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精英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1-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火 C、会制作彩陶 D、会制作工具
  • 2. 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粟、黍均发现于哪国(  )
    A、中国 B、印度 C、英国 D、巴勒斯坦
  • 3. 下图是河姆渡居民房屋复原图,以下哪一条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最主要的原因?(    )

    A、北方气候寒冷干燥 B、南方气候寒冷干燥 C、南方气候潮湿、炎热 D、北方气候潮湿、炎热
  • 4. 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 5. 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 6. 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 7. 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 8. 人们把商周时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  )
    A、金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 9. 当今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产生影响,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 10.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诸侯争霸局面 B、“百家争鸣”局面 C、竞相改革局面 D、儒学独尊局面
  • 11. 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渔米之乡”得益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白渠
  • 12. “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 13. 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粮食。结账时,他应该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 14. 许多历史信息来源于我们对图表的研究与解读,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秦统一货币 B、秦统一尺寸 C、秦统一文字 D、秦统一度量衡
  • 15. 有这样一段叙述“我们因遇雨误期,是要被杀头的;即使去戍边也要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己,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后他们举起反抗的大旗,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陈胜、吴广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 16.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知识分子不满 B、秦朝的统一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 C、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 D、秦朝的暴政
  • 17.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 )
    A、巨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楚汉之争 D、长平之战
  • 18. 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推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开拓西域
  • 19.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下令焚书坑儒;汉武帝也采取了一项异曲同工的措施,该措施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刺史制度 C、轻徭薄赋的政策 D、盐铁专卖
  • 20. 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
  • 21.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有关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郑和下西洋
  • 22. “它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西汉时期传入中国。”这段话涉及的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 23.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 24. 《史记》的作者是(    )。
    A、董仲舒 B、司马迁 C、班固 D、司马光
  • 25. 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使中医学再次引起世界关注。而早在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写出了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医学巨著(    )
    A、《伤寒杂病论》 B、《梦溪笔谈》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 26.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    )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
  • 27. 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
    A、大月氏迁到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 C、设立西域都护 D、班超经营西域
  • 28. 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景帝
  • 29. 汉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楚汉之争 B、“文景之治” C、百家争鸣 D、“国人暴动”
  • 30.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二、综合题

  • 31.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管仲辅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材料三: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指谁?管仲辅佐桓公进行改革使桓公得到了什么好处?
    (2)、材料二体现了商鞅的什么主张?
    (3)、商鞅代表了当时的哪个阶级?他在军事上的措施是什么?
    (4)、最终,商鞅变法的目的达到没有?请说明理由。
  • 32. 中华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几乎包罗万象。中国特有的文字、思想、科技、医学、史学等等都是中华文化的范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文字篇)

    材料一:“字”现历史

    (思想篇)

    材料二:“文”汇历史……从春秋末年到汉初的300多年时间里,各家学说互相争鸣,互相吸取融合,不断丰富,不断深入,形成了学术思想文化上空前繁荣的局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科技篇)

    材料三:“图”说历史

    (文化篇)

    材料四:“史”述历史史料: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它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60百科

    (1)、材料一图1中的“甲骨文猴”在商周时期可能刻写在哪些材料上面?
    (2)、材料一图2中的“小篆猴”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是在谁统治时期?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术思想文化上空前繁荣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图3中蔡伦的贡献?图4中的张仲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请写出后世对他的尊称。图5中“五禽戏”的创立者是名医华佗,他发明的哪种药物开创了麻醉手术的先河?
    (5)、材料四中的“它“是哪部著作?“它”记述了哪一段时期的史事?

    ①“它”指:(著作名称);②“它”记述了从黄帝到时的史事。

  • 33. 改革、创新与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篇)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创新篇)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结构图

    材料三: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

    (开放篇)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的做法符合哪一学派的观点?
    (2)、秦始皇首创了上图中的这种制度,写出这一制度的名称。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3)、针对材料三这种现象,西汉的汉武帝采取了什么建议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应该填写什么?
    (5)、材料四右图中A处应该填写哪一地名?
    (6)、综上所述,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提示:结合上述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