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年12月1日,历时7天、历经38万公里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并传回着陆影像图和相关数据。从绕月拍摄到飞跃探测,从嫦娥四号月背着陆到此次落月采样并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我国探月工程的每一个进展,都是中国舟天人逐梦苍穹的坚实足迹。这表明(    )

    ①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认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无限循环性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 为解决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烦恼,首款人工智能垃圾分类App“阿拉去分类”正式上线运行。该App通过采集大量垃圾图片,配以高优化的计算模型,在自动识别率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准,市民通过手机拍张照片就可以立即自动识别并被告知具体的垃圾种类,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现实生活的需要推动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②人工智能之智源于对社会规律的正确认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人们的理念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变成现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 下图漫画(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启示我们(    )

    ①如果缺乏敢闯敢试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高于认识

    ③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总是宝贵的财富

    ④亲身参与实践而获得的直接经验最可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这是因为(    )
    A、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C、实践的主体是人民 D、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 5. 2019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依托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个迄今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其质量约为太阳70倍,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材料告诉我们 (    )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6. 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以下实践活动属于科学实验的是(    )
    A、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B、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 C、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顺利举行
  • 7. 一位专家在谈论考古发掘时说,单凭考古人的肉眼凡胎不可能完成深度解析古代遗存、科学获取更多历史信息的任务,考古遗存包含的信息资源多样性,决定了考古必须依靠多学科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这说明(    )

    ①考古学的发展是一个由认识到实践相互促进的过程

    ②人类的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理论的全面系统决定着考古的不断深化

    ④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 从立项论证到启动实施、从双星定位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经30多年探索实践、三代北斗人接续奋斗,建成了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据此可知(    )

    ①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以变革社会关系

    ②三代北斗人的接续奋斗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③多年的探索实践表明事物发展大都有过失败经历

    ④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由观念存在转变为现实的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9.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人口普查是摸清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进行六次人口普查,获得了翔实的人口基础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20年11月1日起进行正式入户登记。进行人口普查(    )

    ①说明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②基于认识对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

    ③会为完善人口政策体系提供支持④是把握人口资源信息的唯一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 受新冠疫情影响,广州某动漫公司通过“云协作”进行远程办公,效果显著。“云协作”远程办公不仅是应对疫情的紧急措施,更有望在疫情过后对艺术设计、网络文学、游戏设计等行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上述情况说明(   )

    ①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真理性认识

    ②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③实践创新推动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④指导实践是衡量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1. 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我国迈出了自主行星探测第一步。这体现了实践的(    )

    ①相对独立性    ②能动性    ③目的性    ④社会性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2.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青少年在尽情遨游互联网海洋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风险。针对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网络色情等问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设“网络保护”一章。材料告诉我们(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13. 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课题组积极探索,采用高能球磨的办法获得了复合材料,使锂离子能高效穿梭,推动了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指标的进步。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宏号盾构机,配备了更精良的传感系统,盾构机在掘进时“感到”力量不平衡,就能尽快调整,而且可以替代人在12.26米直径的较小刀盘上实现常压换刀。海宏号盾构机的启用,意味着中国在跨海隧道工程领域又掌握了一项绝技,给海底长大隧道施工开辟了新天地。这表明 (    )

    ①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对自然界更准确的认识

    ②科学技术水平会随着人的实践能力提高而不断进步

    ③先进机器设备提供了新的工具,推动着实践的发展

    ④机器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使其活动越来越具有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 2019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习近平希望文艺界和社科界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依据在于

    ①中国理论源于中国实践,中国实践是为了构建科学的中国理论

    ②中国理论坚持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中国理论决定中国实践的方向

    ④中国理论是在中国实践中孕育形成的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 很多人在疫情发生之后,更加注重个人卫生防护和个人健康生活。2020年《开学第一课》为我们科普了一系列关于防疫,关于卫生以及健康等知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更多防疫知识,不仅仅是应对这场还未消散的疫情,更是为以后做好保障。这体现的哲理有(    )

    ①认识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②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没有实际意义
    ③获取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是实践
    ④认识从科普知识来,最终回到实践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严重后果,最终形成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生活理念”;由于人们的努力,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特别是一些人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转变了观念,理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保护催生了绿色产业大发展;今天,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

    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他强调: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强调读书是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结合材料,阐明“时代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认识论依据。

  • 19. “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并且不断完善。它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充分反映了农业生产和相关仪式以及民间活动的平衡管理,以符合季节的变化。“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一直沿用至今。

    “二十四节气”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