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0-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 C、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 翻检《全唐诗》可知,唐诗所涉茶产地6道、27州,其中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地区。唐朝张途记录安徽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祁之茗”。这反映出唐代( )A、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B、经济重心已经移向南方 C、茶业由副业上升到主业 D、农产品商品化水平较低3. 两宋时期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有识之士把这种社会问题归结为“田制不立”。井田论、均田论和限田论几乎连绵不绝,但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 )A、封建地主阶级抵制作用 B、宋朝国家始终没有统一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政府禁止农民私自垦荒4. 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何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B、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D、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5. “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不能体现上述风格的是( )A、珐琅彩双环瓶 B、青花五彩碗 C、定窑孩儿枕 D、江宁织造局云锦6. 下图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昊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数据整理)。下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精耕细作衣业持续发展 B、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 C、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 D、政府鼓励大橄开垦荒地7. 明朝后期马铃薯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的行列,只有达官贵贵方能享用。到清朝中叶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走入寻常百姓家。对这一变化原因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B、人口增长粮食短缺 C、中外贸易不断扩大 D、崇尚西方生活方式8. 2016年11月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汉《四民月令》中说:“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A、 古代农业生产方法较合理有效 B、古人据节气探求最佳耕作时机 C、古代历法与水利事业关系密切 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9. 元末明初时,徐一夔在《织工对》中记叙:元末至正年间,杭州“有饶于财者”, 家有杼机四五具,雇工十数人,织工劳动“每夜至二鼓” ,其中技艺较高的织工,且可获得“倍其值”的工资。由此可见( )A、丝织业已出现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从元开始解体 C、私营已超过官营手工业 D、元代江南经济超过北方10. 清代乾隆以前银钱比价为1:1000以内,但至道光年间,银钱比价已高达1:1700左右。这种“银贵钱贱”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 B、海禁政策导致中西贸易萧条 C、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白银流通 D、鸦片走私造成白银不断外流11.
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12. 下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和比重情况(%)。该圈可以用来说明中国( )A、自然经济得到巩固 B、仍然是世界原料的主要产地 C、国内市场逐渐活跃 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13. 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中国觉醒”的标志。“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 )A、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 B、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 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 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14. 下列表格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该表表明( )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B、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 D、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15. 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1904年,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此后又陆续颁布《奖励公司章程》等相关法规。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清政府致力于全面改革 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被放弃 C、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提高 D、民族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16. 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迁企业( )A、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 B、成为持久抗战的重要依靠 C、避免了时局造就的破产命运 D、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17. 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词句来概括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准确的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脱胎换骨获新生’ D、“荷尽已无擎雨盖”18. 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革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 )A、传统满族旗袍 B、改良旗袍 C、苏式连衣裙 D、干部服19. 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
运输方法 运费(吨/公里) 运输方法 运费(吨/公里) 肩挑 34.0 驴车 18.0 公路汽车 30.0 轻便铁路 2.4 独轮车 19.2 铁路 2.0 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20.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管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了公私合营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21. 1984年10月,中央决定: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此规定( )A、强化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B、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提高了企业工人的待遇22. 下图为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图,推动这一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调整 B、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中国的推动 C、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D、经济高速增长遭成的资源短缺23. 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 )A、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 B、揭开欧洲商品倾销的序幕 C、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 D、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24. 16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许与其它国家贸易,而且这个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的少数商人来垄断,且集中于塞维利亚港。这一规定( )A、保障了西班牙海外殖民优势 B、意在限制资本原始积累 C、有助于增加西班牙财政收入 D、是西班牙衰弱的根源25. 史载:1800年前后,在英国工人周薪约0.5~1英镑,养家糊口都极为困难。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工人工资有了稳步增长。1900年,熟练工人的周薪达到10英镑。英国工人工资收入发生上述变化,源于( )
A、英国具有“世界工厂”的地位 B、19世纪英国代议制度日趋完善 C、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D、英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26. 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创立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人民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迅速上升,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状况客观上( )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契合了利益最大化的趋势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27. “这一体制的关键问题是教条主义的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忽视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落后状态,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忽视民主”。材料中这一体制( )A、是取得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 B、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D、开创了全新的工业化模式28. 1932年,瑞士社会民主党政府开始允许预算赤字上升,用以资助一项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增加福利救济金。到l937年,随着制造业蓬勃发展,失业率迅速缩小。瑞士政府的这一举措( )A、表明了罗斯福新政的广泛影响 B、契合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 C、丰富了传统自由放任主义理论 D、终结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9. 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中写道:“大萧条之前美国的失业率是3%左右,1931年是15.9%,到l939年仍停留在17.2%。……1943年,美国的失业现象基本消失。”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新政调整工业生产 B、新政调节农业生产 C、政府兴办公共工程 D、“二战”需求的刺激30. 1954年赫鲁晓夫在回答英国贝尔纳教授时说道:“我知道,国外有人说,农业方面的新措施意味着苏联的整个经济政策有了根本的改变。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并没有放松对工业发展的注意,我们并没有因为农业而牺牲工业,工业部门将继续根据拟定的计划发展。在将来,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重工业上。”这表明赫鲁晓夫( )A、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 B、将改革的重心放在发展重工业上 C、改变了为工业化而牺牲农业的思路 D、找到了增加消费品生产的有效途径31. 下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家庭政策实施方案。这说明二战后西方国家( )A、福利范围不断地扩大 B、政策重点在于关注民生 C、曾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D、利用了苏联模式的经验32. 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税收显示,曾经支付了占联邦税收总数30%的公司,现在只贡献了12%。这种趋势并不局限于美国,在整个工业化世界都可以看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B、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 C、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D、受新经济发展的影响33. 下图是2016年某期刊上的幅政治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欧洲出现新的政治格局 B、经济全球化将被迫中断 C、西欧经济形成二元对峙 D、欧洲一体化的严重挫折34. 下表是战后部分国际经济组织统计表。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说明( )成立时间
名称
194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
世界银行
1947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1960
国际开发协会
196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A、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增强 B、经济区域化趋向日益明显 C、各国间贸易壁垒被逐步打破 D、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趋向35. 以下是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分布统计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A、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B、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C、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D、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二、非选择题
-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派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纷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全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
材料二 明期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补销减”,“蚕梅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以上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如中国古代通过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向前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明确你对材料观点的态度,并用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梦的充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环球时报》2014-07-23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牙买加体系建立,各国货币不再抚定含金量,黄金也不再用于官方结算,黄金的货币使命终结。……而当前美元仍然占各国外汇储备的65%左右,国际外汇交易的40%以上,国际贸易结算的50%以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浮动汇率体系。……弹性化、多样化的汇率制度将合国际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量剧增,各国发展特色化的客观要求,外国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开发、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化的过程中,汇率制度的弹性化为其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提供基础前提。
——朱丰根、朱延福《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与问题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2)、据材料二,指出牙买加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货币形态和汇率机制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频繁爆发,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