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1.2《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倾听天命敬畏自然——今天怎样重新认识孔子》一文指出,中国文化从孔子开始,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天人之际”的问题,这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贯穿中国文化始终的问题。这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 2. 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选项是 (    )

    ①理在事先 乐极生悲             

    ②形存神存 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3. 漫画《拒安检》中的“拒安检”人犯了

    A、形式主义的错误 B、不可知论的错误 C、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D、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 4. 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层出不穷,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何种学派用何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性问题 C、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5.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   )

    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若从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A、①→②→③ B、②→①→④ C、③→①→④ D、④→②→①
  • 6. 观察下面漫画。下列说法与漫画中“多谢菩萨保佑……”所反映的哲学立场相一致的是(    )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 7. 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 8. 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下列选项中,与此观点蕴含相似哲理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神         ②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④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9. “庄周梦蝶”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它描述了“物我不分”的美妙意境:到底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同时也向世人抛出了“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现实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的哲学议题。以下观点符合题意的有(    )

    ①涉及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③否定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④涉及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主观客观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11. 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的是(   )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②“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 12.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爱尔维修关于物质概念的局限性是(   )
    A、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B、没有把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分开来 C、没有上升到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高度 D、没有从根本上坚持唯物主义的方向
  • 13.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物是观念的集合”。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主宰,是万物的本原、根本

    ②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③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④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14. 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下列选项中与柏拉图观点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
    A、未有此事,先有此理 B、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D、古今易俗,新故异备
  • 15. 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A、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B、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C、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个哲学阵营?它们各自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基本形态?这两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 1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闷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材料二:我国古代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并对该哲学派别加以简要评析。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观点,简单评价一下。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时期的著名哲学家董仲舒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材料二:西晋时期的思想家傅玄认为:“心者,万物之统也。”

    材料三:春秋时期的哲学家管子认为:“水是万物之本。”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二者的共同本质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思想?它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观点的根本分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