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11 北洋政府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2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 2. 1915年12月22日晚10时,省府重要文武官员39人集中于五华山光复楼都督府,举行秘密会议,由唐继尧主持歃血为盟,誓言拥护共和,兴师起义,誓灭国贼,万苦千难,舍命不渝。随后,原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发表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伐。其目的是(    )
    A、反对帝制复辟 B、阻止军阀混战 C、抗击日本侵华 D、实现东北易帜
  • 3. “左图右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研究(    )

    A、武昌起义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转战陕北
  • 4. 关于下面两幅图反映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②袁世凯在列强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果实图谋复辟帝制

    ③由图一到图二情形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④中华民国的成立根本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5. 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遇刺

    ④袁世凯称帝

    A、④②③① B、④②①③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 6. 下列历史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 7. 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孙中山由此开始看清袁世凯的真面目,并毅然发动了(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 8.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晚清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9.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这一格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 10. 根据表所示数据和所学分析,可知当时(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一战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B、西方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C、军阀割据混战造成严重灾难 D、广大农民响应号召积极参军
  • 11. 孙中山发表的《讨袁宣言》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孙中山讨伐袁世凯是因为袁世凯(    )
    A、继任总统 B、武力镇压国民党 C、复辟帝制 D、接受“二十一条”
  • 12. 《建国方略•自序》写到:“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政,其为毒之烈,较之前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作者强调的是(    )
    A、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B、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13.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写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他强调的是( )
    A、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B、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14. 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 15. 袁世凯死后,中国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主要军阀派系和主要头目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直系——冯国璋 B、皖系——段祺瑞 C、奉系——阎锡山 D、滇系——唐继尧
  • 16.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家法制得到健全 C、阻碍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 D、加快国内和平局面的到来
  • 17.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下列史实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下诏退位 C、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8.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告独立,发动护国战争,护国军北上讨袁的原因是(    )
    A、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D、袁世凯复辟帝制
  • 19. 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领导了一场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    )
    A、黄花岗起义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 20.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其中占据我们广西的桂系军阀是(    )
    A、张作霖 B、唐继尧 C、段祺瑞 D、陆荣廷
  • 21.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里的“民贼”是指(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袁世凯 D、张作霖
  • 22. 1913年春,宋教仁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经过查证,杀害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是袁世凯。“宋教仁案”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美日争夺中国的斗争 D、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矛盾
  • 23.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加强专制统治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逼迫清帝退位 B、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C、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改组内阁
  • 24.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闹剧仅仅维持了83天,就在四面楚歌中失败了,这充分说明(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朝统治的腐朽没落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革命党人实力强大
  • 25. 1924年,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实在是一个假民国。”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  )

    ①封建专制思想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②北洋军阀在政治上仍然实行独裁专制统治

    ③中国民族工业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的机会

    ④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 26.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A、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 C、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 27. 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②“宋案”发生

    ③护国战争

    ④二次革命

    ⑤军阀割据

    A、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⑤③
  • 28. 某班同学举办辛亥革命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维护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
    A、武昌 B、云南 C、南京 D、东京
  • 29. 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以段祺璃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A、救亡图存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军队建设
  • 30. 为了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和他的哪位学生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事宜(    )
    A、蔡锷 B、唐继尧 C、李烈钧 D、冯国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