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州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2-2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
-
1. 费正清在《中国一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 B、融合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 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 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2.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异族征服了我们,跨驾在我们头上。……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钱穆评价的最可能是(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元朝的行省制度 C、明朝的内阁制度 D、清朝的军机处3. 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民众休闲旅游之风盛行 B、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C、社会服务体系完善 D、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4. 明代是中国数学史上的特殊时期。民间出现大量数学书籍,各种公式和法则编成歌诀,朗朗上口,珠算逐渐普及。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影响突出 B、科学理论研究氛围浓厚 C、士人价值取向呈现重大变化 D、工商皆本成为社会共识5. 1873年,上海京剧名伶杨月楼因迎娶良家之女违反了“良贱不婚”传统礼法而被官府施以重刑。案发后,依据“良贱有别”传统身份观念进行严惩的主张和以人情事理为重而给予平等看待的主张,以《申报》为媒介展开了激烈争论。这一争论,可反映当时( )A、传统身份等级制度瓦解 B、时代变迁引发观念冲突 C、西方伦理观念广泛传播 D、民间舆论左右司法审判6. 五四运动后,“走向民间”逐渐成为知识精英们的共识,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选择让学生深入工厂及乡村中宣传和帮助工农建立组织,乡村建设运动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反映出 (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C、社会动员观念的更新 D、民主革命任务的转变7.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宣布“我们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同时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这反映出(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完全胜利 B、党的工作重心实现全面转移 C、外交策略受到国际环境影响 D、和平共处成为国际关系准则8. 2019年11月5日—10日,习近平出席并宣告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这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同时,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这表明( )A、中国旨在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 B、中国崛起并主导了国际贸易体系 C、中国进口贸易量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D、中国政府成功化解了国际贸易壁垒9.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推动了社会转型 B、打击了贵族政治 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10. 下表为1750—1900年中国、美国、德国、英国的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甲
32.8%
33.3%
29.8%
19.7%
12.5%
6.2%
乙
1.9%
4.3%
9.5%
19.9%
22.9%
18.5%
丙
2.9%
3.5%
3.5%
4.5%
8.5%
13.2%
丁
0.1%
0.8%
2.4%
7.2%
14.7%
23.6%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其中代表美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11. 16、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不少殖民垄断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殖民垄断公司和垄断组织( )A、都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B、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C、都只给广大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D、都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12. 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1947年继任的杜鲁门以“企业的自由”取代了“免于贫困及恐惧的自由”,并宣称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杜鲁门的“三大自由”( )A、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回归 C、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 D、具有意识形态色彩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茶叶的药理功能。最迟在汉代,日常饮茶不仅已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荼作为一种享受。……《神农食经》对茶的功能和作用的介绍,转向精神层面,“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
——摘编自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0万镑,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荼技艺带到印度,茶在印度和锡兰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逐渐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等《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在英国盛行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茶叶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时间
形象
13—15世纪
大汗统治下繁荣富有的大帝国,财富、王权的象征。
15—17世纪
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富精神之国。
18—18世纪中叶
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代表着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
18世纪中后期
精神愚昧、道德坠落、政治专制、历史停滞。
——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者两条信息,围绕“西方中国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从中外两个角度进行阐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教育改革中,王安石在太学实行“三合法”,规定初入学的为外舍生,不限名额;外舍生经过考试升为内舍生,名额200人;内舍生经过考试升为上舍生,名额100人。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王安石为“一道德”,颁行《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此书由王安石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故名《三经新义》。在科举改革方面,王安石为改变当时士人“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的现状,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规定应举人不再考诗赋、贴经、墨义,而考经义和策论,经义则以《三经新义》作为考试标准。王安石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就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同美英进行了交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这一进程。1942年10月,美英政府同时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同中国缔结新约。经过谈判,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与美英签订新约。两个条约都规定,现行中国与美英的条约中,凡授权美英政府或其代表管辖其在华人民之一切条款,均予撤销作废;交还北平使馆界的行政与管理权;终止美英在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交还天津、广州英租界;撤销美英军舰驶入中国领水之特权,撤销美英船舶在中国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英国放弃海关总税务司之特权。随后,国民政府发文,称新约的签订使中国取得了与各国“并驾齐驱”的“完全独立平等自由的地位”。
——据王绳祖《国际关系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英与中国签订新约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与美英签订新约的意义。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郭守敬,生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郭守敬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曾自己动手,用竹篾做成浑仪观察天象。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他建议,为了给修订历法提供依据,要先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要准确地观测天象,就得首先解决仪器问题。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宋代的浑仪构造复杂,圆环一道套一道,转动不灵便,还遮住了一部分视野,使一些星星落入观测的死角。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郭守敬挑选了14个具有天文观测知识的官员,带着他创制的简仪,分成几个小组,到设在全国22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各观测站的数据报到大都后,郭守敬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授时历》。授时历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颁行,比格里高利历早302年。
——摘编自樊善国《科技巨人郭守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成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守敬成为科技巨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