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优质试题汇编专题22 微生物的利用

试卷更新日期:2021-01-18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及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尿素固体培养基可迅速杀死其他微生物,而保留利用尿素的微生物 B、配制培养基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 C、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糯米淀粉发酵得到糯米酒 D、适宜浓度的酒精可使醋化醋杆菌活化
  • 2. 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M、N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该同学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 B、M、N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 C、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 D、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
  • 3. 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倒平板后需间歇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 B、图中Ⅰ、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 C、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 D、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
  • 4. 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①~⑤代表不同的酶。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型细菌缺乏酶①、②、③ B、酶④与乙结合后不会改变酶④的形状 C、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 D、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
  • 5. 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 6. 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 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 7. 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 C、接种后的培养皿要倒置,以防培养污染 D、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甜瓣子是豆瓣酱的重要成分,风味受蚕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影响,也受发酵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的多种代谢产物影响。其生产工艺如下图所示。

    某研究团队对加盐水后的发酵阶段的传统工艺(盐度15%,温度37 ℃,发酵30天)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甜瓣子风味得以提升。新工艺参数如下表所示。

    时期

    时段(天)

    盐度(%)

    温度(℃)

    前期

    0~12

    6

    12

    中期

    12~16

    6

    37

    后期

    16~30

    15

    37

    两种工艺的结果比较见下图。

    (1)、下列关于本研究的实验方法与原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发酵开始阶段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制曲过程的积累 B、蚕豆瓣可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和氮源 C、温度与盐度都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D、定期取样,使用平板划线法统计活细菌总数
    (2)、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新工艺中期活霉菌总数下降由温度升高导致 B、新工艺后期活细菌总数下降由温度、盐度均升高导致 C、新工艺中期氨基酸产生速率较前期末加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提高了蛋白酶活性 D、新工艺中甜瓣子风味提升,与前、中期活微生物总数高和氨基酸终产量高均有关
  • 9. 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 10.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含有脲酶的培养基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B、在切成小块的豆腐上接种毛霉制作腐乳 C、在坛口用水封闭的泡菜坛中发酵制作泡菜 D、无菌条件下培养离体植物叶片获得愈伤组织
  • 11. 某种细菌可以在含蛋白质、牛肉膏、氯化钠和微量维生素的培养基中生长,其中微量维生素对该菌的培养而言属于(    )
    A、碳源 B、氮源 C、无机盐 D、生长因子
  • 12. 某种细菌(Z)能依赖其细胞膜上的H+载体将胞内的H+排出,该过程需要消耗ATP。研究者得到该细菌H+载体结构改变的一种突变体(T),并比较了Z、T分别纯培养时细菌数量和培养液pH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菌群呈S型增长,培养约20小时后达到K值 B、T细菌可能是H+载体功能降低的一种突变体 C、Z细菌将胞内H+排到胞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D、Z细菌生长的培养液最适pH一定小于4.0
  • 13. 菌种 M 和菌种 N 在发酵工程应用上具有不同的优越性,为了获得具有它们共同优良性状的融合菌,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已知菌种M 为组氨酸依赖(组氨酸合成相关基因突变为B-),菌种 N 为色氨酸依赖(色氨酸合成相关基因突变为 A-),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菌种M 和N 可通过人工诱变和选择性培养筛选获得 B、用 PEG 诱导融合之前需要去除菌种 M 和N 的细胞壁 C、在培养基X 中添加组氨酸和色氨酸以筛选出杂种融合菌 D、从培养基X 中分离出的杂种融合菌P 对两种氨基酸均不依赖
  • 14. 下列关于无菌或灭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分离并计数以尿素为氮源的土壤微生物实验中,取土样的工具必须是无菌的 B、蔬菜在开水中浸1min入坛与添加白酒可确保泡菜腌制的无菌环境 C、制作斜面时,装有培养基的试管先后经灭菌、斜靠和冷却过程 D、生根后的试管苗在移栽锻炼时,所用的蛭石无需灭菌
  • 15.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饮用前的鲜牛奶或使用后的液体培养基均可用高温瞬时消毒法进行处理 B、用干热灭菌箱对带棉塞的试管灭菌时,可用报纸包裹严密后再进行灭菌处理 C、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灭菌时,开始阶段需打开排气阀排尽锅内冷空气 D、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灭菌时,适量喷洒石碳酸等化学抑菌剂以加强灭菌效果
  • 16. 如图表示培养和分离某种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 B、步骤②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迅速蘸取菌液后划线 C、步骤③三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 D、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大肠杆菌进行计数
  • 17. 菌株甲为大肠杆菌的甲硫氨酸(Met)营养缺陷型,菌株乙为苏氨酸(Thr)营养缺陷型,分别受a、b基因控制,在基本培养基(M)上不能生长,但可在添加相应氨基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将上述两菌株的菌液混合一段时间后,从中筛选出4种菌株,4种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结果见表。

    菌株

    培养基

    M

    M+Met

    M+Thr

    M+Met+Thr

    菌株Ⅰ

    菌株Ⅱ

    菌株Ⅲ

    菌株Ⅳ

    注:“+”表示能生长,“-”表示不能生长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菌株甲可能缺少合成甲硫氨酸的酶 B、菌株Ⅰ和菌株Ⅲ分别为菌株甲和菌株乙 C、菌株Ⅱ和菌株Ⅳ的基因型可能分别为ab、AB D、菌株Ⅳ一定来自菌株甲或菌株乙的基因突变
  • 18. 幽门螺杆菌是急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主要致病菌,它能将热稳定性低的尿素分解成氨气等物质。若从携带者胃黏膜样本中分离幽门螺杆菌,相关实验步骤和方法不合理的是(   )
    A、配制培养基时,先加入尿素然后再灭菌 B、应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作为对照实验 C、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本中活菌数量 D、可利用酚红指示剂鉴定幽门螺杆菌的菌落
  • 19. 为探究适宜环境下,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需要振荡均匀后取样 B、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上层比下层酵母菌数量多 C、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对照 D、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大
  • 20. 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棉塞的棉花可以选择用脱脂棉 B、配制培养基时,需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 C、G6玻璃砂漏斗使用后需用1mol/L的HCl浸泡 D、利用高压蒸气灭菌法对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灭菌时,需将压强调整为500g/cm2 , 其他条件不变
  • 21.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前要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接种蒸馏水来培育检测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D、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 22. 酵母菌按照不同分裂方式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一种为芽殖酵母,是以出芽方式进行分裂(如右图所示)。其中纺锤体的两端为纺锤体极体。芽殖酵母细胞分裂过程属于封闭式,即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核膜不解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细胞核分裂直接相关的纺锤体位于细胞核内 B、芽殖酵母为不均等分裂,由芽体逐渐形成的子细胞体积较小 C、芽殖酵母计数时,若芽体体积超过细胞体积的 1/3则算独立个体 D、根据芽体的大小比例可粗略估计细胞所处的时期
  • 23. 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应先调pH值后高压蒸汽灭菌 B、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 C、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 24.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平板划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接种、纯化、分离和计数 B、对培养皿进行编号或对菌种进行标注时,应使用记号笔在皿底标记 C、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D、将好氧型菌株接种到培养液中需静置培养,防止培养液沾染试管壁引发污染
  • 25. 通过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筛选获得具有高效降解土霉素能力的菌株。表为各菌株在以土霉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应选择进一步培养的菌株是(    )

    A、T1 B、T2 C、T4 D、ZC-3

二、综合题

  • 26. 回答下列(1)、(2)小题:
    (1)、回答与柑橘加工与再利用有关的问题:

    Ⅰ.柑橘果实经挤压获得果汁后,需用果胶酶处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果汁的。为确定果胶酶的处理效果,对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果胶酶的果汁样品,可采用3种方法进行实验:①取各处理样品,添加相同体积的 , 沉淀生成量较少的处理效果好。②对不同处理进行离心,用比色计对上清液进行测定,OD值的处理效果好。③对不同处理进行 , 记录相同体积果汁通过的时间,时间较短的处理效果好。

    Ⅱ.加工后的柑橘残渣含有抑菌作用的香精油及较多的果胶等。为筛选生长不被香精油抑制且能高效利用果胶的细菌,从腐烂残渣中分离得到若干菌株,分别用无菌水配制成 , 再均匀涂布在LB固体培养基上。配制适宜浓度的香精油,浸润大小适宜并已的圆形滤纸片若干,再贴在上述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滤纸片周围抑制菌体生长形成的透明圈的直径大小。从直径的菌株中取菌接种到含有适量果胶的液体培养基试管中培养,若有果胶酶产生,摇晃试管并观察,与接种前相比,液体培养基的下降。

    (2)、回答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Ⅰ.天然农杆菌的Ti质粒上存在着一段DNA片段(T-DNA),该片段可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为便于转基因植物在组织培养阶段的筛选,设计重组Ti质粒时,应考虑T-DNA中要有可表达的目的基因,还需要有可表达的

    Ⅱ.结合植物克隆技术进行转基因实验,为获得转基因植株,农杆菌侵染的宿主一般要选用具有优良性状、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及易被农杆菌侵染等特点的植物材料。若植物材料对农杆菌不敏感,则可用的转基因方法。

    Ⅲ.利用带侧芽的茎段获得丛状苗的过程与利用茎段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再获得丛状苗的过程相比,前者总培养时间 , 且不经历过程,因而其遗传性状稳定,是大多数植物快速繁殖的常用方法。

    Ⅳ.与发芽培养基相比,配制转基因丛状苗生根培养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 , 促进丛状苗基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 , 最终形成根。还可通过改变MS培养基促进生根,如(A.提高蔗糖浓度B.降低培养基浓度C.提高大量元素浓度D.不添加琼脂)。

  • 27. 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 , 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

  • 28. 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
    (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
  • 29.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偏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 30. 某研究者拟从植食性动物的粪便中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对菌株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的优化,以期为纤维素酶制剂研制提供基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植食性动物粪便中能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的原因是 ;而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由组成。
    (2)、在对菌株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的优化过程中,需将富集培养后植食性动物的粪便混合菌适当稀释后涂布于以作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在系列稀释操作中,用移液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时所进行的操作是
    (3)、筛选获得纤维素酶高活性菌株3株,分别命名为A,B,C。在相同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3种菌株的菌落直径与刚果红透明圈直径,结果如下表:

    菌株编码

    菌落直径(d)cm

    刚果红透明圈直径(D)cm

    D/d

    A

    3.53

    5.53

    1.57

    B

    2.96

    6.72

    2.27

    C

    1.86

    4.86

    2.61

    由表可知,菌株纤维素酶的活性最强。

    (4)、若将纤维素分解菌细胞内的酶提取出来后,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与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相比,其移动速度(填“较快”或“较慢”或“基本相同”),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