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2-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的写法和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落弟 摧枯拉朽 翘首qiáo 题跋pá B、雕缕 眼花缭乱 畸形jī 悄然qiāo C、宛然 惮精竭虑 沉溺nì 洗涤tiáo D、颓唐 巧妙绝伦 婆娑suō 酒肆sì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毒品,犹如一朵潜滋暗长的“恶之花”,给人民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安全危害。 B、民进党当局殚精竭虑地阻挠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和两岸教育交流的行径,不得人心。 C、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需要久久为功、因地制宜。 D、展出的书法、国画、油画、水彩等作品,风格多样,内涵丰富,技法娴熟,惟妙惟肖。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我的偶像》中的人物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激励自己前行。 B、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C、针对目前“校园霸凌”的不良现象,很多人发出了建设文明校园。 D、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方式阻止孩子不玩手机。4.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诏”指皇帝发布的命令,“冠”指古代汉族男子到18岁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B、律诗要求全诗押韵,也就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 C、以号相称,自古就有,文题《梁甫行》中的“梁甫”即是这种称呼。 D、“采薇”一词出自伯夷和叔齐采薇而食饿死首阳山的典故,后比喻隐居不仕。6. 对下述句子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A、“给我”充当的成分是状语,用“[ ]”标示。 B、“定”充当的成分是状语,用“[ ]”标示。 C、“靠车门的”“一张”充当的成分是定语,用“( )”标示。 D、句子的主干是:他拣椅子。7.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称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B、法布尔的《昆虫记》 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C、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可以有一定的艺术加工。 D、《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分别是陶弘景、吴均,两人都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8. 下面对杜甫《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二、句子默写
-
9. 古代诗文按要求填空。(1)、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郦道元《三峡》)(2)、老骥伏枥,。(曹操《龟虽寿》)(3)、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渔家傲》)(4)、 ,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5)、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6)、《黄鹤楼》中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崔颢《黄鹤楼》)
三、综合性学习
-
10. 综合性学习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班里正在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同学们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标语。(2)、请列举一个有关“诚信”的典故或成语。(3)、如果你是学校组织者,请设计两项关于诚信的主题活动。活动一:
活动二: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逃票、欠税、欠费、闯红灯……这些都将被记入你的“个人信用库”。昨天,扬子晚报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南京即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今后凭身份证号就能查到个人税收欠缴、乘车欠缴费、交通违章等“失信记录”。同时,企业欠薪、专利侵权、拖欠贷款等不良信用也将被记录到“企业信用库”中,可凭组织机构代码自查,这两个库的信息将在市政府各部门共享并接入省里的“诚信库”,这意味着有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今后在南京将“无处藏身”。
(《扬子晚报》)
四、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筷子春秋
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 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作者 李阳波 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 略有删改)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2)、第④段划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第⑤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4)、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1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 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选文有删改)
(1)、作者“想起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加以赏析。(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道“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末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作用的理解。五、课内阅读
-
13.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 B、相/与步于中庭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自非/亭午夜分(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硫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改变) B、无陇断焉(同“垄”,高地) C、以残年余力(连词,凭、靠) D、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3)、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其如土石何 B、帝感其诚 C、其妻献疑曰 D、惧其不已也(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的“高万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太行、王屋二山很高。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这里“箕畚”是名词用作状语,即“用箕畚”的意思。 C、“甚矣,汝之不惠!”的“惠”是一个通假字,通“慧”,“聪明”的意思。 D、选文描写了愚公和智叟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愚公的“愚”表现在他自不量力、无自知之明,智叟的“智”体现在他审时度势、自知之明。(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六、作文
-
14. 请以《你是我最感激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以上。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岁月静好,芬芳满园,八年级,正是一个承上启下,雷雨交加的夏季。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我们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磨砺了意志,让我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我倍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我们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艺术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我们的身心,也让我们的青春岁月更丰富,更充实。加油吧,我的未来不是梦。
请以“初二,一个 ▲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⑤不得抄袭套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