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20-2021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综合模拟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阅读理解

  • 1. 现代文阅读

    清水麻鞋

    秦岭

    ①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光一起走走。那脚印,该是另一番样子吧。

    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只有皮鞋、旅游鞋懂我所有旅程的山高水长,独缺麻鞋对岁月的丈量。儿时在老家天水,偶见两三伙伴脚穿玲珑轻巧的麻鞋去学堂,去田间,去赶集,那平地而起的开心在眉宇间荡漾。我曾问母亲:“您做的千层底用的也是麻线,为啥就不编麻鞋哩?”

    ③母亲说:“你不晓得,人家那是清水麻鞋,多半是从清水那边捎来的。”

    ④我这才明白,尽管天水处处有麻线,但不是所有的麻鞋都能像清水麻鞋那样出尽风头。清水那地儿像极了它的名字,清清如水,如水清清,应了句老话:“好水养好麻,好麻养麻鞋。”

    ⑤在天水城求学时,我隔三岔五要蹭几趟新华书店。某天,突然发现书店一侧的土特产市场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摊位。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穿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一聊方知,少年来自清水,家中贫困,全靠母亲编麻鞋为生。为了卖个好价,他只好辍学到天水租房卖鞋。他告诉我,清水麻鞋自古有名,当年杜甫写过“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于右任途经清水时写过《清水麻鞋歌》,吉鸿昌在天水举办武术大赛时,奖品就是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化符号的信笺,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

    ⑥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稚气未脱的脸。少年也就十三四岁。

    ⑦“大哥,您买一双吧!”少年的热切期待像透明的火焰。

    ⑧“买,一定买!”我说。

    ⑨少年蹲下身子,不厌其烦地帮我试穿了至少五六双麻鞋。一问价钱,每双四元,我顿时窘红了脸。这价钱在当年至少可以买三部小说。为表示歉意,我主动把新买的一本书借给他。几天后,他还我的书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大哥,您是第一个借给我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儿,但没有滴下来。我没见过这样的泪,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那种,照得见麻鞋和大地。

    ⑩终于走进清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头河两岸荡漾着一层层碧波绿浪,那便是茂密、修长的麻汇成的无边海洋。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她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

    ⑪可是,时过经年,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我并没买麻鞋,但没忘打听当年那个少年。大姐说:“连个名字都没有,咋找哩?那一茬人,都外出打工了。”说话间,柜台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

    ⑫时光荏苒。我在几千里之外的天津落脚后,某天应邀赴四川参加一个甘肃老乡茶话会,主持活动的老乡居然脚穿一双麻鞋。“先生脚下,可是清水麻鞋?”我试探了一下。“大哥好眼力!我想告诉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请的嘉宾。”

    ⑬他,正是当年那个卖麻鞋的少年。他告诉我,甘肃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可穿上母亲编的清水麻鞋,他发现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那年去清水,我曾打听过您哩。”我感叹。“可归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

    ⑭那天,他特意送我一双崭新的麻鞋。飞回天津的当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

    (《人民日报》2019年8月17日08版)

    (1)、文章围绕“清水麻鞋”分别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简要概括。
    (2)、说说文章第⑤段引用杜甫的诗句及吉鸿昌用“清水麻鞋”作为武术大赛的奖品起什么作用?
    (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她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

    ①赏析加点词语:

    ②赏析画线句子:

    (5)、少年时期的“我”对清水麻鞋情有独钟,因为囊中羞涩而买不起麻鞋,长大后应该买得起麻鞋,为什么“我”参加工作后,“并没买麻鞋”?请简要概括。
    (6)、文章结尾处写“飞回天津的当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请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古代美食如何“有滋有味”

    倪方六

    ①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离不开色、香、味。殷商时期,人们已开始用酸酸的青梅来去除异味;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和醋已广泛使用;唐宋时期,外来的“辣味”成为餐桌新宠……

    ②盐,大概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调味品。是菜都离不开盐,盐因此有“百味之王”的美称。但盐作为基础通用调味品并不是万能的,如遇到腥膻味食材,盐便起不了多大作用。从史料记载来看,除盐之外,中国人最早使用的一种调味品是梅子。

    ③从文献记载来看,现代烹饪中使用的大多数调味品,先秦时均已使用,如花椒、桂皮、姜、葱、芥、薤(读xiè)、韭等都上了中国人的餐桌。《礼记·内则》即称:“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读liǎo)。脂用葱,膏用薤(读xiè),三牲用藙(读yì),和用醯(读xī),兽用梅。”可见,先秦时,对以辛香为主的各种天然调味品的开发和使用,掀起了中国美食史上的第一波“滋味”革命。

    ④然而,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并不是当年先秦普通人可以享用的。直到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醋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寻常百姓才真正吃得有滋有味了。秦汉时发明的人工调味品主要有用大豆、面为原料制造出来的酱、清酱(酱油)及豆豉一类,一经发明,便带来又一波“滋味”革命:以前不好吃、无法吃的食物,因有酱而能吃、好吃;而且,经酱调制后菜肴还“好看”,美食因此有了“色、香、味俱全”的烹饪要求——中国人的饮食中从此离不开酱系列。

    ⑤在五味中,古人认为“甜味”最美,故有“甜美”一词。古人用什么调味品让菜肴变得甜美?早期主要有饴、蜜、蔗浆等,到宋代时,现在常用的红糖、白糖已能生产,而且质量上乘。在甜味调料中,“饴”使用最早。饴,即麦芽糖,现在仍有制作。饴的生产,应该在殷商时已出现,到西周时已是常见调味品和食品。《诗经·大雅》里的《绵》篇中,便提到了“饴”:“周原膴膴(读wǔ,意为“肥”),堇荼(读jǐn tú,一种植物的名称)如饴。”意思是,周原土地肥沃,长出来的苦菜像麦芽糖一样甜。

    ⑥先秦人最离不了的辛辣调味品应该是生姜,时人吃饭时多少都要来点,即《论语·乡党》中所谓“不撤姜食,不多食”。在烹制牛肉等菜肴时,也总少不了生姜,且常与椒、桂一起使用。据东汉张衡《七辨》,汉代人制作肉类食物便是“芳以姜椒,拂以桂兰”。

    ⑦胡椒原产印度西海岸,大概在明朝时引种中国,之前一直靠从中亚、南亚一带进口。胡椒的价值赛黄金,宋人陶谷《清异录·药谱》中便称胡椒为“金丸使者”。而黄金常见,胡椒难买。唐宋时,家里有胡椒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胡椒的特殊地位。据《新唐书·元载传》,曾官至宰相的唐朝大贪官元载被朝廷抄家时,竟然抄出了“胡椒至八百石”。明代爱国名臣于谦曾为此大发议论,他在《无题》诗中称:“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

    ⑧在“外来风味”中,明清以后能对中国饮食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是“辣味”——辣椒的味道。辣椒原产美洲,在被西班牙香料商发现后移种欧亚,明代后期,辣椒被当作观赏花卉引种中国。讲究口味的中国人很快发现了辣椒的食用价值,尤其是一向嗜辛辣的四川、湖南等地,一改对花椒、生姜的依赖,恋上了辣椒,“无姜不食”变成了“无辣椒不食”。从此,“辣味”成川菜、湘菜等菜系的主打味道。

    (1)、阅读全文,请你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选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
    A、盐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调味品,除盐之外,中国人最早使用的一种调味品是梅子。 B、先秦普通人是不可以享用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的。 C、大概最早在明朝,人们有可能品尝到胡椒的味道。 D、明朝时,“辣椒”被当作观赏花卉由西班牙香料商从美洲引种中国。
    (3)、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我们平时所称道的“色、香、味俱全”是在时期才出现的。
    (4)、文章第⑦段画线句中“大概”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文章第⑦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分析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按要求默写填空。
    (1)、挑兮达兮,。(《子衿》)
    (2)、式微式微,?(《式微》)
    (3)、《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小石潭记》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4.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甲诗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成语,它是“”。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洞庭湖之景。试分析两诗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 5.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选自《核舟记》)

    【乙】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核侧出浮屠②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③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馀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选自宋起凤《核工记》,有删减)

    【注释】①雉:城墙垛子。②屠:塔。③舣舟:拢船靠岸。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B、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C、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D、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高可二黍许    长五分许 C、能以径寸之木    以君为长者 D、启窗而观    潭西南而望
    (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记”这种文体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的成分,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B、甲文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详细地介绍了核舟的结构,依次写了船头、船舱、船尾和船顶,很有章法。 C、乙文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意境的具体化、形象化,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D、两文都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5)、说说两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 6. 名著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地抖抖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生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1)、语段中说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3)、选出下列对《傅雷家书》的解读有误的一项( )
    A、傅雷教导儿子,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B、《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经典的“教子篇”。 C、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经常当面对儿子的生活艺术进行悉心指导。 D、傅雷教导儿子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二、综合运用

  • 7. 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人民伟大祟高、人民富有力量,表达共产党人坚守为人民服务宗旨、牢记为人民服务初心,体现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金句fǔ拾即是、熠熠生辉。

    fǔ( )拾即是  “”改为“

  • 8.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积淀丰厚。 B、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 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C、在演讲比赛中,王磊夸夸其谈 , 最终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最佳风采奖”。 D、一批黑恶势力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被铲除,群众对此无不拍手称快
  • 9. 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经过三年的使用,迎宾大道出现了路面坑陷、井盖松动和路灯损坏等问题。 B、《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C、是否选择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D、通过在观音湖举办的龙舟公开赛,吸引了数万观众前来寻找久违的龙舟记忆。
  • 10. 综合性学习。

    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2分)

    示例:

    专题学习内容:陶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三、写作表达

  • 11.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蚕咬破蚕茧,方能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成长,也像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咬破依赖的蚕茧,你才能变得自立;咬破懒惰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勤奋;咬破自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大气;咬破浮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沉稳……

    请以《咬破的蚕茧》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请以《我终于学会了    ▲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行文格式规范。(6)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