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对于物质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它认为物质是所有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总和 B、它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它强调了客观实在性这一物质的唯一特性 D、它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感觉的
  • 2. 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这告诫我们 (    )

    ①我们应根据自身需要改变自然界原有状态

    ②自然界发展的客观性要求顺应自然界的发展

    ③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秦岭考察时强调,陕西要深刻吸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从今往后,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在于
    A、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B、意识能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C、失败是成功之母 D、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 4. 下列关于哲学上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质无非就是各种物相加的总和
    ②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 在哲学课上,甲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乙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对甲乙两位同学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这两种说法自相矛盾,相互对立

    ②甲同学说的“物质”与乙同学说的“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③甲同学的观点是对的,乙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④甲同学是从物质的属性而言的,乙同学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而言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6. 生物安全究其本质是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的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②应该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刻意干预

    ③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固有规律   ④人类给自然界打上了实践活动的印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下列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是(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③“十三”五规划    ④磁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其中“客观实在”是(    )
    A、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B、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 9. 荀子说:“天下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10.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 ( )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11. 随着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宇宙间许多的物质新形态,如暗物质、暗能量,但没有发现宇宙间存在所谓的“上帝”和“诸神”的活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12. 下列属于物质的是(    )

    ①《生活与哲学》课本

    ②抗震救灾精神

    ③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3. 几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生物不断繁衍变化,现在已知有40余万种植物,150余万种动物,还有众多微生物,他们共同组成了生物界。生物进化的一个分支动物进化。人属于步哺乳类动物,是由古猿演化而来的,而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劳动在由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   )

    ①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上帝创造的 ②非生物界是客观存在的,生物是主观和客观的同时存在③人同动物界是统一的,同生物界是统一的,同整个世界是统一的④植物界是客观存在的,动物界是主观和客观同时存在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 14. 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间的许多新的物质形态,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这些发现(   )

    ①表明现实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②体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③否定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性  ④进一步佐证了世界的物质性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5. 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此观点的片面性在于 (    )
    A、看到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联系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D、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 16. 在南非的矿洞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碳物质,经过长时间的检测和分析,发现这种碳物质并非是现代的产物,而是来自于33亿年前。这佐证了(      )
    A、物质因人的发现而存在 B、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C、碳元素是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17. “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但我们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科学、有序、扎实有效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二、材料分析题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乙两同学对物质概念进行争论:

    甲:“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材料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1)、结合材料一,从哲学的角度对甲、乙两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为什么要倡导生态文明的建设。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着力増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好重大制度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联系材料,运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知识,谈谈对我国当前改革局面的认识。

  • 20. 反物质概念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每一种粒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例如反电子,其质量与电子完全相同。科研人员通过欧洲航天局的伽马射线天文观测台,证实了宇宙间反物质的存在。他们对宇宙中央的一个区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分析,发现这个区域聚集着大量的反物质。这些反物质来源很多,它们不是聚集在某个确定的点周围,而是广布于宇宙空间。

    (1)、材料中的“反物质”是物质吗?

    (2)、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