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博兴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1-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翻来去(fù)    (yùn)      抖(sǒu) B、人迹至(hǎn)   蓄(zhù)      弄(shì) C、为一谈(hùn)   粗(kuǎng)    静(mì) D、咄咄逼人(duó)   谷(bǐ)       笑(nì)
  • 2.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
    A、他在我们这群小伙伴中,做事稳当,处事果断,德高望重 , 很有威信。 B、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 , 所以有一小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 C、入秋以来,各地的庄稼陆续进入丰收季,金秋画卷令人眼花缭乱 D、高铁动卧的出现,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能够蜷缩在被窝里旅行,幸福感油然而生
  • 3. 下列文句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②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③学习上,我们如果不讲究方法,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结果只可能是       

    A、信服    诀别    事倍功半 B、佩服    诀别    事半功倍 C、信服    永别    事倍功半 D、佩服    永别    事半功倍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B、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C、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 5.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D、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B、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 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二、情景默写

  • 7. 诗文默写
    (1)、遥怜故园菊,
    (2)、 , 崔九堂前几度闻。
    (3)、 , 思而不学则殆。
    (4)、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5)、《诫子书》中是对诸葛亮一生的总结,更是他对儿子教诲和期望的千古名句:
    (6)、《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
    (8)、《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三、名著阅读

  • 8. 名著阅读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中的《》一文,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的心情。由此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的人。

四、综合性学习

  • 9.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妙手回春 B、博古通今 C、家和万事兴 D、举天地之正气
    (2)、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家”是什么。

    (材料一)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材料二)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五、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树阴满地、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的 心情。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六、对比阅读

  •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陈太丘与友

    ②相而去

    ③故人来,与之食

    ④下车

    (2)、根据句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故人至/暮不来 D、下车/引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读了[甲]文和[乙]文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七、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颗豆粒

    ①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②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③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④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全部家当。

    ⑤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⑥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那么清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这样苦熬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⑦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

    ⑧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死去。

    ⑨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然,母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

    ⑩“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⑪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⑫妈妈,今晚上您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⑬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

    ⑭“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上。

    ⑮十几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业于妈妈所chōnɡ jǐnɡ(   )和期望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⑯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疲不堪   chōnɡ jǐnɡ  

    (2)、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
    (3)、第④段作者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全部家当”。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一强调?
    (4)、文章以“一颗豆粒”为题,有什么好处?
    (5)、读完《一颗豆粒》后,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多幸福的一个世界!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⑧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⑨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⑩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⑪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⑫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本文写景以为序;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有:(河堤)——————(村庄在田野尽头)。
    (2)、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 B、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 C、有令人难忘的美好回忆。 D、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3)、文章第⑦⑧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⑫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八、作文

  • 14. 青春时期,我们走过了一条满是风景的路:有平坦也有坎坷,有香甜也有苦涩,有欢乐也有悲伤……请以“走过…………的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表达真情实感;认真书写,文从字顺;不得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