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1-0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用抽气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   )

    A、可说明空气变少,铃声消失 B、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可说明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可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人们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消毒杀菌 D、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
  • 3. 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一块铁锯去一半,它的密度也会减小一半;②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一样大;③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④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4. 如图所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商场的试衣镜照出人来很显瘦、显高。这是因为很多商场的试衣镜都是“瘦身镜”,下列光现象中与瘦身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墙上的手影 B、 水中的筷子“折断” C、 古人利用日读取时间 D、 高塔在水中的倒影
  • 5. 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 6. 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 7. 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同,都能得到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都能将物镜成的像放大 C、显微镜和望远镜所观察的像与物体比较都是放大的 D、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为得到正立的像,都应先将物体倒放
  • 8.

    小露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出现了如下图的情形,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cm B、6cm C、9cm D、20cm
  • 9. 下列光现象的示意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日食的成因 B、 此像可承接到光屏上 C、 近视眼的成因 D、 解释“潭清疑水浅”的光路图
  • 10. 如图所示是某人骑电动平衡车经过一辆小汽车时的情景,已知他从甲图位置骑行到丙图位置,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楼房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B、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他经过了约4m的路程 D、从甲图到丙图的过程中,他经过了约40m的路程
  • 11. 小枫同学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即物距为25 cm,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凸透镜 B、若保持图中物距不变,正确调节光屏后,光屏上成的像是放大的,这是投影仪的原理 C、上述实验中,蜡烛依然保持在光具座上的10 cm刻度线处,将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移至25 cm、55 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若想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向右再移5 cm D、实验中由于蜡烛会随实验时间延长而烧短,要想成像仍然在光屏中央,可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将蜡烛向上调节适当高度,或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将透镜向下调节适当高度
  • 12.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

    A、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小 B、对甲物质而言,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密度的4倍 D、乙物质的密度为1.0×103kg/m3

二、填空题

  • 13. 如图所示,是一杯分层的鸡尾酒,这几种酒之所以能够分层,主要是因为这几种酒的不同,用吸管将最下层的酒喝掉,这杯鸡尾酒的密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4. 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的眼睛,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填“虚”或“实”)像.
  • 15. 如图所示,是一束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折射角为度,在界面的(选填“上”或“下”)侧是空气。

  • 16.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丁达尔现象

    当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穿过烧杯内的清水时,会发生光路不可见的现象.这时,可以采取向水中加入豆浆的办法,使光路显现出来.这是因为稀豆浆是一种胶体.如图所示,当可见光通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从入射光束的侧面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光束通过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就叫做丁达尔现象.在自然界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阳光从枝叶间透过,形成一道道光柱.类似于这样的自然现象,也是丁达尔现象.这是因为云、雾、烟尘也是胶体,它们存在于空气当中,太阳光穿过它们时发生了散射.

    (1)、稀豆浆是一种体.
    (2)、丁达尔现象是指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发生了现象.
    (3)、小兰为了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直接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请你帮她想一个解决办法:

三、实验题

  • 17. 在实验室测量液体密度时,如图所示,正确的实验顺序应该是 , 量筒中液体的密度是kg/m3

  • 18.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

    22°

    32°

    40°

    (1)、多次实验表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线和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且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加(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小明让一束光沿着图中BO方向射向水面时,发现光线沿着OA方向折射进入空气,这表明∶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4)、小明接着又完成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和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实验,他这样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 19.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好一些,该实验最好选择在(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3)、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
    (4)、将蜡烛B拿走,然后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或“虚”)像.
  • 20. 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 , 发现横粱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粱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选填“左”或“右”)调。
    (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如题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题图丙所示,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g。

    (3)、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题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cm3
    (4)、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g/cm3
    (5)、若小明在第(3)步骤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

四、作图题

  • 21.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 22. 如图所示,AB为遮光板,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凸透镜左侧焦点F。

    请画出:

    ⑴光源S的位置;

    ⑵光线EF的入射光线;

    ⑶光线EF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五、计算题

  • 23. “十一”黄金周,小文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江西景德镇旅游,买了一只瓷器玩偶她听说瓷器是用当地特有的泥土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陶瓷材料的密度,于是她先用天平测出玩偶的质量为76.2g,在把玩偶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25.4克,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kg/m3 . 问:
    (1)、玩偶的体积是多少?
    (2)、这种陶瓷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 24.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求:

    (1)、若汽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停车,在反应过程,汽车以原来的速度行驶了15m,求司机的反应时间。
    (2)、若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2.5s,汽车在两个过程通过的总距离为60 m,问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