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3氧气的性质(第1课时)

试卷更新日期:2021-02-0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夯实基础

  • 1.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
  • 2.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是( )
    A、 B、木炭 C、铁丝 D、红磷
  • 3.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准状况下,同体积的氧气的质量比空气的质量大 B、通常状况下能够支持燃烧 C、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 4. 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之间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属于氧化反应 B、都有发光、发热现象 C、都是剧烈的化学反应 D、可燃物都要达到着火点
  • 5.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成立的是( )
    A、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B、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呼吸纯氧保持健康 C、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 6.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有关生成物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木炭

    氢气

    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三氧化二铁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 7.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
  • 8.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硫在空气中燃烧:
  • 9. 物质与氧气反应的两种最常见的方式为。铁器锈蚀的过程,是铁与空气中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是色的粉末。
  • 10. 氧气是一种味的气体,常温下(选填“容易”或“不容易”)溶解在水里。冷却到-183℃时变成色的液体,在-218℃时变成状的色固体。
  • 11. 氧气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物质。关于氧气的叙述有:①通常情况下,氧气无色无味;②氧气能支持燃烧;③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④氧气能供给呼吸;⑤氧气可使铁制品生锈。
    (1)、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有
    (2)、描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有
    (3)、描述氧气用途的有
  • 12.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细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集气瓶破裂,其原因可能是
  • 13.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①;②

二、能力提升

  • 14. 空心菜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刚炒熟的空心菜嫩绿、脆香多汁,令人垂涎欲滴,而端上桌一两分钟就逐渐变黑,这可能与空气中的什么有关(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 15.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 16. 下列变化中既包含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白磷自燃 C、铁生锈 D、汽油遇火燃烧
  • 17. 如图所示,等体积的两个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点燃使其充分发生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 )

    A、只有甲瓶中有水流入 B、只有乙瓶中有水流入 C、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都没有水流入
  • 18.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三个实验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乙中的生成物是。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4)、丙中的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 19. 某学习小组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他们猜想可能是镁与氮气(N2)或二氧化碳(CO2)反应生成黑色固体。针对猜想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1)、以下是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其中得到氮气较纯的是(填字母)。

    (2)、【实验一】镁带与氮气的反应。燃烧镁带,观察现象。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N2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实验反思:空气中氮气(N2)的含量远大于氧气(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
    (4)、【实验二】镁带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瓶内产生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

    【探究结论】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反应产生的。

  • 20.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选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部分物质的熔、沸点和燃烧时温度。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600

    660

    2327

    约1240

    由表中信息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选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铝在氧气中燃烧时(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