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
1. 6世纪末到7世纪初,被称为中国“短暂而辉煌”的朝代是(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2.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以门第选官的制度3. “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A、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方便帝王游玩4.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以下措施最能体现唐太宗这种理念的是( )A、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B、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D、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6.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指( )A、隋文帝的统治 B、唐太宗的统治 C、唐玄宗的统治 D、武则天的统治7.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8. 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从古至今便存在,下列皇帝中,亲自面试考生、创立殿试制度的是( )A、隋文帝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9.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其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0.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日本11. 盛唐气象表现为( )①经济繁荣
②民族交往与交融
③开放的社会风气
④多彩的文学艺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内容与风格上具有不同特点,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出身不同 B、思想性格不同 C、生活背景不同 D、艺术追求不同13.下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14. 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 《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贞观政要》 D、《金刚经》15.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
日本的和同开珎 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 C、唐朝的民族关系 D、唐朝经济的繁荣16.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7.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18. 在中国封建社会,往往出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象,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三国鼎立 C、五代十国 D、魏晋南北朝19.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这段话不能说明唐末农民起义( )A、推翻了唐朝统治 B、波及范围比较广 C、与藩镇割据并存 D、涌现出杰出将领20. 唐朝后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①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相互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④连年的灾荒使得人民无以为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资治通鉴》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判断这是对哪个朝代的盛赞?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个朝代繁盛的表现。(2)、某中学的李同学在收集唐朝的资料时,找到了以上图片,并对图片进行了归纳整理,如上图所示。结合所学回答图片所反映的事件都与哪个皇帝相关?就其中一幅图片说说你的理由?(3)、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请从“时会”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2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矗立着建立于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拉萨市西藏人民会堂前广场的“民族团结宝鼎”(青铜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2001年中央政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的,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主题。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唐初统治者的统治思想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蕃会盟碑”与“民族团结宝鼎”所包含的相同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唐朝盛世对我们实现现代中国的强盛有哪些启示?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在治国时,他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说明。(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描述的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唐朝的繁荣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