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3诗歌鉴赏

试卷更新日期:2021-01-29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词人来到当年赤壁战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B、词中年轻有为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鲜明对比。 C、“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指词人想象周瑜当年大破曹军的情景。 D、此词“大江”“惊涛”“千堆雪”等意象,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 2. 下列对《蜀道难》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A、“连峰去天不盈尺”极言山峰之高,其后三句运用多个意象渲染蜀道艰险。 B、选段用“狼与豺”“猛虎”和“长蛇”喻指凭险据守、称霸一方的叛臣逆贼。 C、诗人从蜀道之难自然联想到仕途之难,表达出远离尘世、退隐田园的愿望。 D、“侧身西望长咨嗟”呼应“嗟尔”句,一叹再叹,抒写诗人内心深长的感慨。

二、诗歌鉴赏

  • 3.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 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而《送柴侍御》突出 , 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2)、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 6.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 , 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 , 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释】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 7.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 , 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 , 试觅姓庞人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 , 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1)、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首联中“”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 , 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 , 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 1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

    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注】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③从教:任凭。④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 1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16.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 1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描写了梅花生长的环境——竹林深处,“一径苔”写出人迹罕至之感。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它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耻于向东风自荐,表现其孤高傲岸的品格。 C、颈联写梅花不管是长在野桥边还是长在深谷中,都是自生自灭,写出了它的疏野不羁。 D、诗人咏梅,既是赞美梅花,也是托物言志,表达了对美好情操的向往之情。
    (2)、诗歌的尾联说“只恐忽吹花落来”,你是怎样理解“只恐”的含义的?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8.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 , 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④莫:即“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题目,描绘了一幅孤城风雨图,小市人们避雨在家,以菜蔬艰难度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B、颔联远近结合,远眺山水,近观白鹭,这些景物又触动了他的情怀,于是触景生情,于闲适宁静中见出内心的波澜。 C、颈联以人起兴。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于寻常事物中获得妙悟。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在寻常事物的形象中参与名理,颇具理趣,写景淡雅有致,抒情含蓄委婉。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一句是词人辛弃疾对“莼鲈之思”的一种反用巧思。本诗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 1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

    刘禹锡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注释】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悲”字,既与“朔风”“秋霜”共同营造了悲凉的氛围,又为全诗奠定了低沉的感情基调。 B、“朔风”“秋霜”“远道”“层阴”是诗歌为老骥鸷禽创设的环境。 C、颔联中借“驰”和“拂”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刻西了老骥和鸷禽的形象。 D、诗歌前三联描写,第四联议论,脉络清晰,饱含情感。
    (2)、概括本诗中“老骥”和“鸷禽”的形象。
    (3)、“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是钟嵘对“咏怀诗”艺术特色的评价:“厥旨渊放”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归趣难求”即曲折隐约地表达思想内容。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评价的?
  • 2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①

    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赢②。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李白晚年漂泊东南时期。②侯赢本是穷困出身的隐士,被魏公子信陵君收归门下,后献计帮信陵君窃得了兵符解救赵国,因年事已高不能随行,在信陵君到达军队之日自刎而死以报答知遇之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盛赞升州,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写升州历史悠久和江山多娇。 B、颔联巧妙称颂王忠臣人贤名高,天子“借”此“忠臣”以治国抚民。 C、颈联借用“一边静”“万里清”的海江之景象写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 D、诗以赞其地起,以颂其人承,以言时局转,以抒己怀收,脉络清晰。
    (2)、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 2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释】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冠:传为楚隐者鹬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酒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鹗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2)、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2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忆九华

    罗隐

    九华巉崒荫柴扉,长忆前时此息机

    黄菊倚风村酒熟,绿蒲低雨钓鱼归。

    干戈已是三年别,尘土那堪万事违。

    回首佳期恨多少,夜阑霜露又沾衣。

    【注释】①罗隐十余次应进士第,最终铩羽而归,备受世俗评议。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二年,诗人54岁,在润州养病时,写作此诗。②巉崒:读“chán zú”,险峻。③息机:忘掉世俗的机巧之心。④佳期:相爱着的男女幽会的时日。罗隐赴举时,曾与色艺兼美的云英姑娘有过一段相爱的故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忆”字紧扣诗题,既引出了所忆内容,又表达了“长忆”的心里感受。 B、颔联中的“黄菊”表面上写的是秋天的物象,实则暗示着诗人正值人生之秋。 C、颈联“干戈”指战乱,“尘土”指战乱激起的烟尘。此处从实入笔,抒发感情。 D、前四句写所“忆”,描绘了一幅“九华隐居图”,后四句描写眼前,时空跨度大。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2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人归沔南

    李颀

    梅花今正发,失路复何如?

    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

    春饶汉阳梦[注] , 日寄武陵书。

    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

    【注释】汉阳:县名,唐时为沔州治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梅花“正发”暗示离别之时,又以“失路”交代离别之由。 B、颈联中的“汉阳”照应诗题中的“沔南”,也即颔联中的“旧国”。 C、本诗多用典故,如“武陵”“临川羡鱼”等,含蓄蕴藉,言简义丰。 D、本诗虚实交错,时空交织,情景交融,贯穿多重对比,意境深远。
    (2)、诗歌饱含对离人的慰勉之意,请具体分析。
  • 2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撞布 , 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本诗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作。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④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巴蜀日渐开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令人耳目应接不暇。 B、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境界幽深秀丽。 C、颈联写蜀中民俗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和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的深深忧虑。 D、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
  • 2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孤儿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乐府节选》

    (1)、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通过孤儿对自己悲苦命运和内心哀痛的诉述,真实有力地描绘了社会人情的冷漠与人们道德观念的扭曲。 B、全诗语言浅俗质朴,句式长短不整,押韵较为自由,具有明显的口语型诗歌的特征。 C、这首诗与我们曾经学过的《陌上桑》和《木兰诗》都是汉乐府民歌,而《木兰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之合称“乐府双璧”。 D、全诗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的方式,较完整地反映出孤儿命运的线型流程,更具真实感。
    (2)、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 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用了那种相同的艺术手法?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 2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①

    杜甫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欢剧提携如意②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也将携家到江陵所作。蓝田,今属陕西西安。江陵,今属湖北荆州。②如意,用来搔背痒的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杜观搬家时翻越冰天雪地的高山,行程艰苦,侧面写出诗人的牵挂。 B、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感到春天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情深。 C、颈联先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后写他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的白发悲吟。 D、本诗与《登高》都用了直接及间接手法,“极尽变化” 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 2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其一)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1)、下列对本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远送”发端,又借山言人,情致婉曲,意深而情长,表达诗人不忍相别又无可奈 何之情。 B、古人云"诗用倒挽,方见曲折。”颔联先写憧憬重逢,再言昨夜欢宴之景,增添了别样的 情趣韵致。 C、颈联叙写严武荣居高位,离任时受到百姓赞美,表达了自己想如严公一般做一个受人 爱戴的好官。 D、尾联“独”字见别后的孤单无依,“残”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道尽知己远去的冷落 和惆怅。
    (2)、与诗人的《望岳》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 2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官舍竹

    (宋)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①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量移:更远更偏僻的地方。

    (1)、赏析颈联的妙处。
    (2)、解析托物言志手法在这首诗中的运用。
  • 2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春暮寄家

    (唐)李绅

    洛阳城见梅迎雪,鱼口桥逢雪送梅。

    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

    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

    料得心知寒食近,潜听喜鹊望归来。

    (1)、这首诗是作者从洛阳返回故乡无锡途中寄出的家书。前四句描写 , 后四句想象。两个角度相互渲染,描绘出诗人与家人相互思念的动人情景。
    (2)、前人评价“逐程纪景”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结合诗歌的前两联赏析这一特色。
  • 3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贫 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1)、诗人刻画贫女形象,全篇采用未嫁贫女的方式,揭示她的心情。
    (2)、沈德潜学说这首诗写“贫女”,却“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卷十六),请以尾联为例,赏析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