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1-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西周武王时,先后把重要功臣及王族分封到齐、鲁、燕三国,其国名寓有区域开发、足食足兵之意。周武王的这一举措意在( )A、维护社会稳定 B、建立中央集权制 C、发展小农经济 D、巩固周王的统治2.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被中原人称为“荆蛮”,但楚人却公认炎黄联盟的祝融为其祖先,并把楚人起源地河南新郑称为“祝融之墟”。这反映出楚人 ( )A、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B、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 C、重视传承华夏文明 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融合3. 汉初的人口较秦代大为减少,大城市人口往往只剩下十分之二三。如在秦代有三万户的曲逆县城到汉初只有五千余户,但这在当时却已算得上是人口大县。这种状况可以用来说明汉初 ( )A、农耕经济的倒退 B、与民休息的必要性 C、人口政策出现失误 D、行政区划的变迁4. 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佛教宣称“人王即是法王”“皇帝即当今如来”。北魏僧人法果曾说:“我非 拜天子,乃礼佛耳。”这些言论反映出北朝佛教 ( )A、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B、在中国本土化的倾向 C、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获得君主的倾力支持5. 下表所示是对贞观前期朝廷重臣住房条件的介绍(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身体力行“戒奢从简”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这种风尚
中书令岑文本
居“宅卑湿”
户部尚书戴胄
“居宅弊陋”
尚书右仆射温彦博
“家贫无正寝”
A、源于当时的财政危机 B、加剧了官吏的贪污腐败 C、体现了民贵君轻思想 D、有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6. 隋唐以前,图书主要是依靠手工抄录和单点式传播,隋唐以后图书的流程发生变化,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 )A、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B、造纸术的改良 C、火药技术的成熟 D、指南针的普及7. 北宋一名低品级官员撰文追记先祖以“义”感动来犯者、以钱财却敌,“一言拒寇”来保全家乡之举,元祐(北宋后期哲宗年号)年间,官居宰相、副宰相的十余位显贵为该文作题跋,这最有可能是因为该文 ( )A、宣扬了程朱理学 B、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表达了市民诉求 D、迎合了朝廷边防政策8. 辽太宗时期迁移汉人和渤海人,使其居于“地沃宜耕植”的上京附近地区,同时还诏令“诸道 兵,仍戒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材料表明辽朝 ( )A、注重对农耕经济的保护 B、认识到仁政思想的重要性 C、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 D、由游牧文明转向农耕文明9. 元朝统一后,科举久废,许多知识分子很难以学致仕,因而流入市民阶层,参与文艺创作,密切接触和了解了下层市民的生活。这一现象的出现 ( )A、使汉族文化趋于衰落 B、客观上促进了元曲发展 C、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D、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10. 据明朝万历年间刻印的《铅书.食货》记载,在明朝中叶的江西铅山(位于今上饶市域内)市场上,几乎可以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种种商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 B、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D、经济发展环境的宽松11. 1735年,乾隆帝以军机处为“前朝败政”,予以撤销;1737年,又谕令大学士鄂尔泰等仍办理军机事务;到1738年,正式称为“军机处”,省去“办理”二字。此后,军机处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大。这一变化说明 ( )A、 君主集权走向顶峰过程艰难 B、军机处是强化皇权的工具 C、清初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创新 D、清初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12. 这部长篇讽刺小说以反对科举和功名富贵为中心,内容涉及当时的封建官僚制度社会风气、人伦关系学术活动、风俗习惯等,笔锋直指整个封建社会。该小说是 ( )A、 B、 C、 D、13. 1840-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师夷长技”的思想,逐渐更多地关注世界。他们最早的做法是 ( )A、 宣传西方政治文明 B、唤醒民众的世界意识 C、创办大量民族工业 D、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14. 《贼情汇纂》中记载,吴好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发出告示:”天下农民米谷,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大口岁给一石,小口五斗。”太平天国的这一举措 ( )A、为起义爆发奠定了物质基础 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废除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 D、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15. 下面是19世纪末西方某刊物登载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形象地反映出 ( )A、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掠夺 B、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 C、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延” D、反帝爱国运动遭到镇压16. 中华民国成立伊始,南京临时政府就发表《告各友邦书》,明确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表明辛亥革命 ( )A、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 B、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彻底推翻了封建主义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7. 1924年9月的《银行周报》对中国蚕桑业的发展进行了报道:“年来湖北、山东、福建等省,均 在提倡蚕桑,产茧日多,只因限于省界,凡华商前往采办,除纳产税外,每过一省,须纳通过税 厘,丝本合重,裹足不前。”这一状况 ( )A、 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自由流通18. 下表所示为参加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会议的代表名单(不含外籍顾问),据此可知,这次会议是 ( )地区
上海
北京
长沙
武汉
济南
广州
旅日
陈独秀派遣
代表姓名
李达李汉俊
张国焘刘仁静
毛泽东何叔衡
董必武陈潭秋
王尽美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憎
A、八七会议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一大 D、遵义会议19. “大渡河水在陡峭狭窄的缝隙中奔腾。红军赶到时,桥上只剩下几根光溜溜的铁索……位勇士组织成突击梯队,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突击队员刚冲到东桥头,敌人就放起火来,东桥头顿时被熊熊大火包围。红军勇士奋不顾身冲进大火,穿过滚滚浓烟——敌人最终丢桥溃逃。”材料所描述的战斗发生于 ( )A、北伐战争期间 B、秋收起义过程中 C、井冈山会师前夕 D、红军长征期间20. 下图所示是《抗战漫画》第九期上吕蒙创作的作品《我们的阵容》。该漫画意在表达 ( )A、国共合作抗日的成效 B、全民抗战的高涨热情 C、侵华日军的兵力较少 D、持久抗战必胜的决心21. 人民解放军第30军文工团团长胡士平,曾给家中父母兄弟写下了多封战地家书。下面是他在某次战斗期间写的一封家书中的几句话。据此判断,与这封家书写作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22. 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美国极力挑拨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的关系,人为地制造各国对中国的恐惧和疑虑,导致万隆会议陷人僵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 ( )A、 “一边倒”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23. 1963年,在第三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会分析了国民经济全面好转的情况,指出这一成绩得益于“贯彻执行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说明此时我国经济生活的关键词是 ( )A、 “调整” B、“跃进” C、“改革” D、“改造”24.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对台工作也开始调整,由“解决台湾问题”开始转变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实现和平统一”。这一调整开始于 ( )A、叶剑英的“九条方针”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5.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二、多选题
-
26.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秦朝行政制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许多首创的东西,在中国乃至世界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制度属于秦朝首创的是 (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7. 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氏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的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和佛教、道教的思想,这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的哲学体系包括 ( )A、理是万物的本原 B、致良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格物致知28.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教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下列关于洋务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代表人物有奕、李鸿章、左宗棠等 B、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兴办了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29.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毛泽东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而进行的探索有 ( )A、领导南昌起义 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开展土地革命 D、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30. 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不仅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外交战线也是峰回路转,捷报频传。当时的国人能够听到的外交捷报有 ( )A、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三、论述题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镜花缘》是清代学者李汝珍于195~181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部分情节梗概如下:唐教与好友出关游历,受到许多兵丁盘查后方允许外出。他们来到他国大街上,看到当地人都是头戴儒巾,身穿青衫,也有穿着蓝衫的,那些做买实的,也是儒家打扮,斯文文的,并无商旅习气。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莫不书声眼琅。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也有写着“通经孝廉”的;其余两字匾额,如“体仁”“好义”“循礼“笃信”之类,不一而足。他们就当地风俗询问一位老者。老者称:“本国底民素未考试的,谓之“游民’。此等人身充践役,不列在四民之中。因此,本处人自幼莫不读书。考试之例,各有不同: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敞处国主当日创业之始,曾于国门处写一对联,下句是“要好儿孙必读书’,就是勉人上进之意。”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慨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四、材料分析题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改革的起点是从否定“一大二公”的公社体制开始,把低效率的集体公有、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购、统销体制,改革为以家庭为市场经营主体,实行“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制。据统计(以不变价格计算),1978~1984年农业总产出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12%和7.15%,是历史上农业增长最快的时期。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五年间,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016亿元增长到6495亿元,年平均递增44.9%。
——摘编自陈宗胜等《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并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1988年中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