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2021届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28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国语》记事起自西周中期,下讫春秋战国之交。其中《国语·鲁语下》记载: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又《礼记·王制》记载有“命卿制度”。“大国之卿命于天子”,诸侯能组建几个师,天子才委任几个卿,据此可知 ( )A、中央集权制得以确立 B、周朝统治得到有效维护 C、礼乐征伐已自诸侯出 D、天子拥有军队的指挥权2. 美国学者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中指出:“中世纪的远东,对于药品、食物、香料以及焚香等物品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换句话说,滋补身体之物与怡养精神之物之间,魅惑情人之物与祭维神灵之物之间都没有明确的区别”。这主要折射出唐代 ( )A、对外贸易繁盛 B、民众生活的丰富 C、医药水平较高 D、兼容并包的气度3. 当前史学界一些学者反对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观点,认为宋元时人论“田制”,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指“并田制”,不独宋代没有:另一种是指各种土地政策、法规,宋代也有。较早提到“不抑兼并”的宋人王年,只是说宋初而不是说整个宋朝都“不抑兼并”。据此可知 ( )A、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并不客观 B、抑制兼并仍然是宋代政坛的主流思想 C、史学争议往往导致无法获得历史真相 D、史学争鸣有助于对历史真相的再认知4. 如图,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约合23亿元成交;2010年11月11日,在伦敦Bainbridges33拍卖行,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最后以5541亿元拍出,是当时全球最值钱的十大文物中价值最高的: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港元的天价,刷新了香港瓷器拍卖史上的最贵纪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瓷器的经济、使用价值远大于文化价值 B、粉彩瓷器开始于康熙,顶峰于乾隆时期 C、艺术品的天价是人类创造力和审美的物化 D、拍卖成交的天价瓷器均来自于官窑的精品5. 有学者认为:“明制是‘有卿而无公’,明朝政府既是一个无头政府,又是一个多头政府”下列最能佐证此观点本质的是 ( )A、太监掌握政府的决定权 B、巡抚变为省级行政长官 C、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D、内阁有参与决策的权力6. 魏源在《海国图志》写道:“二十七部西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予议之人亦由先公举,可不调周平?”。材料反映出貌源 ( )A、十分推崇美国的民主制度 B、对政治的度层面有所思考 C、“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D、改变了器变道不变的文场7. 下表是“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目变化状况,这一变化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项目
战前
战后
棉纺厂
22家
64家
纱锭数
70余万枚
222余万枚
缫丝厂
170多家
430多家
面粉厂
40多家上
120多家
A、出现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准备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D、使工人阶级队伍逐步发展壮大8.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是近代中国社会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两对基本矛盾中派生出来的一对矛盾,是在反帝反封建要求下产生的。二者的并峙表现出不同一性中的同一性,其中“同一性”主要是指 ( )A、为沉沦中的中国寻求新出路 B、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 C、在社会变革方式上渐趋一致 D、源自于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9.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重要活动,对以下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35年12月17日
瓦窑堡会议
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7年2月9日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
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
A、中共不断纠正党内的右倾和“左”倾错误 B、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政策调整 C、民族危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中共在民族危机关头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10. 在1953-196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把所有制形式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实行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此举旨在 ( )A、把资本家改造成为劳动者 B、以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将私营经济纳入计划体制 D、为“一五”计划创造条件11.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史称“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上海等地,深刻地阐发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史称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表明邓小平( )A、 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 B、十分关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C、对社会主义本原的认识逐渐成熟 D、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二、材料分析题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晋时期常有“水旱为灾",“郡国大旱煌”,民多流亡,《三国志》记载“黄巾起,避难南方"、“遭天下乱,避难交州"。江南地区气候条件的变迁,使得中原士民不再视之为“暑湿”“瘅热之地,气候环境的改善,也让中原先进农耕技术可以迅速移用推广、加之地多人少,因而比较容易获得土地。还应看到,农耕民在不得不迁徙时,往往倾向于选择脱离政府强力控制之地。一旦脱离控制,他们可能激发出惊人的生产积极性和文化创造力,经历“八王之乱”后,水嘉元年(307年)又出现“水嘉南渡”。永嘉南波”及其之后的移民运动,进一步把中原文化传统的精华传向南方,从而使南方逐渐继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统。
——摘编自王子今《“铜驼”象征征与汉晋南迁的移民运动》
材料二 至晚在18世纪后期,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已经通过海洋贸易确立联系,由中国海产消费市场驱动的捕捞海参、砍伐檀香木及猎取海豹皮等活动,在南太地区迅速蔓延,中国与南太地区的联系绝不仅限于海上贸马这种相对间接的形式,也没有止步于沿海地区。突如其来的淘金热热瞬间改变了内陆的魅力。1852年,澳大利亚本迪戈金矿出现了1500名华人矿工,随后部分有经验的华人矿工被带到新西兰。19世纪80年代后南太平洋各地淘金热因资源枯竭而偃旗息鼓。华人也凭资本而非劳动力开发内陆资源。1868年,广州人周详移民至新西兰,他利用当地原始森林里长的毛木耳,创立了新西兰木耳产业,然后用木耳产业的盈利投资建立黄油产业。1887年他开办了三家黄油厂和一家奶油厂,其中最大的一个仅建造和装备费就高达3700英镑。华人移民有力地推动联系。但华人在海外倍受排斥和歧视,在西方世界长期存在所谓的“黄祸论:
——摘编自费晟、毕以迪《近代华人移民与南太平洋地区复合生态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晋南迁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与南太地区联系过程的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人两次南向移民给政府施政带来的启示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人民军队人数的变化
年代
人数
年代
人数
1927年8月1日
约3万
1945年9月(正规军)
130万
1933年9月
约33万
1945年9月(民兵)
220万
1936年10月
约3.8万
1949年12月
530万
1937年7月
7.44万
1952年初
627万
——摘编自百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人民军队人数的变化”,从任意两个时段,报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明初实行海禁政策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沿海居民“连结为乱”,入贡国家日渐减少,如自弘治元年至弘治六年,自广东入贡的海外国家仅占城、暹罗各一次。不过,私人海外贸易却逐渐发展起来,加上倭寇屡打不绝,明政府逐渐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不久又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建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后,“倭渐不为患”。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据估计,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72年间,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共计约3.53亿两。贵重的硬木(红木)大致是隆庆年间大量进入中国的,硬木家具获得了收藏行业的高度追捧。东南沿海不少渔民和商人开始在东南亚一带定居。
——摘编自《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绝响“隆庆开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关”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隆庆开关”的积极影响。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张之洞(1837—19092,1889年12月任湖广总督,开启了十九年的督鄂经历。他在工业、交通、军事、教育等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1890年,在湖北筹建汉阳铁厂、汉阳枪炮广(湖北兵工厂)等,创建两湖书院。“汉阳造”成为中国近代军工最有代表性的名词,军阀混战和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大量使用“汉阳造”。1891年,湖北织布厂、汉阳铁厂开工兴建,设方言商务学堂、湖北舆图总局。1893年,设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1895年,筹练自强军,扩充湖北枪炮厂,设武备学堂。1897年,卢汉(京汉)铁路借用比利时款项。1898年,创设汉口商务公所、制麻局,撰《劝学篇》,派学生游学日本。1899年,修武昌南北江堤,设农务局。1901年,设学务处综理湖北全省学堂事务。1902年,在武汉大修堤防,使武汉逐渐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1905年,京汉铁路建成,筹设川汉铁路于武昌,使武汉成为九省通衢之城。1906年,开办湖北印刷局。张之洞成就了武汉,被后世称为“武汉城市之父”。
——摘编自《督鄂年谱》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督鄂期间的举措。(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之洞督鄂期间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