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中国广袤的大地,孕育了我国的早期人类。下列关于我国早期人类的描述,错误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C、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D、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人工取火2.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3. 2016年4月4日(清明),万名海外华人公祭典礼在陕西省黄陵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本次公祭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A、尧 B、舜 C、禹 D、黄帝4. 《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 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5.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6. 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7. 《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8. 如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 )A、农牧分界线以北 B、汉水流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以南9. 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10. 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变法运动 D、民族交融11. 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的一大改革。""政治上的一大改革"指的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地方建立郡县制 D、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12. 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分封制度的推行 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基层管理的状况1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个大变动包括( )①秦朝——建立行省制 ②汉朝——建立刺史制
③秦朝——建立郡县制 ④汉朝——建立三省六部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4.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战 B、北击匈奴 C、秦末农民起义 D、文景之治15. 瓦当在秦汉最盛,除花纹外,多用文字,以篆书最常见,称"文字瓦当"。"汉并天下"一类建筑用瓦当,常出土于陕西关中地区。下图"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 )A、秦末农民起义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16. 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大一统” D、“王与马,共天下”17. 历史中蕴含着大量值得我们借鉴的政治智慧。对维护大一统王朝而言,汉武帝"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妙处在于( )A、完善了中央至地方的行政架构 B、加强了诸侯对封地的控制力 C、和平化解地方诸侯对皇权的威胁 D、彻底打破了嫡长子继承制18.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此童谣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是( )A、皇权至上 B、政治腐败 C、起义不断 D、时局动荡19.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是每个中国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下列能证明新疆是我国领土组成部分的事件是( )A、班超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昭君出塞20. 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21. 东汉末年,提出“治未病”,提倡预防疾病,利用初一、十五在衙门“坐堂”,为百姓问诊看病的长沙太守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22.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23. 人口迁移是文明传播的途径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24.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25. 晋惠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让他在历史上获得“白痴皇帝”的称号。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先后起兵争夺皇权,史称(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五胡乱华 D、南朝叛乱26.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了"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的局面,这反映了( )A、南方经济的发展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江南气候的温润 D、沅水之战的胜利27. 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B、由史学家司马光所著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28. 为了纪念祖冲之,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祖冲之的主要贡献是( )A、发明了造纸术 B、研制“麻沸散” C、精确计算圆周率 D、写出《水经注》29. 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该“书”指( )A、《缀术》 B、《水经注》 C、《论衡》 D、《齐民要术》30. “他生活在曹魏时期,他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这位著名的书法家是( )A、钟繇 B、胡昭 C、王羲之 D、顾恺之二、综合题
-
31. 七年级1班对古代一些君主的作为作了以下探讨,请你参与进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搜集成语)
材料一 据《史记·般本纪》记载,商①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成语"酒池肉林",形容穷奢极欲,其典故就出于此。
(讨论评价)
材料二 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同学们分为两派,一些认为他是"明君",另一些说他是"暴君"。对此,老师归纳如下表格∶
(图片材料)
材料三
(1)、材料一中①的人物是谁?决定商朝灭亡的战役是什么?(2)、请选择材料二其中的一方观点,并用论据加以说明。(不能与材料中的论据重复)(3)、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请概括材料三中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具体措施。他们统治时期,政清滑明,社会稳定,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什么?(4)、(得出结论)通过以上主题讨论,你认为判断一国之君是"明君"还是"暴君"的依据是什么?32.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泰。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栗和泰均发现于中国。
——部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描写都江堰∶"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材料四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1)、根据所学知识,请写出材料一中"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的遗址代表。(南北方各写一例)(2)、材料二中两图反映了春秋时期,农业发展的两项重要技术,它们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出现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3)、都江堰的建成反映了政府重视农业发展的哪一方面内容?材料三中的"此公"是谁?根据材料,请概括都江堰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4)、根据所学知识,请分析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33. 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成响决策,使丝绸之路成为热门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材料三 《大公财经》评价说∶"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国际交流的典范,成为和平跨国商业贸易和跨种族文化交流的代名词。"
材料四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2)、写出材料二中A、 B两点分别代表的地方。(3)、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作者的观点。(有观点,有史实)(4)、据材料四,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