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23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29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大生纱厂的创办者是(    )
    A、卢作孚 B、张謇 C、侯德榜 D、荣氏兄弟
  • 2. 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属于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是(    )
    A、 B、 C、 D、
  • 3. 观察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表》,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年

    689家

    33亿

    27万多

    1920年

    1795家

    50亿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C、民族工业打败了外国资本 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 4. 孙中山指出:“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见。”以上论述(   )
    A、肯定实业救国思想的积极意义 B、批评实业救国存在的不足之处 C、强调共和是实业救国的前提 D、探讨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 5. 民国之初,正式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这主要体现出(   )
    A、科学思想 B、崇洋思想 C、爱国思想 D、平等思想
  • 6. 他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他是(   )
    A、张謇 B、张之洞 C、卢作孚 D、侯德榜
  • 7. 状元实业家张謇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社会思潮是( )
    A、实业救国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和平建国
  • 8. 1912年时中国社会习俗发生的巨大变化有( )

    ①女子缠足    ②男子剪掉辫子
    ③全国流行西餐、西式婚礼    ④废跪拜礼,行鞠躬、握手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②④
  • 9.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辛亥革命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10.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多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A、民主政治进程 B、民族工业发展 C、新式教育出现 D、社会生活变化
  • 11. 《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张謇 D、左宗棠
  • 12. 服饰是时代的外衣。如图是《1917年宋氏家族合影》体现当时的服饰特点是(    )

    A、朴素单调 B、中西合璧 C、彰显个性 D、等级森严
  • 13.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4.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A、社会生活的变化 B、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主政治的进程
  • 15. 风俗的变迁与社会政治革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A、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B、剪发兴,辫子灭 C、“先生”兴,“大人”灭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 16.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 17. 1897安事年变张謇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由此弃官经商,开始倡导(   )
    A、维新变法 B、民主革命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 18. 近代中国涌现出很多著名实业家。其中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带领更多中国人走向“实业救国”道路的实业家是(    )
    A、张謇 B、荣宗敬 C、卢作孚 D、侯德榜
  • 19. 辛亥革命后称谓上以“先生”“君”取代“大人”“老爷”,这表明辛亥革命后(    )
    A、摒弃崇洋逐新观念 B、社会习俗有了新变化 C、封建制度已经结束 D、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 20. 下图是民国时期的海报,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社会风俗的新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B、大部分国人采用西方生活方式 C、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 D、中西文化习俗共存共容
  • 21. 状元实业家张謇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社会热潮是(    )
    A、实业救国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和平建国
  • 22. 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驻在南京的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对他们遇到的所有仍然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这说明(    )
    A、习俗的变化与政治活动密切相关 B、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影响不大 C、社会习俗的变化总是带有强迫性 D、英国外交官的描述不符合史实
  • 23. 阅读下面的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企业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 24. 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大生纱厂。他是(    )
    A、张謇 B、侯德榜 C、詹天佑 D、荣宗敬
  • 25. 民国初年,北大教授辜鸿铭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时尚 C、清朝政府重用留学人员 D、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 26. 下图展示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图中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不包括( )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外国人在华创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冲击 D、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 27. 1914-1919年间,我国面粉业等轻工业增长十分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分裂 B、中国民族资本实力雄厚 C、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二、材料分析题

  • 28.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近代泰州民族纺织巨子刘国钧经营大成纺织公司时曾使用过的商标,商标图案上方的蝴蝶,取谐音“无敌”之意,商标整体取“无敌于地球”之意。

    ——摘编自《大成公司档案史料文献》

    材料二: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它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千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成公司商标蕴含的企业文化精神反映了近代中国哪种经济思潮?甲午战后,在这种思潮的感召下,弃官从商的南通“状元实业家”是谁?
    (2)、根据材料二,归纳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1912~1920年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代”之说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1914年前,面粉每年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越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2485万吨, 增加了59倍以上。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也由484万余枚增至124.8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

    材料二: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1921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1922年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和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遇到了萧条的厄运。1922年6月,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份减少至40%。1922-1926年,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先的近30家减至十几家。

    (1)、材料一反映出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是什么?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说明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 30. 社会发展推动家庭变革,良性的家庭变革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薯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盂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的问题。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改变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家庭观念在近代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 31. “中国梦”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国之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阅读下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示意图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在“3”这段时间(1912-1919年),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