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0-16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持(jīn)     住(qín)     水不通(xiè) B、(zhì)     目(zhǔ)     志不移(shǐ) C、级(shí)     稻(xiān)    大相庭(jìng) D、订(qiān)    衣(bō)      后余生(jié)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初一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D、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北京峰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B、大家认真讨论并听取了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情况。 C、热烈祝贺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 D、维利·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 4.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排比) C、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拟人) 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偶)
  • 5. 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的五部分中,标题、主体、结语三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B、消息和通讯都要求用事实说话,但通讯的内容比消息详尽、具体、形象,时效性不如消息。 C、新闻,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上讲,专指消息。 D、一份报纸,占主要地位的是消息、通讯、评论。
  • 6.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二、语言表达

  • 7. 给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高敬、梁天韵)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就像是楼房的地基一样。”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庞丽娟联合方新、韩晓武等30多名代表提交议案,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

    她介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由于长期底子薄、历史欠账多,仍然是教育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2015年底,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75%,比2009年的50.9%提高了近一半,但还有1/4的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特别是在中西部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遍在50%以下,不少贫困县甚至仅为30%-40%。

  • 8.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据调查,近两年来,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

    (1)、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

    (2)、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50字。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三、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航天员陈冬备战“失踪6年”  高中班主任曾登报寻他

    中国军网记者  邹维荣  王通化  段江山

    陈冬:全力以赴  飞得更高

        昨天,陈冬——还是一个陌生的面孔和一个普通的名字。

        今天,他举世瞩目,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航天员。

        13年前,看着杨利伟出征太空的雄壮一幕,陈冬热血沸腾:这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6年前,他跟随英雄的脚步,加入到这个飞天“梦之队”,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如今,38岁的他,终于接过飞天的接力棒,站在了飞向太空的起跑线上。

        “我能做到的,我就要做到最好!”为了这一刻,他全力以赴,时刻准备着飞向更高更远的太空。

        “不到发射前一秒,就不会停止准备”

        整整用了6年时间,陈冬才站在飞天的起跑线上。

        这6年,也是陈冬在他朋友圈“失踪”的6年。

        2012年,远在洛阳的高中班主任姚志强思念爱徒陈冬心切,在洛阳晚报以“姚老师‘想念你’”为题登报寻找陈冬。至今,那则思念浓烈的文章扔挂在互联网上。

        姚志强老师哪里知道,为了实现飞天梦想,陈冬正在航天城全身心地投入训练,整整6年,几乎把自己和外界隔绝。

        6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这是一段长跑,又是一段短跑,你不仅需要耐力,还需要爆发力。”陈冬直言,他又回到了高强度的学习时代。

        回到教室,把扔了十几年的课本重新拾起来——对于陈冬来说,那是一段“异常难熬”的日子。面对天文、航天技术、空间惯性坐标等新知识,陈冬的头直发懵。“刚开始坐在教室的时候,根本坐不住,我就抹点清凉油,到后面站一会,让自己别犯困。”他说。

        所幸,学习是他的长处,恰好他又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钻劲。两年时光,“有了入定状态”的陈冬再次找到学霸的感觉——他顺利通过8大类58个专业课程的所有考试。

        “他的入选是一个必然。”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的眼里,陈冬各方面都很优秀,各方面都很全面,没有明显短板。从初选到定选,陈冬在同批航天员中成绩都是第一。他的融会贯通能力有时候让教员吃惊,他对完美的追求连景海鹏都赞叹不已。

        全力以赴,厚积薄发。备战“神舟十一号”的日日夜夜里,他和景海鹏共计完成了3000多个学时训练。

        此次出征,挑战空前。他们不仅要当好“驾驶员”,还要当好“科学家”“工程师”甚至是“医生”“生物学家”“农民”,不仅要去做各种实验,还要种菜。“不到发射前一秒,就不会停止准备。”陈冬说。

        此刻,少年时代仰望过的太空,正张开怀抱等待着陈冬。这个一心想飞得更高的航天员,即将抵达那片神秘之地。

        出征前,这位偶尔给孩子讲《铁臂阿童木》故事的父亲,对喜欢看星空的双胞胎儿子说:“爸爸出趟远门,你们有时间就看看夜空,去找找比较亮的星星,说不定爸爸在那里,然后给爸爸打声招呼。”

    (本文来源:中国军网,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中心。
    (2)、选文插入高中班主任姚志强登报寻找陈冬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此刻,少年时代仰望过的太空,正张开怀抱等待着陈冬。

    (4)、简要概括陈冬的性格特征。
    (5)、结尾写陈冬对儿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能否删去。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 11. 阅读《那年花开》,完成下列小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   有删改)

    (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3)、请从A句和B句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句: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句: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