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7-10-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2. 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C、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
  • 3. 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A、蔡锷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 4. “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    )

    A、提高了工作效率 B、起了思想启蒙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摧毁顽固派力量
  • 5.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

    A、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D、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二、判断题

  • 6.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京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百日维新”。
  • 7.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8. 谭嗣同、杨锐、梁启超、康有为、康广仁、刘光第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被后人称为“戊戌六君子”。
  • 9. 为了宣传维新思想,以左宗棠为首的维新派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
  • 10. 洋务运动中废除了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

三、综合题

  • 11. 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