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29 类型:复习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答谢中书书》《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A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B 。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是( )A、急湍甚箭 素湍绿潭 B、有时见日 有时朝发白帝 C、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D、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沉鳞竞跃(鱼) 鸢飞戾天(鹰) B、四时俱备(都) 水皆缥碧(都) C、泉水激石 (冲击) 飞漱其间(冲荡) D、略无阙处(同“缺”,缺口) 窥谷忘反 (反复)(4)、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的鸣叫声。 理解:描写的是林间清晨的生物活动。猿鸟的乱鸣,破坏了山间宁静的氛围,令人心头生乱,烦恼不已。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自己的名利心;忙于俗事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理解:这一句流露出作者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C、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冬春的时候,就会有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理解:“回清”为动,“倒影”为静,写出了三峡春冬之时水流的形态多样、动静咸宜的特点。(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三位作家的文章里都蕴含了对“山川之美”的理解,请你从中(山、水、草木、动物……)任选一个方面,概括一下美的山川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并至少从两个不同的文段中,引用句子作为佐证。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与元微之①书(节选)
白居易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 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②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 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④尘念,此际暂生。
【注释】①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贬为通州司马。②殚:尽,全。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流水周于舍下 (周:环绕) B、胜绝第一(绝:消失) C、去我万里 (去:距离) D、此际暂生(际:时刻)(2)、下列句子都省略了一个虚词,请根据文意依次填入,正确的选项是( )① 置草堂 ②飞泉落 檐间 ③封题 时
A、之;于;因 B、于;之;因 C、因;于;之(3)、下面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给好友写这封信是因为担心朋友长时间收不到信而为他忧心。 B、白居易因为喜欢庐山的风景在那里建了一间屋子,经常去那里住一段时间。 C、文章最后一句话表现了白居易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D、“山猿古鸟,哀鸣啾啾”与我们学过的《答谢中书书》一文中“猿鸟乱啼”所选景物一致,表达情感也一致。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建中靖国元年,坡自儋北①归,居阳羡。邵氏为坡买一宅,坡倾囊仅能偿之,夜与邵步月,偶至西村,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软②?吾将问之。”遂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其故,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即命取屋券② , 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④。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湍将袭楼,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⑤ , 吾侪⑥小人,当效命与之。”率其徒持畚锸⑦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 , 城不沉者三版⑧。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⑨以守,卒全其城。
【注释】①儋(dān)北:东坡曾被贬为琼州别驾,治所在儋州。②欤:表示反问,跟“吗”或“呢”相同。③屋券:房契。④直:通“值”,这里指金钱。⑤涂潦:洪水。吾侪(chái) :我们。⑦锸(chā) :锹。⑧版:筑墙用的夹板。⑨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坡自儋北归/自富阳至桐庐百许里(吴均《与朱元思书》) B、湍将袭楼/素湍绿潭 (郦道元《三峡》) C、轼庐于其上/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D、偶至西村/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2)、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 B、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 C、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 D、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
(4)、本文表现了苏东坡的哪些美德?请结合上文加以分析。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沧浪亭记①(节选)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废 , 无所归。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②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③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④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⑤。……构亭北碕,号“沧浪”焉。……予时榜小舟,幅巾⑥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⑦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⑧ , 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注释】①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五代末为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别墅。庆历年间为苏舜钦购得。②崇阜(fù):高山。③并水:沿水而行。④杠:独木桥。⑤亏蔽:遮映。⑥幅巾:头巾,这里泛指轻便衣服。⑦汩汩:沉浮。⑧磨戛:折磨。
(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废”的本意是“停止,不再使用”,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废”为“废黜,放逐”之意。 B、成语“画虎类犬”中“类”是“像”的意思,以此类推,“不类乎城中”中的“类”也可以解释为“像”。 C、“东趋数百步……”和“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行走”的意思。 D、“其地益阔”中的“益”有“增加”“好处”“更加”“富足”“渐渐地”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更加”之义。(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B、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C、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D、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4)、请结合文章内容和材料,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与苏轼有何相似之处。(链接材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A、直视无碍/争高直指 B、有时见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天下独绝/绝巘多生怪柏 D、横可上蔽/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选出下列加点的“自”意义不同的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自三峡七百里中 C、屠自后断其股 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4)、翻译下列句子。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6.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③ ,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chōng):夕阳。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 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 C、相与步于中庭 步:散步 D、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古来共谈
②五色交辉
③四时俱备
④夕日欲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甲)文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4)、(甲)(乙)两文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8.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乙)江水又东,径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 , 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 , 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冷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④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径: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③乘奔御风 () ④沿溯阻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甲)文最后一段中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4)、西陵峡是三峡的一部分,请你阅读(甲)(乙)两篇文章,说说西陵峡拥有三峡中的哪些特点?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班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②进贤冠③ , 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④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节选自袁宏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①盖:车盖。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②挂:这里表示放弃的意思。③进贤冠:古代冠名。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④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来共谈/天山共色 B、四时俱备/风烟俱净 C、欲界之仙都/解衣欲睡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语段(一)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有何作用?(4)、语段(一)(二)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 比较阅读语段一和语段二,完成小题。(语段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语段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各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 歇:消散 B、夕日欲颓 颓:坠落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阅读语段二,结合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4)、语段一和语段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11. 阅读令仪被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①也,长厚不忤物② , 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注)①市井人:生意人。②忤物:这里是得罪人的意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是( )A、如其欲与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汝素寡悔/素湍绿潭 C、得十千足以衣食/一狼得骨止 D、卒为良民/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谓 曰 尔 贫 甚 夜 负 十 千 以 归 恐 为 人 所 诘。
(3)、结合文段,请说说于令仪是一个怎样的人。12. 阅读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风烟俱净
互相轩邈
泉水激石
(2)、翻译下列句子。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描写山水,从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等多方面进行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景。 B、文章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鄙弃功名利禄、厌倦官场政务的思想情绪。 C、文章按总分结构安排,“分”的部分先写山后写水,围绕“独绝”二字展开。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听觉角度来描写山林美景。13.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C、每至晴初霜旦 待君久不至 D、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2)、下面的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会因为快而生病。 B、或王命急宣——有的人急忙宣布皇帝的命令。 C、不见曦月——看不见月光和日光。 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青寒肃杀。(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总体描绘三峡的形势。先写了山势之高耸,再写其连绵不断。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写出了三峡春冬季节的景物特点。 D、文章后三段是具体描绘,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出了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各个季节不同的自然景象。14.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晋文公攻原① , 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注)①原:原国 ②卫:卫国
(1)、解释文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①遂与大夫期十日②遂罢兵而去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攻原得卫者,信也。
(3)、如何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 , 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⑤ , 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侪:同辈,同类的人。③锸:锹。④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⑤岁夫:明年的夫役。
(1)、解释下列加点词。沿溯阻绝(《三峡》)
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轼诣武卫营
卒全其城
(2)、翻译下列句子。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苏轼在洪水泛滥之际,采取了哪些措施?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16. 阅读(宋)太祖时,以李汉超为关南巡检使捍北虏与兵三千而已。然其齐州赋税最多,乃以为齐州防御使,悉与一州之赋,俾①之养士。而汉超武人,所为多不法,久之,关南百姓诣阙② , 讼③汉超贷民钱不还,及掠其女以为妾。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徐问曰:“自汉超在关南,契丹入寇者几?”百姓曰:“无也。”太祖曰:“往时契丹入寇,边将不能御 , 河北之民岁遭劫虏,汝于此时能保全其资财妇女乎?今汉超所取,孰与契丹之多?”又问讼女者曰:“汝家几女,所嫁何人?”百姓具以对。太祖曰:“然则所嫁皆村夫也。若汉超者,吾之贵臣也 , 以爱汝女则取④之,得之必不使失所。与其嫁村夫,孰若处汉超家富贵?”于是百姓皆感悦而去。太祖使人语汉超曰:“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乃赐以银数百两,曰:“汝自还之,使其感汝也。”汉超感泣,誓以死报。
(选自宋朝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俾:使。 ②阙:宫殿。 ③讼:控告。 ④取:同“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悉与一州之赋
徐问曰
边将不能御
河北之民岁遭劫虏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以 李 汉 超 为 关 南 巡 检 使 捍 北 虏 与 兵 三 千 而 已
(3)、翻译句子。①若汉超者,吾之贵臣也。
②太祖使人语汉超曰:“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
(4)、李汉超身为边将,虽有抵御契丹,保全百姓资财妇女之功,但也有“贷民钱不还”和“”之过。(请用文中词句填空)(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李汉超“感泣”,发誓以死报效宋太祖的原因。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沿溯阻绝
②属引凄异
③不及返顾
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2)、请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标二处)土 人 新 以 木 板 循 岩 为 室 曲 直 高 下 随 岩 宛 转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① , 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③ , 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 , 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本文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注释)①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停两处)。往 来 遥 观 者 常 若 雾 露沾 人 窥 深 悸 魄
(2)、解释下面加点词字的意思。略无阙处
良多趣味
素气云浮
鼓若山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4)、(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5)、请概括(甲)文长江的夏水与(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不同之处,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自七月发信后,未接诸弟信,乡间寄信,较省城寄信百倍之难,故余亦不望。然九弟①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有于我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九弟:曾国荃,字沅甫,号叔纯,是曾国藩的三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人称“曾老九”,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负势竞上 上:
鸢飞戾天者 戾:
故余亦不望 故:
人谁得而御我哉 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 B、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 C、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 D、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
(4)、甲、乙两封书信“说话”在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0.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 ②军霸上 ③改容式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2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年且九十() ②杂然相许() ③始一反焉()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智叟的疑问都流露出他们对移山过程必须解决的难题的关心和关注。 C、操蛇之神的“惧”侧面突出了愚公移山的紧定信念和恒心。 D、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大山,不仅没有损害愚公形象,反而使愚公形象更加高大求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的美好愿望。2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乎 ②父命之 ③以顺为正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语言流畅,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感染力,对于后代的散文有较大的的影响。 B、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所以他们是大丈夫。 C、做大丈夫,首先要是个仁者,要有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怀,要有以天下人为亲的伟大情怀,居住在天下最大的居所--“仁”里。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相近。2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列精子高窥井
列精子高①听行②乎齐湣王③ , 列精子高著束布④衣,白缟冠,颡推之履⑤ , 特会朝⑥而袪步⑦堂下, 谓其侍者曰:“我何若?”侍者曰:“公姣且丽。”列精子高因步而窥于井,粲然恶丈夫之状也。喟然叹曰:“侍者为吾听行于齐王也,夫何阿哉?又况于所听行乎?万乘之主,人之阿之亦甚矣,而无所镜,其残亡无日矣!孰当可而镜其唯士乎人皆知说镜之明已也而恶士之明己也。镜之明己也功细,士之明己也功大。得其细,失其大,不知类卫。
——《吕氏春秋》
【注释】①列精子高:战国时贤人。②听行:听信。③齐湣(mǐn)王:齐国国君。④束布:练帛。⑤颡推之履:敞履,粗劣的鞋子。⑥会朝:这里指黎明。⑦祛步:撩起衣服走路。
(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步而窥于井(于是) B、粲然恶丈夫之状也(丑陋) C、其残亡无日矣(丢失) D、不知类耳(类比)(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孰 当 可 而 镜 其 唯 士 乎 人 皆 知 说 镜 之 明 已 也 而 恶 士 之 明 己 也
(3)、说说列精子高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4.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孙亮①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渍④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⑤ , 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⑥。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注释】①孙亮:孙权的儿子,很小就做了三国时东吴的皇帝。②黄门:宦官。③中藏:宫中仓库。④渍:浸、蘸。⑤藏吏:管理仓库的官吏。⑥服:认罪。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B、向求,实不敢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此易知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令破鼠矢/国破山河在(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
(3)、孙亮是如何判断老鼠屎是黄门刚放入蜜中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5.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年且九十 ②杂然相许 ③惧其不已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高大,突出移山的任务艰巨,为下文愚公移山等情节做铺垫。 B、文中穿插京城氏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C、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的目标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D、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不怕吃苦,敢于斗争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26. 文言文阅读(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节选自《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乙)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
(注释)①络:用绳子编的网兜。
(1)、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a.军中不得驱驰
①鞭马前进。 ②驱逐。 ③行进。 ④逼迫。
b.广驱骑腾而上胡儿马
①短时间。 ②猝然;突然 ③始;初。
(2)、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①天子为动
②已而之细柳军
③以故得脱
④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②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4)、细柳营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含义丰富,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5)、周亚夫和李广都是“真”将军,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2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①问曰:‘天下恶②乎定?’吾对曰:‘定于一③。’‘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④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⑤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⑥ ,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⑦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卒然:通“猝”,突然。②恶(wū)乎:怎样,如何。③一:统一④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⑤悖(bò)然:此处形容禾苗蓬勃生长的样子,⑥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⑦由:通“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委而去之
②亲戚畔之
③语人曰
④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线划开(限断2处)。天 油 然 作 云 沛 然 下 雨 则 苗 悖 然 兴 之 矣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4)、甲、乙两文表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请结合两段文字内容分别做简要分析。28.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是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请写出他的一句名言(本文之外的):。(2)、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划线字。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列举了六个事例,意在说明个人要成大器、担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B、第①段中的“故”字引出后文,表明从六个事例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 C、第②段从正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论证了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D、首先列举六个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29.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甲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甲文中,身为儒家的孟子,批判的是家的错误言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乙文中“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符合孟子心中“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结合文章,任选一人来说一说。30.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小题。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给下列句中的画线字标注读音。①征蓬出汉塞 ②沿溯阻绝
(2)、下列句中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告奋勇 B、良多趣味 思忖良久 C、沿溯阻绝 相沿成俗 D、属引凄异 纯属虚构(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两文同是借景抒情,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心情也有所不同。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王右丞话表边关浑壮 郦道元绘三峡美景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