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九下7.2《经济全球化》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1-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蒸汽时代的来临”、“清帝国的没落”、“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此著作研究的主要最有可能是(    )
    A、中国卷入瓜分中国狂潮 B、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2. 去年以来,美国实行单边保护主义,对中国中兴、华为等企业发动“贸易战”,这有悖于当今世界(   )

    ①和平的主题

    ②发展的主题

    ③经济全球化

    ④政治多极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3. 2008年爆发的美国债务危机使美债信用评级下调,从而引发全球股市暴跌,也进一步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些影响表明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
    A、国际格局多极化 B、文化多元化 C、国际格局一超多强 D、经济全球化
  • 4. 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次。后来,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    )
    A、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方差距 B、全球化日益加深人们对世界的理性认识 C、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 D、发展中国家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
  • 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为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和解决贸易争端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    )
    A、二十国集团 B、亚太经合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联盟
  • 6. 美国宣布,从2018年6月起向欧塑锅产品加征25%的关税。2019年2月15日,英国“脱欧”事务大臣痛毒芬·巴克利与政望方面代表会面,继续讨论修改“脱欧”协议。上述材料表明()
    A、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D、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
  • 7. 中国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时,应该(    )

    ①顺应潮流发展            ②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③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    ④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体现并推进了这一趋势的事件有(    )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②北约的成立    ③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④英国“脱欧”    ⑤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A、①②⑤ B、①③ C、①⑤ D、③④⑤
  • 9.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工,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材料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    )
    A、宗旨 B、作用 C、原则 D、要求
  • 10.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
    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二、材料分析题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棒球手套为例,美国的棒球手套大部分从日本进口,日本用来制造手套的牛皮是在巴西鞣制加工,而巴西又从美国进口生牛皮。

    材料二:伴随全球化的历程,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指:①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②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真正形成;③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每一步都没有落空,全面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历史节奏

    时间节点

    重大决策(举措)

    1978年

    1992年

    2001年

    (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国的做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哪些借鉴意义?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1942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41年

    1942年

    数额

    26

    100

    1941年

    1942年

    美国对华“租借”物资

    20

    100

    材料二:2005年,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尝试着不使用中国产品,并写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作者说:“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无处不在,不管你多么努力,你都不可能躲开它们,因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经过一年的实验,我的结论是:我们的生活已经与中国密切相关。”

    材料三:美国认为中国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很先进的程度,不能再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活跃在世贸组织中,于是美国对世贸组织发出威胁,要求其在90天内改变发展中国家地位规则,否则就会单方面采取行动,对美国这种任性狂妄的行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女士做出了强势回应,她很接地气的怒斥“做人不能太美国”。

    (1)、从1941年到1942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呈现何种趋势?结合背景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结合1979年以来的相关史料分析美国人感受到生活“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原因。
    (3)、“世贸组织”是一个怎样的组织?请从经济全球化角度,评析美国做法。
  •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材料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由1983年的43倍,扩大到目前的60多倍。

    材料三: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发展中国家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发展中国家如果不想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输家,应当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