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1-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的社论却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民国日报》报道的变化表明中华革命党(   )

    A、  认为彼得格勒的胜利只是暂时现象 B、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符合国情 C、希望借助苏俄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 D、认为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暴乱
  • 2.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产物 B、浪漫主义文学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C、它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理性王国”的失望 D、当时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弊端开始暴露
  • 3. 《史记•周本纪》:“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襄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下列与材料中所体现的分封对象最为一致的是(   )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C、“太公望封于齐” D、“微子启,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周封微子启于宋”
  • 4.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派思想家的主张?(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 5. 卢梭相比于伏尔泰思想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

    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②提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③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④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 6. 文艺复兴时期,与但丁的《神曲》并列,享有“人曲”美称的文学作品是(   )
    A、彼特拉克的《歌集》 B、薄伽丘的《十日谈》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 7. 唐朝时期楷书的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草书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纵放态肆、奇宕瑰伟",和槽书艺术平分秋色。这体现了(   )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D、唐代国家统一、繁荣开放的时代特征
  • 8.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这说明(    )
    A、春秋时周礼尚未遭破坏 B、春秋比战国时期社会更有序 C、战国时期周王室加速衰微 D、战国时期政治发生根本变革
  • 9. 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不包括(   )
    A、审理各类重要案件 B、参加城邦立法 C、监督公职人员的行为操守 D、执掌军政大权
  • 10. 以下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①“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②“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③“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A、①孔子;②李贽;③顾炎武 B、①墨子;②王阳明;③王夫之 C、①墨子;②李贽;③顾炎武 D、①孔子;②王阳明;③王夫之
  • 11. 公元前221年,秦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该时间可表述为(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 C、公元前2世纪末期 D、公元前3世纪末期
  • 12. 鲁迅先生曾极力称赞唐诗的成就,“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唐代诗歌之所以如此繁荣,原因是(   )
    ①唐朝社会开放而繁荣
    ②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进入强化阶段
    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④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 13. 刘伯承指出:我军占据……,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蒋介石必然会调动其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这就恰恰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战略目的。为此,解放军实施的战略行动是(   )
    A、渡江作战 B、挺进大别山 C、夺取徐州 D、攻占锦州
  • 14. 朱熹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这反映了朱熹继承并发展了(   )
    A、孟子的性善论 B、孔子礼的思想 C、荀子的性恶论 D、佛教的天命观
  • 15. 与近现代欧美国家的民主制度比较,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带有直接民主的显著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拥有一群高素质的公民群体 B、苏格拉底民主思想的熏陶 C、伯里克利等民主改革的推动 D、该地区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 16. 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久远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 17. 首先站出来为苏格拉底辩护的是古希腊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他在《理想国》中定义雅典的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   )
    A、是形式上的民主代替了实际上的不民主 B、是最广泛和最狭隘的民主的附合体 C、是民主的统治阶级统治广大奴隶的工具 D、是多数人的民主统治少数人的工具
  • 18. 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
    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 19. 秦王嬴政即位时,统一条件基本成熟,这些条件表现在(   )

    ①通过变法,国力增强                  ② 各民族联系日益加强

    ③ 韩非子提出中央集权理论              ④人民渴望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2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
    A、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 C、带动相关部门发展,实现经济腾飞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
  • 21. 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 22. 汉代士人心目中,周公是忠、义的完美的化身,是理想政治人物的典范。但唐太宗却将周公逐出国子监的圣堂,流传汉晋八百年的“周孔之道”也被取消支配意识形态的表征地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佛道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B、君主权威强化的需要 C、科举制度完善的要求 D、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
  • 23.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   )
    A、向侵略者“借师助剿” B、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向外国侵略者保证开放中国内地
  • 24. 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   )
    A、自由性 B、广泛性 C、公正性 D、民主性
  • 25. 二月革命后列宁曾说:“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指的是当时的(   )
    A、沙皇专制政府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帝国主义 D、反革命叛军
  • 26.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主要表明作者(   )
    A、反对施行仁政 B、主张礼法并用 C、强调人性本善 D、重视继承传统
  • 27. 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 28. “3月10日,游行人数增至25万人。几乎所有工厂都停工,连商店也关了门。成千上万各色衣着的人涌上彼得格勒街头。最令人注目的是,众多的大学生、知识分子、小官员甚至军官们,也加入了游行队伍……第二天,首都市区开始爆发战斗,革命队伍越来越壮大了。”材料所述事件(    )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C、开创了俄国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成功推动俄国的民主化进程
  • 29. 在对“冷战”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某校学生拟定的以下主题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朝鲜战争:热战背后的大国角逐 B、欧洲联合:扩大生存空间的努力 C、乒乓外交: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苏东剧变:一场静悄悄的制度革命
  • 30.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得连任 B、“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C、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D、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 31.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 32. 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乱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 B、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 C、明朝成为一个法治化国家 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
  • 33. 1900年6月,在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议定东南互保章程,其中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A、清政府统治根基有所动摇 B、南方各省督抚维护列强利益 C、列强在华侵略毫无阻碍 D、南方各省地方政府对抗中央,希图独立
  • 34.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形成多极化格局
  • 35. 据记载,19世纪末,在上海、天津、烟台、苏州、北京,甚至江西南昌等地街头出现有人骑自行车,上海甚至已有几百辆之多。这一记载说明(   )
    A、新旧交通工具迅速更替 B、新式交通工具成为城市主导 C、传统交通方式受到冲击 D、城乡之间交通条件差距较大

二、材料分析题

  • 3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仆窃为国家思今之策,既与鲁墨和决不可自我生事,宜严章程谨约束,不令其骄悍,乘间收满州而逼鲁,来朝鲜而窥清,取南洋而袭印度,三者当择其易为者而为之,是天下万世可继之业也。”

    材料二: 之所以丧师失地,“一误于因循,再误于蒙蔽,三误于粉饰,四误于虚骄”,“遂令日人得以乘其蔽”

    材料三: “时局之危,有危于此时者乎?图治之急,有急于此时者乎?”“台湾沦为日之版图;东三省又入俄之笼网;广西为法所涎;云南为英所睨。迩者胶州海湾之强取,山东铁路之包办,德又逐逐焉”

    (1)、材料一出自哪国思想家,对该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丧师失地”指什么?你是否赞成材料的观点,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 “丧师失地”所带来的影响。

三、论述题

  • 37. “历史法庭”

    在一堂历史活动课上,某历史老师组织学生搞了一个“历史法庭”的答辩活动:秦始皇被人民告上了法庭。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被告秦始皇写一份诉状。

    原告:秦朝人民大众

    被告:秦始皇

    法官:老师

    原告陈词:你不体恤人民,是一个暴君

    被告辩护:朕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当事人双方首先展开针锋相对的较量,皆能自圆其说,大法官难以定夺。)

    现请各位律师(学生)为你的当事人辩护,要求证据确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