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备考2021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1 生物与环境
试卷更新日期:2021-01-19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依赖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以上都是2. 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去,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改变环境3. 下列各项中,有关生物与环境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相对应的是( )A、“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D、“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4. 我们当地中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5. 下列谚语或成语与对应的生物学解释不相吻合的是( )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遗传现象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6.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大树底下好乘凉”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北风吹,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7. 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植被丰富的树林中空气清新 B、人类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造成酸雨 C、深山阴湿的岩石上长有苔鲜 D、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8. 下列古诗中关于“环境影响生物”的表述,与其它三个选项明显不同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后,向阳花木早逢春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9. 下列关于生物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活不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10. 水温影响鱼类生长,通常水温升高10℃,鱼类生长速度增加1~2倍;但过高水温却可能使鱼类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影响 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11. 澳大利亚山火从2019年9月烧到2020年,有关数据统计,澳洲野火不仅烧掉2800万英亩丛林,还导致10亿只野生动物丧生,还有很多动物被列入濒危动物行列。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 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袋鼠是澳洲特有的有袋类哺乳动物之一,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D、山火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维持碳氧平衡12.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节目,自播出以来深受大家的喜爱,一起感受诗词之趣,古人之智。以下诗词中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环境影响生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影响环境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物影响环境 D、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环境影响生物13. 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蚯蚓钻穴能使土壤变得疏松,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存在遗传现象14. 今年湘江流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响环境15. 在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C、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环境。 D、“适者生存”的生物,将永远都能适应环境。二、实验探究题
-
16. 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培养皿
种子所处环境
萌发数
A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洒清水,置于25℃翻柜中
90粒
B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洒pH=5.5的模拟酸雨,置于25℃橱柜中
75粒
C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酒pH=4的模拟酸雨,置于25℃橱柜中
0粒
(1)、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若探究“酸雨”的酸性强弱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可选择作为一组对照实验。(2)、根据A、B、C三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3)、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4)、A组有10粒小麦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三、综合题
-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间题
1787年,有一个飞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快速地蔓延开来,严重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住仙人掌的蔓延。
(1)、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环境,同时也能环境。(2)、资料中,昆虫是影响仙人掌生活的因素。(3)、1787年,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影响仙人掌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A、光照 B、水分 C、昆虫 D、空气(4)、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为了________。A、吸引昆虫传粉 B、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害 C、适应干旱的环境 D、以上情况都不是(5)、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 , 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8. 《流浪地球》影片上映以来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和口碑,《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在离现在不太远的未来,那时科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剧老化,迅速膨胀,很快就要吞没地球。人民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家园。(1)、《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是 , 保护它就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2)、“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3)、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和支付力,就会造成资源被破坏和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答案合理即给分)。(4)、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答两点即可)。(5)、有“地球之肺”之称的是生态系统。19. 蝗灾与治蝗2020年2月以来,一场70多年来见的大蝗灾从东非开始,迅速向中东、南亚蔓延。大群的蝗虫乌云蔽日般铺天盖地而来,所到之处,玉米、小麦、芦苇等植物被啃食殆尽。其景象可用“惨烈”二字形容。引起这场螳灾的“元凶”是沙漠蝗虫。它们通常生活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来,植被覆盖率低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突然的大量降水往往会使沙漠蝗出数量激增。研究发现,沙漠蝗出的后足有许多感受器,当它们聚集在一起,后足受到碰触时,会释放出一种叫做苯乙腈(jīng)的刺激性化学物质,犹如吹响集结号,不断吸引更多的蝗虫从四面八方赶来。这种物质还能在-定程度上抑制山雀等天敌对它们的采食,但粉红椋(liàng) 鸟却毫不在意,依然把蝗虫视为美味。
阅读上述资料,结合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沙摸蝗虫生活的地区,突然的大量降水往往会使蝗虫数量激增,这表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2)、沙漠蝗虫集群活动时,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3)、由图二可知,蝗虫的发育分为三个时期,依次为a、b、和c , 这种发育过程称为。(4)、根据资料中的信息,写出一条与沙漠蝗虫有关的食物链:。(5)、沙漠蝗虫的活动范围很大,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答出一点即可)。(6)、一些国家采用了喷洒杀虫剂的方法,治蝗效果显著,但该方法会污染农作物和环境。请你提出一种既能治蝗又环保的方法(以鸟治虫的方法除外):。20. 落叶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秋天,大部分落叶植物、树木开始落叶,叶子枯黄、卷曲,从树上落下,随风飘舞,也代表深秋后,冬天即将到来。◆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当干旱或寒冷季节来临,全树叶枯死脱落,仅存枝干,为落叶树,如桃。另一种是在春夏时新叶发生以后,老叶渐次脱落,就全树看,终年常绿,为常绿树,如樟。
◆落叶的原因:1、内因:叶片经过一定时期的生理活动后细胞内大量的代谢产物,如矿物质积累,引起生理功能衰退(叶绿素被破坏,叶变黄)而死亡。2、外因:天气变冷,土温降低,雨水减少,根系吸水能力大大减弱。植物体得到的水分与无机盐大减,从而不能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叶子也就会适应性地脱落。当度过寒冷与干旱之后,新的叶片便会长出。
◆叶子脱落后的叶痕为什么会那样的光滑呢?原因在于产生离区一一一叶子会在降温时产生一种激素,促使叶子在叶柄基部产生离区。 离区包括离层和保护层。細胞分裂产生一群小形薄壁细胞,为离层。随着离层的细胞壁变化,这些细胞成为游离的状态,使叶柄支持力减弱,加上叶的重力,风的力量,叶就从离层处脱落。紧接着在离层下的几层细胞栓化,在断面处形成保护层,避免水的散失,病虫的
侵入等。
◆落叶的意义:在其它活动随着温度减弱时,使植物减少蒸腾作用,保持体内水分。落叶植物的这一习性是度过寒冷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为什么树叶落了,氧气没有减少呢?
①地球氧气主要来源不是树木 目前普遍认为,地球上的氧气70%来自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也有科学家认为,地核也在不断释放氧气。因此地表植物释放的氧气仅占1/3左右。
②南北半球不同
当北半球地处冬季时,南半球在夏季,且热带地区全年四季常绿,植被丰富,一直在进行光合作用。
③大气是流动的。
……..
阅读资料后,结合所学解答以下题目
(1)、落叶树在秋冬通过落叶可以保持体内水分,这主要是减少了植物的____________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前三项(2)、落叶是植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反应,通过落叶可以适应____________A、气温降低 B、水分减少 C、根吸收力减弱 D、前三项(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A、植物到了冬天,叶子都会脱落 B、落叶有利于植物生存 C、生物结构性变化与功能性变化相统一 D、落叶不会导致病虫入侵(4)、干旱或入冬时树叶脱落反映了____________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5)、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吸收的水主要以的形式由叶的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6)、通过阅读该资料,有同学认为植物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没有太大的关系,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21. 近百年来,海螺沟冰川慢慢消融逐渐露出裸地,形成了一条长达2公里的狭长冰川退缩带(见图1)。退缩带上依次覆盖了从草本、灌木到森林等不同类型的植被。为研究最早形成的裸地是如何演变成森林的,研究者选择了七个样地,统计记录其植物种类、土壤状况等相关指标(见表1)。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是法。(2)、冰川退缩后的裸地养分状况较差,逐渐长出黄芪等草本植物,而后出现了高3~5米的灌木和小乔木沙棘、川滇柳。研究发现,这些植物的根部生有可以固氮的根瘤菌,这是造成土壤中的直接原因,也为后续大型木本植物的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该统计结果说明生物与环境相互 , 这是植被类型更替的动力之一。(3)、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样地上几种植物占乔木层有机物质总量的比例(如图2)。冬瓜杨是可高达30米的阔叶乔木,川滇柳与沙棘占比逐渐减少,可能是因为它们无法得到充足的条件,生长受到影响所致。随后冬瓜杨被更为高大的云冷杉取代。可以推测,冬瓜杨和其他三类植物之间均存在关系。这也是推动植被类型更替的重要力量。(4)、植物为动物的生活提供 , 可以推测,在植被类型更替的过程中,动物类群也随之发生变化。可见,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