将呈现一个“人犬大同”的正能量社会。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法关系如何___________,继往开来,中法两国如何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进行富有实效的合作,是摆在双方面前的重大课题。
②自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之后,已有7年没有碰面的李安与张艺谋一见如故,两位华语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导演___
________,畅谈多年的拍摄经验。
③在无处容身时有人收留,熊继柏自然感恩不尽,于是____________落户到了这个名叫维新公社九间大队的地方,在队办的医疗站里当了一名医生。
A、承先启后 侃侃而谈 顺水推舟 B、承先启后 夸夸其谈 因势利导 C、承上启下 侃侃而谈 因势利导 D、承上启下 夸夸其谈 顺水推舟5.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战争,制造九一八事变,疯狂的摧残、蹂躏、屠杀中国人民,其滔天罪行不胜枚举。
②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 , 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
③毋庸讳言 , 在当下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心境早已不复传统,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语境,更让人们的性情变得乖戾、浮躁。
④因为国家队集训周琦未能到现场,但最终他还是不负众望 , 在第43顺位被火箭选中。
⑤该书主编和作者在对五千年文明史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含英咀华 , 融会贯通,取精用弘,筛选提炼,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概括为12个词,48个字。
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广告业成了不可或缺而且炙手可热的行业。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6.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着他艺术的顶峰。 B、柳永,原名三变,北宋著名词人,曾做过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是北宋词坛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或“前四史”。 D、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7. 读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在文中用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与马克思的发现作类比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为了突出达尔文和马克思分别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B、更突出了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这一重大发现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意义。 C、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伟大贡献的达尔文和马克思两位伟人的崇敬之情。 D、强调了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不仅要生存下去
威廉·福克纳
我以为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而是给我的作品——一本既不为名,更不为利,而是我用毕生心血去创造以前没有的东西的结晶,因此我只是受托来接受这份奖。要把这笔奖金贡献给能够符合诺贝尔奖始创用意的有意义的事业上,其实并不难,而我也会这样做;但同时,我还要利用这个机会,向已经献身于写作事业的先生们、女士们——这些人将会像我一样站在这里受奖——说几句我的感受。
我们目前的悲剧是,每个人都只惧怕肉体的痛苦,但时间久了,对此惧怕也习以为常,而全然不考虑到精神问题,只是老想着:我什么时候会被炸?由于这点,现今的男女写作时,就完全忘了唯有描写人类内心的自我冲突才能成为上乘之作,也唯有那种主题才值得花心力去写。
所以每位作家都应该了解,世界上最怯懦的事情就是害怕,应该忘了恐惧感,而把全部心力放在属于人类情感的真理上,如爱、荣誉感、同情心、自尊心以及牺牲的精神。如果作品里缺乏这些世界性的真理,则将无法留传久远,并且会遭人责骂。因为作者写的不是爱而是欲。所谓挫败也不是指某人丢失了任何极具价值之物,胜利却不带有任何希望。更糟的是,根本没有怜悯在内,为不值得悲伤的事情哭泣,其哀伤之情只是短暂而虚假的罢了,因此他写的东西并非发乎至情。
如果他能先认清那些真理,才能俨然以万古不朽之躯来创作。我是不以为人类会灭亡的,因为你只要想想人可以世世代代不停地繁衍下去,就这点我们即可说人类是不朽的。但是我觉得这样还不够,人不仅要生存下去,而且更要出众,人类之不朽并非只因他在万物之中有着无穷尽的声音,主要的是因为它有心灵、同情心、牺牲以及忍耐的精神,而诗人、作家的责任就在于写这些事情,他们有权利帮助人类升华精神世界,提醒人们过去有的光荣,如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及牺牲精神,诗人的作品不只是人类的记录,也可以说是帮助人类生存及超越一切的支柱。
注: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著名作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49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文学授奖会上,福克纳发表了这篇演说。
(1)、福克纳认为作家的悲剧是什么?(2)、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作品缺乏世界性的真理,无法留传久远?(3)、作者认为作家的责任是什么?(4)、题目“人不仅要生存下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雪域青稞
次旦多吉
①久在江南读书,一日独坐阳台,竟忽而想起家乡的青稞地来。那苍茫的图景,连带着一些许心绪,竟一股脑儿地填满胸壑,不能得解。
②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青藏高原上的青稞地,不就和北方的麦子地是一模一样的吗?不就是如此平淡吗?看上去不如南国的稻田秀丽,不如西北的胡杨壮观,我只能这样告诉你,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登上过巍峨的青藏高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看它们是如何坚强地生长。
③在我老家的东面,就有一块不大的土地,每到播种季节,母亲都会找人把青稞播种到地里。这块土地的土质很差,而且已经让先前的作物生长了一季,营养早已被上季的作物用光,再种青稞不是白白地浪费种子吗?有时,我会禁不住向母亲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母亲每次都是微微一笑。说:“青稞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只管种下去,不论怎么着,到了明年也能收,这样咱们就可以做青稞饼,也可以做青稞酒了!”原来如此!就像母亲对我说的,青稞真像她小时候一样,养孩子和养牲口一样,只要有能吃的东西,哪怕是糟糠窝窝头,只要有能穿的衣服,哪怕是几片破布头,他们一样可以长大成人。现在想起来,可不是吗,青稞不就是庄稼中的牲口吗!
④于是,渐渐地喜欢上了青稞,这种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闲暇时候,我仿佛是受到了某种诅咒似的,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漫步中,走进齐腿深的青稞田之中。那些青稞刀切似的整齐,看上去异常壮观,偶尔地会有几株从整齐的队伍中冒将出来,饱满的果穗倔强地想要触摸天空。也许是因为贪婪生长,所以它们才会这么突出,而我更愿意将它们看成是田中的佼佼者。
⑤严冬过后,正是青稞返青、继续生长的时候,然而这个时候却是高原多风的季节。强劲的北风一旦吹起,就连杨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植物都要断条手臂下来,可是青稞呢,它们凭借根须,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壤,在猎猎北风中集体舞蹈!我似乎正在慢慢参透这其中的玄机,飞翔并不单单那么一种,鸟儿张开翅膀,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的,叫做飞翔;然而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只有一个完全的自由者,才会拥有这种飞翔。怪不得,会有那么多诗人热衷于描写青稞,这其貌不扬的青稞,真倒像极了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活脱脱的一个硬汉,活脱脱的一个精神象征。
⑥犹能记起初见稻子时的情景。因为读书的缘故,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西藏。火车一路驶向江南的土地,当我还沉浸在长江的壮观时,一抹重重的绿色映着敞开的车窗扑进来。我心想,这就是稻苗吧。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雕像凝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想起“草长莺飞二月天”,让人想起那争抢暖树的几只早莺。
⑦如今,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不论它是多么迷人,即便是每天都在看那一片片的稻田,我却总也忘却不掉西藏的青裸。虽然没有那么精致、典雅,却也别有一番率性而为的美。
⑧某一个暑假,我专程赶回老家,想去看看久违的青稞。这个时期青稞和油菜花一样长得茂盛而碧绿。回到家后,母亲先为我打点好餐饭,我心里就一直默默念叨:我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吃上青稞。我一口气吃了四个热乎乎的青稞饼。紧接着就独自一人跑向青稞田。当我爬上一座山头,一边啃着母亲做的青稞饼,一边放眼辽阔的青稞田时,我的情绪变得有些难以控制,仿似一下子扑进了母亲的怀里。
⑨到这里,我觉得,我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不但孝顺生我养我教诲我的母亲,而且更加孝顺生我母亲养我母亲教诲我母亲的青藏高原。
(1)、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青稞是“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2)、结合文本,说说“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的含意。(3)、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和作用。(4)、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抒情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10.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南 帆
①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如此等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一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一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
②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做阿尔勃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
③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了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从事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太在乎皇家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
④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白日梦,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
⑤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太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⑥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所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主持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20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
⑦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
⑧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就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
⑨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
(1)、文中写戴安娜受到人们爱戴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写对表现马克思起到了什么作用?(2)、为了突出中心,文章中多有呼应对照的语句,请找出两处这样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对镌刻的马克思墓碑上的名言,作者“心中无限感慨”,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慨”?三、语言表达
-
11. 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所得到的启示。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有些人总抱怨朋友对自己不如刚认识时那么好了,其实这也是“贝勃定律”在作怪——陌生人给一点点关怀,我们都会感激不已;而亲人无论怎样的宠爱,我们都可能视而不见或者觉得平淡如水。
贝勃定律告诉我们:作为被关爱的对象应该 。
12. 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为三个单句,填入下文的空白处。(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上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他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