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月独立作业试卷(历社部分)
试卷更新日期:2021-03-0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18年11月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据此回答问题。(1)、读上海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对 11 月份上海气候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温和少雨 D、炎热干燥(2)、进博会最大最重展品“金牛座”龙门铣床,由海路从德国依次经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运抵上海。“金牛座”龙门铣床经过的海峡有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图中②地形区为(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2. 读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完成问题。(1)、下列生产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①地形区的是( )A、天府美自古堰来,茶馆小憩看变脸 B、千沟万壑黄土厚,秦腔腰鼓话轮回 C、河湖众多鱼米丰,黄酒越剧名天下 D、草原辽阔牦牛肥,那达慕上显身手(2)、读右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海拔单位为米),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a、c 两点相对高度为 1300 米 B、b 处地形比 d 处更为平坦开阔 C、图示区域的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 D、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 千米3. 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初步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国共合作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5. (1919年5月15日)《申报》头版头条发布:“敝报等公决: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特此公告。”与该公决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保路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6. 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台词的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7. 某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实示意图”,其中4个序号代表4个事件,序号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④“家园沦陷” ②“血战台儿庄”
③“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①“张杨兵谏”
A、② B、④ C、③ D、①8. 寻访古迹、实地考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的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①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兵谏”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
③一二•九运动 ④侵华日军长达六个星期的野蛮屠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 阿德勒在《世界文明史(下册)》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划分为三个阶段(见下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由第一阶段朝着第二、三阶段转化的根本原因是( )阶 段
时 间
概 况
第一阶段
1939年至 1942年末
德日法西斯国家获得胜利和扩张
第二阶段
1942年末至1943年
反法西斯同盟国在各个战场开始反攻
第三阶段
1944年至1945年
反法西斯同盟国取得最后胜利
A、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C、美国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 D、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0. 下图书籍中的资料最能佐证的历史事件是( )A、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 B、国民革命军之北伐胜利进军 C、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D、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二、非选择题
-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 西非红海海岸。(附:茶马古道带示意图)
材料二: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这里保留了原生态的高山民居风光和峡谷风光,远离尘嚣,秀美独特,故被称为“高山之城,茶马遗风”。
(1)、茶马古道途径我国多个省级行政区流经我国众多省级行政区,写出图中①、②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①: , ②:。省区③处于(地形单元),主要生产特色是(2)、省区②出产的茶叶是茶马古道上运输的茶叶的重要来源之一,请从自然因素的角度分析省区②盛产茶叶的有利条件(3)、结合材料二,请你为“茶马古道”的再次兴盛提两条合理化建议。12. 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运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禁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并简述随后“我四万万众”是如何合力“誓死图之”的。(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人民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