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0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由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大转变,下列关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发展顺序正确的是(   )
    A、定居生活—群体生活—集体生活 B、群体生活—定居生活—集体生活 C、集体生活—定居生活—群体生活 D、群体生活—集体生活—定居生活
  • 2.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农耕文化”特点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3.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4.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城市文明 D、游牧文明
  • 5.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 6. 在我国古代早期历史上,商代影响深远。下列有关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一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 B、图二说明商朝巳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三与商王盘庚迁都密切相关 D、三幅图证明商代时我国开始有早期国家
  • 7.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铁制农具的出现 D、水利工程的兴修
  • 8. 战国后期,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 
    A、管仲改革 B、吴起改革 C、李悝变法 D、商鞅变法
  • 9.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统治,他主要采纳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观点?(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 10. 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

    A、 B、 C、 D、
  • 11. “秦始皇灭六国后,觉得到处都有驻兵镇压的必要,就要分天下为三十郡。”由此秦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 1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发动者是(    )
    A、陈胜、吴广 B、项羽、刘邦 C、商汤 D、周武王
  • 13. 在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社会稳定,国家繁荣,史称“文景之治”。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    )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③注重农业的发展    ④重视“以德化民”    ⑤实行盐铁专卖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 14. 为了实现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大规模治理黄河 B、颁布“推恩令” C、铸币权和盐铁经收归中央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5.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分割王国的封地 C、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 16. 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17. 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B、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 18.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史记》 B、《汉书》 C、《尚书》 D、《春秋》
  • 19. 东汉时哪一位名医被尊为“医圣”(    )
    A、张骞 B、张仲景 C、蔡伦 D、华佗
  • 20. 以下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时期地理位置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 21. 周瑜和诸葛亮联合使用火烧连环船之计打败曹操,因而奠定三分天下的局势,请问此战役是指(    )
    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 22. 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融合的加强 B、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C、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D、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
  • 23.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 人足矣”。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有( )

    ①北人南迁,给南方输送了大量劳动力

    ②北人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原本社会经济发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4. 在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中,有一次改革,统治者向被统治者学习,采取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这一次变法是(   )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25.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26. 山东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也是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故乡。他的一部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这部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大明历》 C、《史记》 D、《齐民要术》
  • 27. 《帝国的终结》一书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焚书坑儒 B、攻灭六国实现统一 C、统一文字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28. 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搭配不具有因果联系的是(    )
    A、张骞通西域一一欧亚陆上交通开辟 B、“推恩令”的实施一一东汉王朝衰亡 C、西周分封制一一西周统治范围扩大 D、西晋“八王之乱”一一西晋从此衰落
  • 29.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 30.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齐桓公、齐国 B、晋文公、齐国 C、齐桓公、秦国 D、楚庄王、秦国

二、综合题

  • 3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材料二: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三: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材料四: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汉许慎《说文解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了实现“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的“制度”中,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四中的局面,秦朝采取了种种措施,结合所学说说这些措施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 32.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他们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四:汉武帝统治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还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五:“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在该制度中,皇权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4)、材料四中“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而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的作用如何?
    (5)、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汉武帝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局面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
    (2)、读图二,西汉政府在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
    (3)、读图三写出ABC所代表的政权名称D处发生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写出该战争名称。
    (4)、读图四指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什么影响?
    (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