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0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龙(yín)    永遇(lè)      英雄泪(ǎo) B、孙仲(móu)    求田问(shě)   可回首(kān) C、恨(gōng)     佛狸(cí)      居(xū) D、何人(qiàn)   舞歌台(xiè)   英雄无(mì)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栏杆拍遍   神雅社鼓   远目   嬴得 B、犹愁风雨   金戈铁马   天际   可堪 C、红巾翠袖   邪阳草树   吴钩   仓皇 D、千里清秋   气吞万里   登临   烽火
  •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法,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 4. 下列各项中,运用了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 5. 对课文辛弃疾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主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词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D、《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
  • 6. 下列词句中有关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中运用了晋朝人张翰闻秋风而归故乡的典故。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句中运用了三国时刘备拜访陈登的故事。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中运用了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伐北魏的典故。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赵国老将廉颇的典故,是用来隐喻自己的。
  • 7.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8. 下面对《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是写景抒情,作者用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一系列自然景物,来陪衬他的游子之思,巧妙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B、在上片中,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一是仔细端详抽出来的宝剑,一是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C、词的下片着重抒情。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D、下片中几个典故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大志,那就回到故乡去“求田问舍”,隐居田园。
  • 9. 对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第一句,用叙述的语句交代出登临的季节、地域的辽阔,第二句写水国景象,长天空阔,无际无涯,水天相接,秋意无边。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写山,既写了山的形也为山传了神。“玉簪螺髻”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山形的,“献愁供恨”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山的“神情”的。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之句,写登楼眺望时的环境。照应题目,点明地点、人物,并进一步交代登楼的时间。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四句写诗人登楼的种种表现,抒发他爱国忠心无人理解的苦闷。
  • 10.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二、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对《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词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天”的“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在战国时曾属楚国。 B、“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的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C、“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D、“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苟安于江南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朝廷。
    (2)、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由景及情,登楼远眺,山河美好却沦陷于敌人之手,词人深感苦闷和悲愤。 B、下片直抒胸臆,抨击那些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并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C、从全词内容来看,作者有愁有恨有忧有泪,心情低沉抑郁未免过于悲观失望。 D、从全词写法来看,既写景又抒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3)、词的结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前文哪句话照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语言表达

  • 12.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

        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

        爱国是辛词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