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讷河市、甘南县,泰来县,龙江县,富裕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1-0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    )
    A、传说、遗址 B、化石、遗址 C、遗物、记载 D、传说、记载
  • 2. 如果你去北京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    )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元谋人 D、北京人、半坡聚落
  • 3. “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关于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尧──禹──舜 B、舜──尧──禹 C、禹──舜──尧 D、尧──舜──禹
  • 4. 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    )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 5. 下列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等家畜 B、种植栗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 6. 如果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炎帝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 B、尧发明了文字 C、年老的禹经过考察让位于舜 D、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 7. 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的三个国家,下列选项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B、王位世袭 C、有了铁器牛耕 D、实行禅让制
  • 8.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兵马俑 B、虎耳铜鼎 C、竹木简 D、青花瓷
  • 9. 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不包括(    )
    A、改革盛行 B、战争不断 C、王室衰微 D、国家统一
  • 10.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这是因为甲骨文是(    )
    A、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商代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11. 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12.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农业产量的提高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 13. 某七年五班的同学们在学习“商鞅变法”时,表演了一则历史剧。该历史剧的下列内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被免除徭役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 14. 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给人们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    )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 15. 下列人物与观点,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子──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孟子──“兼爱”“非攻” C、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 16. 某同学搜集了成语“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请你为这些成语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    )
    A、战国称雄 B、楚汉战争 C、春秋争霸 D、秦统天下
  • 17. 导演在拍摄电影《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该场景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    )
    A、瓷器 B、葡萄 C、丝绸 D、铁剑
  • 18. 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B、扁鹊──地动仪 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D、顾恺之──《洛神赋图》
  • 19.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生产经验丰富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 20. 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主要的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分立    民族融合 B、国家产生    民族融合 C、国家统一    民族融合 D、国家产生    政权分立
  • 21. 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且与佛教盛行有关的是(    )
    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青铜器 D、石窟艺术
  • 22. 西汉初,经过几个皇帝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随之强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是(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 23. 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诸子百家”是泛指,表示学派众多 B、各学派著书立说、激烈辩论,形成中国古代的思想活跃局面 C、产生的根源是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D、儒家学派备受统治者的推崇
  • 24.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让我们认识到: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一国之君应该“以德化民”。以下君王中做到了这点的是(    )
    A、秦二世 B、汉文帝 C、商纣王 D、周幽王
  • 25. 下列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传播影响最深远的是(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华佗发明了“五禽戏” C、司马迁编写《史记》 D、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二、综合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一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3)、材料一、二只是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4)、如果让你来评价秦始皇,你应该选用以上哪则材料的内容来评价?为什么?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非博士官所职,不得收藏拥有《诗》、《书》、诸子百家之书,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卒杀……。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是谁提出的建议?该建议可以用文中哪二字来概括?
    (2)、材料一中“上”指哪位皇帝?他采纳建议而削弱了哪个阶层的势力?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4)、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5)、材料三中所提到的法令指的是秦始皇实行的什么措施?
    (6)、对于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建议,你认为哪种主张更高明?为什么?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一中的“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请你举出两个当时的“英雄豪杰”来。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英雄豪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次战役交战双方是谁?对当时的局势有什么影响?
    (3)、除了材料二中以少胜多的战役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试举出两个。
  • 29. 习近平强调:“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某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雄关漫道)

    材料一: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公元493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了。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革故鼎新)

    材料二:

    鲜卑族

    汉族

    拓跋

    贺赖

    步六孤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论从史出)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材料一中的“A城”是哪里?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策划这一迁都的“计谋”?
    (2)、材料二所示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3)、根据所学知识,试列举出孝文帝改革的另两项措施。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改革给了你哪些启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