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2-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抖数     呼朋引伴       卖(lòng)    咄逼人(duō) B、宽敞     浑为一谈       石(jì)      人忧天(qǐ) C、烂慢     恍然大悟       较(liáng)   轻怕重(niān) D、徘徊     人迹罕至       妹(zǐ)      根深固(dì)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漫步曲水街亭,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 , 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了《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B、史铁生的作品《秋天的怀念》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选录载中学语文教材中。 C、史铁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 4. 依次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的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吐出一团团洁白轻柔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 5. 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勤奋是烈火,烈火能点燃希望的灯塔;勤奋是灯塔,灯塔可以照亮前进的方向。(暗喻、顶真)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 6. 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加冠”是指男子十八岁,表示成年。 B、“文房四宝”是指书房中常备文具,指“笔、墨、纸、扇”。 C、“命运”、“能够”、“笔直”、“什么”分别是名词、量词、形容词、代词。 D、“尊君”与“家君”是敬称和谦称的区别,“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 7. 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十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从一个独特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D、《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其中闻名的故事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海的女儿》等。
  • 8. 下列对《观沧海》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C、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D、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句子默写

  • 9. 古代诗文按要求填空:
    (1)、 ,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 ,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4)、 ,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开阔画面。
    (6)、孔子教育我们学习和思考时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句子是

三、综合性学习

  • 10. 综合性学习

    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图书馆有一副对联,由于某同学不小心把下联损坏了,请你根据上联把下联对完整。

    上联:藏古今学术

    下联:

    (3)、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你会采取哪些活动形式?(至少写出两种)
    (4)、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

四、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文字后,完成下面小题,

    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

    ①那还是孩提时代的事。小学四年级我们的班主任姓李,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心肠挺好,教学也很有一套,可就是脾气怪怪的。

    ②这天下午有节劳动课。李老师带着我们到学校的后山捡柴,让我们捡地上的枯树枝。

    ③我和三名同学跑向后山顶,边跑边捡。在一棵大树旁,我发现了一堆枯干的小树枝,急忙奔过去。跑着跑着,我脚一滑跌进一个深深的坑里。坑太深,三名同学吓得大呼小叫,想尽办法也没能把我拉上来。

    ④同学喊来了老师。李老师站在坑边上,盯了我许久,才沉着脸坚决地说:“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我们不拉你上来!”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没敢吱声。“老师,老师,我上不去!”我在坑里急得大叫。“在里面呆着吧,我们走!”李老师像陌生人一样大声扔给我一句话,带着同学们走了。

    ⑤老师硬生生地走了,不管我的死活。我一屁股瘫坐在坑里,嘴一张,哇哇地大哭起来,“老师!老师!我出不去!”一边哭一边生气地在坑里打滚,滚着滚着无意间我看见了一道亮光。擦干眼泪,我坐起来向亮光处爬去。透出亮光的地方有一个洞,我钻了进去,越钻越亮,不一会儿到了山坡上,一挺身我跳了出来。

    ⑥李老师和同学们都站在山坡上,随着我的出现,山坡上响起了真诚而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老师猛地抱起我原地转了两圈。我所有的不快,一扫而光,不解地问:“老师,你怎么知道坑里有洞能出来?”“老师看你没摔坏。”“老师在上面就看见光了。”“老师想让你自己出来。”没等老师开口,阳光下同学们晃动着聪明的小脑袋争着抢着告诉我。

    ⑦李老师蹲在我面前伸出宽大的手掌拍掉我身上的尘土,亲切地抚摸着我的脑袋,重重地点着头。同学们探着身子,咧开小嘴上下打量我。这时,老师慢慢地站起来,环视一下四周,将一只手指竖到嘴边,示意我们安静。然后,他走到高处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们,记住,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

    ⑧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无法忘记儿时跌进坑里自己爬出来的经历,老师的话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直到今天,每当生活中遇到意想不到的打击时,我总是这样提醒和勉励自己——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

    (1)、“我”跌进深坑后,李老师为什么扔给“我”一句话就带着同学们走了?
    (2)、文中“李老师站在坑边上,了我许久,才沉着脸坚决地说”一句中的“盯”字能否换成“看”?为什么?
    (3)、文中的李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读完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 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睡在炊烟里的母亲

    ①摸着黑回家的母亲,与黑暗融为一体,像一片不被人知的最单薄的影子,贴着地面,缓缓蠕动。

    ②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晾晒的衣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莫名其妙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做饭糊锅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的确,现在的母亲,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左手和右手。

    ③唯一忘不掉的,是她自己的孩子。三个儿子,三颗骄傲的星星。三个女儿,三件贴心的棉袄。忘不掉孩子们的生日,大概她也知道自己的记性不佳,便在日历上找到那些日子,然后叠起来,用以提醒自己。

    ④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

    ⑤如今,儿女们如鸟一样飞远,母亲的桌上只有一双孤独的筷子。母亲,被冷落在遥远的炊烟里,一转身又是一年。

    ⑥看到炊烟,就看到母亲了。我总是这样想,并习惯了这样去看每个人家的炊烟:炊烟缓缓,那一定是孩子们都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用她的安详笼罩着孩子们的美梦;炊烟凌乱,那一定是孩子们迟迟未归,母亲牵肠挂肚,急得在院子里打转。

    ⑦那时,我就是个喜欢疯跑的孩子,也是喜欢哭泣的孩子,满脸鼻涕的孩子。可是,母亲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深深地吻下去。

    ⑧一丝风也没有的时候,炊烟笔直笔直的,那很像年轻时候的母亲,身材高挑,相貌出众,被村里无数后生的眼睛偷偷地打量过。

    ⑨可是一阵风就会将那笔直的身段吹弯,就像现在佝偻着的母亲。原来,炊烟也是会老的啊。母亲,用褶皱、用后半夜的一盏油灯、用老花镜、用哆哆嗦嗦的手、用手上的针线……爱着我们,却极力不发出声来。哪怕一声轻咳,都埋在一块柔软的巾帕里。

    ⑩驼背的母亲,离土地越来越近。我担心有一天,她的头会低得触到地面,那是母亲的句号。如果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我不祈求风调雨顺,不祈求鸿运当头,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

    ⑪柴米油盐,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密的事物。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认认真真地做饭,从来不对付。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看见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来。母亲在厨房里劈啪作响,把贫苦颠得上下翻飞,把日子炒得香滋辣味。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蹿出来为母亲鼓掌。

    ⑫而从灶台下欢快地跑向屋顶的炊烟,是缠绕在母亲手上的戒指,一生都未曾褪下。因为,在母亲的指缝间,我总能闻到葱花的味道,家的味道。

    ⑬炊烟,就这样在我的目光里一茬一茬地熄灭,又一茬一茬地升起。

    ⑭今夜,我想念母亲。可是我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唯有希望故乡的风能轻一点儿,别把我家的炊烟吹得东倒西歪。因为母亲在炊烟里睡着,她累了,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借着炊烟的暖。

    (1)、请问第②段与第③段在内容上是否矛盾?为什么?
    (2)、“如果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我不祈求风调雨顺,不祈求鸿运当头,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赏析第11段中“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一句。(从修辞或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4)、你认为该文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五、课内阅读

  • 13.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狼仍 

    ②屠自后断其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

    ④一狼径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剩骨     后狼而前狼又至 B、恐前后受其      盖以诱 C、暇甚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后乃至          一狼径
    (3)、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场主/积薪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乃悟/前狼假寐
    (4)、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5)、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六、作文

  • 14. 请以“为自己唱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以上。

  • 15. 作文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一顿年夜饭、一个赞许的微笑,也许渴望与父母的相聚,渴望特别的礼物……

    请以“我渴望…………..”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