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2-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龙在夺得2020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子单打冠军后表示,他一定牢记秦志戬教练“胜不骄,败不馁”的教诲 B、教育界人士指出,艺术之路曲折艰难,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还要长期苦练,有志于此的学生要认真斟酌 , 以免造成遗憾。 C、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 对抗着西北风。 D、11月22日是2020年的小雪节气,新疆喀什地区普降中雪,春寒料峭 , 汕头市民政局寄去市民捐赠的近万件御寒衣物,以解燃眉之急。
  • 2. 下面是张明同学在“校园环境保护月”活动中所写的倡议书的一部分,划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①环境优美的校园是同学们快乐成长的地方。我们是学校的主人,保护校园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当然,②校园环境是否优美,主要取决于全体同学齐心协力的付出。为了让我们拥有一个舒适的环境,③学校学生会经过实地观察、民意调查、讨论研究后,决定开展“校园环境保护月”活动④这次活动,目的是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美化学校的校园环境

    A、 B、 C、 D、

二、句子默写

  • 3.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 千里殊风雨。(曹植《梁甫行》)
    (2)、相顾无相识,。(王绩《野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4)、在《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江水急速奔涌的句子是
    (5)、默写杜牧的《赤壁》。

三、字词书写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去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wèi miǎn
    (2)、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xǐ dí , 把它再补好。
    (3)、皮肤cáng wū nà ɡòu , 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4)、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fǔ yǎnɡ shēnɡ zī。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四、综合性学习

  • 5. 阅读下面新闻,回答问题。

    广东新闻台2020年11月7日讯  11月6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南航集团交易分团签约仪式上,作为进博会“核心支持企业”的南航集团分别与CFM国际、通用电气等14家全球航空服务领域的大型供应商签署了采购协议。

    此次,与南航集团在本届进博会签约的14家厂商均为在各自领域处于国际一流水平的供应商,采购内容涵盖飞机发动机航材、发动机维修服务、特种车辆等16项大宗进口采购项目,其中与通用电气发动机服务有限公司、CFM国际公司、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等供应商签约的发动机零件采购及发动机组件维修等项目,均是本次签约的民用航空采购大单。值得一提的是,南航集团在本届进博会还新增了机上娱乐内容集成和交互式软件等服务贸易项目的采购。

    进博会的举办,彰显了我国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现已有超过120国家和地区报名参加进博会,本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

    (1)、以“南航集团”为陈述对象,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2)、根据这则新闻的背景内容,以“进博会”为描述对象,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五、课内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畎亩之中    有时朝白帝,暮到江陵 B、其筋骨,饿其体肤    皇帝敬将军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D、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此替爷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班级学习小组制作了下面的“课文知识卡片”,你也来填一填。

    题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处

    《孟子》

    作者

    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主要内容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观点

    上天磨砺人才的目的

    国家避免灭亡的条件

六、课外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袁绍年少时,曾夜遣人以剑掷魏武 , 少下 , 不著。帝揆其后来必高,因帖卧床上,剑果高。

    魏武又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辄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慎之。”后乃佯冻 , 所小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莫敢近之。

    【注释】①魏武:和下文的“帝”都指魏武帝曹操。②少下:稍微低了点。③揆:揣测。④佯冻:假装蹬掉被子。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幸”的字条有以下义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所幸小人”的“幸”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A、宠爱 B、幸运 C、希望 D、特指皇帝去某处 E、敬词
    (2)、文中划横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三条“/”标出来。

    我眠中不可妄近近辄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慎之

    (3)、选文中,可以看出魏武帝是怎样的人?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

    卢沟桥两端入桥口的两侧有石制华表四根,给人古朴之美,庄严之美。《中国古代著名桥梁》里提到:每根华表的主体看不出丝毫的接合缝隙,是由一整块的花岗石打磨雕刻而成。东面两个华表的石质和雕刻风格与桥栏杆的早期石狮相似,至少应为明代遗物;西面两个华表的云版以极其豪放的三卷朵云组成,作风较之天安门、明十三陵的云版显得更古朴,很可能是金代原物。从远处看,四个华表犹如四位身穿铠甲的战士,时刻守护着卢沟桥。

    (1)、下列对以上内容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两则材料都对卢沟桥进行说明介绍,第一则材料介绍得比较全面,第二则材料只介绍了桥的四根华表。 B、卢沟桥是一座地处入都要道的联拱石桥,它东面两个华表是明朝的东西,西面两个华表是金代的东西。 C、“材料一”中,句子“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卢沟桥的结构坚固。 D、“材料二”中,引用《中国古代著名桥梁》的内容,说明了华表的制作和材质,增强了说服力。
    (2)、结合下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

    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3)、两则材料都突出卢沟桥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每一个善意都值得尊重

    ①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皮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那手提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都在其次,要命的是海关进出口手册和关税证明的单据,一旦丢失,将给她所在的报关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②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了三个人,举着寻物牌,来回走动。写着“一万元悬赏丢失票据”的牌子像巨大的聚光镜,把游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这时候,广场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来,说有一个人拾到棕色的提包。她急三火四地赶到派出所,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可包里却空空如也。像迎头被浇了一瓢冷水,她心里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了,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③捡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而脏乱,神情漠然。

    ④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整天在广场拾破烂,上次,他捡到了皮包,来交还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他在自己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儿皮包就不翼而飞了,失主一口咬定,包就是他偷的。结果那失主不但没有给赏金,还揍了他一顿。民警看了看那男孩又说,我怀疑,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要不,我们仔细地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

    ⑤她忙摇摇头,她不愿意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曲解他的好意。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容,男孩涨红了脸,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辩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她走上前去,缓缓地蹲下身子,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姐也谢谢你。”

    ⑥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突然,身后蹿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方便袋,然后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等她回过神来,惊奇地发现,方便袋里竟是那些让她忧心如焚、想用一万元悬赏的票据。袋子里还多了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拾到的包交给失主,却被失主反咬一口,所以,当今天下午我又捡到包时,我就先交上空包,倘若你也诬赖我,我就干脆让那些单据从你眼前消失。但你却相信了我,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都要贵重的奖赏,那就是尊重和信任。请你一定相信我,我捡到包时里面就没有钱。

    ⑦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泪流满面,为那个受了委屈依然善良的男孩,为那个在困境中生存但内心并不贫穷的男孩。其实,爱原本就是无求的付出,对每一个卑微的善举都应该心怀感恩。每一个善意都应该得到尊重,容不得一丝龌龊的猜疑。

    (1)、以“她”为陈述对象,补全内容。

    →举牌寻票,只得空包→ →得到票据,感恩善意

    (2)、联系上下文,细读句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句子

    心理活动

    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皮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

    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

    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可包里却空空如也

    失望

    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

    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泪流满面

    (3)、分析“民警”这个次要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4)、有人说,文章的题目可以改为“失而复得的单据”,请你说说可以这样改的理由。

八、作文

  • 1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它如春风般温暖,夏雨般清凉,秋实般饱满,冬雪般纯洁;它能融化心灵的坚冰,平复内心的忧郁,消除情绪的躁动;它能给人以信心、希望、力量。

    请以“微笑”为题,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那个微笑”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出现可能透露信息的人名;

    ③卷面美观,书写工整;

    ④不少于600字。

九、名著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蚂蚁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照我想,蝉是听不见自己唱的歌曲。

    ……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

    (乙)红军说到它时, 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因此有好些部分的长征战士所走过的路程肯定有二万五千里,甚至更长。根据一军团按逐个阶段编的一张精确的行军记录,长征的路线共达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折合英里为六千英里,大约为横贯美洲大陆的距离的两倍,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得小道,大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轱辘,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1)、(甲)文的作者是;(乙)文的作者是;从两段选文可以看出,这两位作者都具有的精神
    (2)、联系作品,回答下面问题。

    ①(甲)文作者通过什么试验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

    ②(乙)文的作者如何评价红军长征的?

    (3)、比较两段选文,体会两者语言特点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