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以过去的道德观念来       

    ②那一年他以同等        申请了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③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                

    A、判别  学历  全神贯注 B、判别  学历  吹毛求疵 C、评判  学力  吹毛求疵 D、评判  学力  全神贯注
  • 2.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B、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散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C、由于芦苇丛中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用劲地嗅着。 D、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经常时不时地出现敲击声。

二、字词书写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前行就是少年的方向。背着沉重的书包,带着家人的切期望,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年轻的我们一路踏歌前行,期间有过胆qiè,有过徘徊,有过jǔ丧,但回首逝去的岁月后,我们依旧踏着追梦的稳健步伐。让生命的车轮缓缓而执着的转动,驶过嫩,驶过天真,驶过冲动,驶向成熟……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胆qiè   jǔ

三、名著阅读

  • 4.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它实际上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二是。与此相关的内容重点也有两个:一是;二是

四、综合性学习

  • 5. 近年来,青少年沉迷网络短视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为此,学校准备举行“防沉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国家网信办要求短视频平台研发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下面两幅图画的就是这种“青少年模式”。请根据图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这种模式的功能(每幅图的介绍不超过20字)。

    图一

    图二

                                                  

    (2)、小丽是一名七年级学生,本学期以来,她越来越沉迷于看短视频,老师同学们都很为她着急。作为同学,请你对她说几句话,劝说她不要沉迷短视频。

五、句子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树树皆秋色,
    (2)、 , 芳草萋萋鹦鹉洲。
    (3)、角声满天秋色里,
    (4)、我报路长嗟日暮,
    (5)、《三峡》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六、对比阅读

  • 7.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史记》)

    (乙)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军士史甲 被:同“披”,穿着 B、无何 居:居住 C、吾欲入军 劳:慰问 D、广不食 尝:曾经
    (2)、下列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已而细柳军 B、不闻天下 C、介胄土不拜 D、乏绝处见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②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一处)

    ①将 以 下 骑 送 迎

    ②士 以 此 爱 乐 为 用

    (5)、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李广被誉为“飞将军”,后成为典故,“七绝圣手”王昌龄就写有“但使龙城飞将在”。 C、“揖”“拜”为古代礼仪,周亚夫身在军营对皇帝只“揖”不“拜”,可见其刚正不阿。 D、后世将李广作为善射之人的代称,梁山好汉燕青就是因箭术高超而得名“小李广”。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做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节选自马南邨《不求甚解》)

    材料二

    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说,我们学地理、学化学,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上所记着的事项本身,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还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句式的式样、描写表现的方法等,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作国文功课学习过。

    (节选自夏丏尊《怎样阅读》)

    材料三

    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

    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读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提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节选自《读书方法指导》)

    (1)、以上三则材料主要是围绕读书的哪些方面展开论述或说明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提倡学习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提出读书时要虚心,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B、材料二中“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的“专”字去掉不改变原句意思。 C、材料三第二段采取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D、这三则材料在表达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材料一属于论述性文字,材料二、三属于说明性文字。
    (3)、以下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录”与“单元导读”,请你结合材料二、三,谈谈学习本单元为什么“要重视朗读课文”?

  • 9. 阅读韩石山的《想起母亲就想哭》,完成下列小题。

    想起母亲就想哭

    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地不屑。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年9月10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情            节

    “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2)、文中多次提到母亲讲的“学好,甭惹事”,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
    (3)、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一见面,她冲我笑笑 , 眼里就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着,低头往我怀里

    (4)、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5)、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画线句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

    我心里暗笑他迂腐;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八、作文

  •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时光,太匆匆,它仿佛水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流过,无声无息,渐行渐远……而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拼搏过,哀伤过,快乐过,感动过的瞬间,如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开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鲜艳的亮色。

    请以“开在记忆里的花朵”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600~800 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