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9 文学类阅读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1-01-12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理解

    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

    (1)、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呢?
    (2)、下面两个句子中“明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①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②“是“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放到卢进勇的手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这句中的“模糊”与“清晰”是否矛盾?为什么?
  •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2)、在文中找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3)、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4)、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温暖的母爱。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合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在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盂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①德劭( sh 4 o ):品德美好。②醍醐( t 0 h ú ):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④遮( sh ) ):几乎,差不多。

    (1)、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用原文回答)

    (2)、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

    (3)、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有几项选几项(    )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B、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即使华佗或岐伯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4)、《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5)、文章段末说:“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这段话描写了丁香花的形状;颜色;气味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说说这样描写的好处。
    (3)、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参差

    (4)、“檐前积雪”指的是(    )
    A、屋檐前边的积雪 B、春天未融化的积雪 C、白色的丁香花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之歌

    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点——     解除——     清润——

    (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诗人笔下的雨有什么特点?诗人借雨歌颂了什么?
    (4)、这首诗诗人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 6. 课外阅读题。

    哑巴渡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    )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    )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    )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    )中逝去。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章中的括号里。

    A.干干瘦瘦     B.稳稳当当     C.平平淡淡      D.皱皱巴巴

    (2)、哑巴老人的船 , 他摆得 , 从中可以看出哑巴老人
    (3)、“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句中的“这一切”指的是
    (4)、哑巴老人生病住院,人们怀念他的原因有哪些?
    (5)、通读全文,哑巴老人一生做了哪几件事?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与儿子

        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故乡老屋里的老父。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马上滚落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着笑着。

        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叨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长里短,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爸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乱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头仍寂静一片。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一沾枕头就睡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睡,就常用脚把他踹醒,任他熬着等我睡去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就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说:“睡吧。”

    (1)、文章第二段写父亲蹲在村口路旁守望时,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这个比喻生动地刻画出父亲守望神态的 , 说明父亲守望时间的

    (2)、通读全文,你会发现“我”追风赶月地回到故乡老屋,和父亲一起仅是先吃饭,再是聊家常,最后与父同寝。只为这些平淡琐事,“我”心里会感到失落吗?为什么?

    (3)、文中“我”先后两次落泪。第一次是由读信引起的,第二次是

    (4)、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体贴儿子,儿子也体贴父亲的事情各一例,试加以概括将其写在横线上。

    (5)、文中对夜色、月色有一些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表明:

    (6)、选文结尾部分写道:“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父亲为什么“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

  • 8.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4)、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5)、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 , 时而 , 时而 , 时而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叶与白莲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望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呼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fù  gài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1)、按照内容,补充词语。

    雨声     天     飘散     雨点

    (2)、把短文中的拼音写在横线上。

    hán  bāo  yù  fàng

    fù  gài

    (3)、联系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徘徊:

    ②遮蔽:

    (4)、文中的“唤”还可以换成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6)、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①“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写出相照应的句子。

    ②“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③“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我”心中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在生活中,你曾受过感动吗?请把自己的过的感动用几句话写下来。

    (7)、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诗篇?请把印象深刻的一,二句写下来。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微①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微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 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 , 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⑪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从文中找出两个能分别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点的词语,再说说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绽放的。
    (2)、请你根据第⑩段划线句,从三个方面说说这栋楼“美丽”在哪里?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说说白玉簪花美在哪里。
    (4)、对第⑧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要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B、本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态美和内在的气质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具有供人观赏的价值,而且能够消除天气燥热,具有清爽怡人的价值。 D、“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畜地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相信你,能行!

        “气死我了,成绩差还要偷看,作弊!”数学老师边嚷边推着两名学生走进了办公室。班主任一看,是一班两名“双差生”,他们垂着头。涨红着脸,胆颤心惊地等着训斥。看到他们的样子,班主任克制住火气,把他俩拉到身边,亲切地说:“是不是考试时作弊呀?那好,老师就给你俩讲一个‘作弊’的故事”。

        “十几年前,有一个孩子成绩比你俩还差,又调皮捣蛋,是个十人看见九摇头,阎王看见伸舌头的讨厌鬼。作业、考试不是抄袭就偷看作弊,老师们对他也没办法。五年级时,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这个老师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进行一次摸底测验。”

        “那他又偷看了?”李峰已没有了先前恐惧,插话道。

        “是啊,他还作弊。可正当他拿出一本作文选准备抄作文时,却发现新的语文老师竟然站在他的身后,而且用一双威严的眼睛盯着他!”

        “惨了,惨了,这下是吃不了兜着走,他有苦受了。”须军也被故事吸引,竟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担忧起来。

        “是啊,当时他心里也这么想。可是新的语文老师却没有发火,而是用一种亲切的、充满信任的眼光看着他,一只手轻轻地把作文选合上,尔后在他的肩头轻轻一拍,一字一顿地说:“好好写,自己写,相信你,能行!”

        “这老师多好啊!”两孩子轻声感叹着。

        “是啊,那孩子心里激动极了,鼻子酸酸的,直想哭。因为读书至今,他从没有被一位老师这样真诚地信任过!他得一下子有无尽的自信和动力在他身上聚集:老师相信我能,我一定能行!”

        “后来,他把老师的那句‘相信你,能行!’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痛改前非,成绩一点点赶了上来。几年过后,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从一名差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觉得你俩一点儿也不比故事的‘他’笨,只要他们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克服缺点,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不会比‘他’差!你们说行不行?”

        “行!”两人异口同声地高声回答,走出办公室,去向数学老师认错了。几天后,他们的课桌上写着五个字:“相信你,能行!”

    (1)、班主任老师的故事中的孩子是谁?

    (2)、故事中的“他”由差变好的原因是什么?

    (3)、促使李峰、须军转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简要回答。

    (4)、文中两位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目前被称之为教育。

    (5)、假如你的成绩不够理想,读了本文后作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 12. 拓展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

        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下   A qiē   B qiè

    子A  jiān   B  jiàn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

    ②写跳绳,写了自己小时候用做跳绳。写踢毽子,写了以及踢毽子时念儿歌的事。

    (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 13. 课内阅读《穷人》,回答相关问题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2)、人物的心里活动与说话一样,都要用冒号和引号。从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 , 继而 , 甚至 , 最后的复杂心理。

    (3)、请你用一两句话安慰此时的桑娜?

    (4)、读读这段话,想想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有什么作用?

  • 14.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春节

    冰心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 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 , 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2)、我”屋墙上挂的是“”上面的人物是“”,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作者家乡元宵之夜南后街的热闹景象。
    (4)、为什么“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 15. 认真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坐在教室门口的“讨饭”男人

        这是一个高级英语培训班,开班的第一天,参加培训的学员陆续来到了教室。这是怎样的一批人啊!他们都怀揣着出国梦,个个气宇轩昂踌躇满志。

        教室门前的台阶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衣衫不整胡子拉碴有些疲备 , 眼睛盯着自己脚上的那双落满灰尘的旧皮鞋,似乎不敢正视从他身边走过的这些天之骄子。他的身边还放着一只大茶缸。多么可怜落魄潦倒的男人啊!有人不由自主就往他身边的大茶缸里扔了几枚硬币。真是人同此心,想想自己就要出国深造前程似锦,再看看眼前的这个男人,施舍吧!不一会儿,大茶缸里就装满了钱。

        上课时间到了,只见那男人端着个大茶缸走进了教室,站在了讲台的位置,甚至还对着话筒吹了吹。人们的同情心变成了厌恶心,钱都给过你了怎么还来捣乱 , 是不是神经不正常,快把他撵走!有人就去喊管理人员了。管理员来了,说,老师不是来了吗?怎么还吵!这位老师可是我们花高薪挖来的,一流的学者,好好听吧!说完就走了。

        老师开口就用流利纯正的英语说,刚刚我在思考问题,没注意到这个大茶缸里盛满了钱,也不错,算是意外收获吧。每天讲课多,要喝许多水,干脆就用个大茶缸。到处奔波顾不上修饰仪表有些对不起大家,表示歉意!不过请记住,什么时候都是用实力说话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他一扫委顿之态,显得那样成熟睿智、干练自信。不知什么时候,讲台上的大茶缸里已盛满了水。

    (1)、写出文中划线词的近义词。

    疲惫

    似乎

    捣乱

    撵走

    (2)、仔细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填空。

    ①“大茶缸里就装满了钱”是因为大家;后来“大茶缸里盛满了水”是因为

    ②中年男人所以“衣衫不整胡子拉碴有些疲惫”“落满灰尘的旧皮鞋”是因为.

    (3)、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一流的学者”风采的词句。

    (4)、理解句子,回答问题填空。

    A“不过请记住,什么时候都是用实力说话的!”句中划线词“实力”是指什么?

    ①金钱财富;②知识能力;③权力地位

    B老师的这句话告诫这些“天之骄子”,要他们记住什么?

    ①不要看不起穷人;②不要自以为是;③要有真才实学,不能以貌取人

  • 1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鲁迅先生的鼻子本来是天生的,为什么说是碰壁碰的呢?从中体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请你结合当时鲁迅先生生活的社会环境,谈一谈你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理解。
    (4)、“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一说大家为什么笑呢?
  • 17. 阅读

    榕树

    泰戈尔

        喂,站立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忘了那个小孩么——他像那些鸟儿,曾经把巢筑在你枝头,又离开了你?

        你是否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前,不解地看着你那虬结在一起、深入地下的树根,惊奇不已?

    女人们常到池塘边来给水罐汲满水,你那巨大的黑色的身影在水面上扭动,仿佛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阳光在涟漪上跳舞,像不停息的小不点梭子,在编织金色的绣帷。

        两只鸭子从遮蔽它们倒影的水草边缘游过,那孩子静静地坐在那儿思索。

        他渴望变成风,吹过你飒飒的树桠;变成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着日斜而拉长;变成小鸟,栖息在你最高的枝头;像那两只鸭子一样,浮游在水草和倒影中间。

    (选自《泰戈尔诗选》,有改动)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转折 B、表示插说 C、表示举例 D、表示解释说明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了阳光
    (3)、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三个日常生活画面: , 这些生活画面能勾起“”对孩子的回忆。
    (4)、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 18. 课外阅读

    《中年闰土》节选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这段文字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中年闰土的外貌、动作、神态的不同,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加以说明:

    中年闰土:

    (2)、“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的原因是:

    欢喜:

    凄凉:

    (3)、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想说的话是什么?请你揣摩语境、联系全文,把它补出来。

    (4)、他们之间隔着的“厚障壁”是什么?

  • 1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好的消息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有一次赢得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

        “这是这次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走运。”他说道。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一周前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森多点了点头。

        “哦,对你来说这是个坏消息,”官员说道,“那个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温森多——你让人给骗了!我的朋友。”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这真是我一个星期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温森多说。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zhòng  B.chòng)围

    ②病得很(A.zhòng  B.chòng)

    (2)、填空。

    同一个消息,官员说是“”,这是因为 , 而温森多说是“”,这是因为 , 从中可以看出温森多是一个的人。

    (3)、划线句子中的“二话没说”突出了温森多的爽快,充满爱心。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语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写在横线上。

    (4)、短文最后一段中“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 20. 课外阅读。

    签名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乔治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

        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乔治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的父亲了?”父亲这时正好走过来,说:“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么事,你们商量着去做就行了。”乔治舒了口气,说:“爸爸,祝你一路平安!”父亲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说:“我祝你能赛出好的成绩!”

        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得了冠军,乔治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回家的路上,乔治很是兴奋地说个不停。母亲也很高兴.说:“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放声高歌的。”乔治沉下了脸,说:“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母亲接受不了他的口气,尖叫起来,说:“你必须要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乔治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时提到他。”母亲的脸色凝重起来,说:“孩子,这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我再隐瞒下去,很可能就会仿害到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乔治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母亲说:“那一年你才两岁父亲带你去公园玩儿,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疾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轮下。”乔治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不过这些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

        两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这其实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把运动服塞在母亲的怀里说“你等着”,就急急地向学校跑去。

        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的成长。但现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乔治激动得不能自已,一阵风地跑回家中,父亲却不在。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一进门,乔治就急不可待地说:“爸爸,我问你一件事。”父亲放下手提包,说:“是不是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摇了摇头,说:“爸爸,我只是想问你一句话。”父亲笑了,说:“别说一句,就是一百句也没问题。”乔治说:“你就是大名鼎晶的布莱特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孩子,你怎么想起了这个问题?”乔治制止他问下去,说:“你得先回答我。”父亲点了点头,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乔治拿出一本书来,说:“你得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写道:“赠乔治,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布莱特。”然后放下笔,说:“我其实比签名更重要。”然后笑了起来。

        多年以后,乔治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当有人让他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时,他就会重复父亲的那句话: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1)、乔治参加中学生篮球赛,不想让父亲陪同的原因是什么?
    (2)、在文章中老师告诉乔治“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请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乔治的父亲有哪些伟大之处?(至少写出三点)
    (3)、听说父亲就是自己最喜欢的作家,乔治问父亲:“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父亲回答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请你仔细体味,说说这两句话的不同。
    (4)、说说乔治父亲写下的“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的含义。
  • 2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①—③自然段是从等方面描写丁香花的,分别写了四处的丁香。
    (2)、第①节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句中“积雪”指 , 从“”可以看出来。
    (4)、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5)、写2句有关花的古诗名句:

    (6)、“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替代“丁香”,有什么好处?
  • 22.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两个饥饿的人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身上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1)、联系上下文理解“恩赐”的意思。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遥远的

    遥远的

    无尽的

    无尽的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前后两对饥饿的人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4)、从前后两对饥饿的人的不同中,你想到了什么?

  • 23. 阅读《母亲无节》片段,回答问题。

    《母亲无节》片段

    毕淑敏

        在所有的日子里,母亲都为我们而忙碌。

        母亲之所以成为母亲,是因为孕育了生命。当我们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母亲就开始为我们缝制小衣,憧憬着我们的模样,设想着我们的前程……

        我们一出生,母亲就沉浸到前所未有的操劳之中。我们的每一声啼哭,都会使母亲牵挂不休,我们的每一次欢笑,都会使母亲眉头舒展。母亲教我们走路,教我们学语。扶我们攀登高山,携我们涉过重河。当我们受了委屈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是我们最后的港湾。当我们面对人生的迷惘叹息的时候,母亲的抚摸传达一种永不熄灭的力量……

        在古希腊的神话里,母亲是大地。在中国的传说里,母亲是河流。不管是大地还是河流,都滋润着太多的绿叶,负载着大多的白帆,作为它们自身,是艰苦卓绝的付出和养育,决非鸟语花香的节日。

        终于有一天,我们离母亲而去,走得那样坦然。母亲挥泪与我们告别,笑得那样慈祥。我们去阅读世界了,把无尽的思念的夜晚留给母亲。我们欢乐,我们成长,我们会在热恋的日子里忘记了给母亲写信……

        我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母亲的关切就像一件旧时的毛衣,在严寒的日子里我们会忆起它的温暖,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我们就把它遗忘。但对母亲来说,每一缕思念都那样绵长,每一条关于我们的音讯都令她长久地咀嚼。我们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会熨平她额上的皱纹。我们的每一次挫折和失误都会令她仰天叹息……

        这也许是一条奇怪的放大定律——儿女的风吹草动,会凝聚成疾风骤雨降临母亲的心灵。当我们跋涉在人世间的时候,母亲的心追随着我们,感应着我们,承受着我们的苦难,分担着我们的忧愁。

        普天下所有的母亲,心都是分裂着的,神经的触角都格外悠长。假如她的儿女在美国,她就时刻感受着大洋彼岸的冷暖阴晴。假如她的孩子正在患病,她就祈祷病魔百倍凶残地降临自身,而解脱她的孩子。甚至在一切平安顺利的时候,母亲的心也是警惕地蜷缩着随时准备一跃而起,为孩子遮挡突然袭击然的风暴……

    (1)、读《母亲无节》一文,请举文中三例说明“在所有的日子里,母亲都为我们而忙碌”。

    (2)、作为孩子,会有愧对母亲的地方,请在《母亲无节》一文中找出两处这样的语句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

    (3)、《母亲无节》一文揭示母爱让人感动,而《穷人》一文也写了两位母亲的母爱,请在文中找出桑娜和西蒙关爱孩子的典型语句,感悟一下穷人的母爱。

    (4)、两篇选文中都写了母亲的形象,你认为两篇文章中母亲形象的共同点是什么?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

    (5)、大声朗读《母亲无节》一文,想想自己经常动手做点什么事才能真正回报母亲。

  • 24. 课外阅读。

    感  动


        去年冬天,沈阳某商厦突发大火,三层楼都被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围住了,大火逐渐向上蔓延,即将吞噬着商厦三楼趴在窗口呼救人的性命,有的人不顾危险选择跳楼逃生,有的渐渐被浓烟熏倒了,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头戴坦克帽的叔叔不顾消防队员的劝阻,身穿厚厚的皮袄硬是闯进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火海中。据 一位被救者回忆,当她感觉自己离鬼门关不远时,忽然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坦克帽”来 。“坦克帽”背起她,探索着向外走去。在“坦克帽”的背上,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她知道,自己有救了!当她被消防员接过时,心想:我一定要报答我的救命人。可是,等她转过身准备问问“坦克帽”姓什么,住在哪儿时,却看见“坦克帽”又冲进火海中,只留下那永远印在她心里的背景。就这样,“坦克帽”一次又一次地深入火海,先后从鬼门关抢回11条性命。

         当“2005——中国骄傲”节目主持人将“坦克帽”叔叔请上台时,我才发现他是那么瘦弱、矮小,可是他留给我的形象却是无比崇高、伟大。虽然电视画面上我们只看到了冲天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还有一个头戴坦头帽的瘦弱背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不顾个人安危,从大火中连续救出了11个人;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托起了这11个人希望的明天;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在救过人后,选择了默默离开,默默地忍受着救人时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引起的肺部后遗症。

         他接过主持人的话筒,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那番朴实的话语,却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冲进去救人时,并没有多想,我知道,危险的确存在,可我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

         是啊,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吞噬:   豪言壮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的浓烟        地承受

    的烈火        地蔓延

    的皮袄        地摸索

    (3)、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4)、“坦克帽”叔叔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冲入火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 25. 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二)引路人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在密密的雨中,街上行人稀少。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我只顾低头赶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跄了一下,迅速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

        “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声道撒。

        “噢,噢,不要紧。”

        哎呀!这时我才发现他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大伯,我扶你回去吧!”说着,就伸手搀扶着他。

        “太谢谢你了,小姑娘。”他很感动地说。我们一起向前走去。

        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着说:“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说:“大伯,你走这边,小心绊倒。”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还会有人经过这里,说不定

    会绊倒的。”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到衣袋里去摸手绢。

        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一震,赶紧拿出自己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他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看见他那模糊的眼睛在闪光。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雨仍在下着。雨中,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在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1)、照样子,写词语。

    小心翼翼(ABCC式):    

    (2)、文中事件的起因是“我”撞到了 , 后来“我”发现他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于是“我”决定
    (3)、当发现水泥板被拿开后,“我”和“他”的做法分别是什么?
    (4)、题目“引路人”一是指 , 二是指
    (5)、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