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28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并众封功臣谋士,尚父被封于营丘,曰齐。据此可知,分封制 (    )
    A、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 B、有助于笼络异姓权贵 C、确保西周统治长治久安 D、与宗法制度相辅相成
  • 2. 汉初,统治者推行“黄老之学”,主张君主无为而治,但在具体治理过程中,“又援名、法入道,借用阴阳之家框架,重视儒家的伦理教化。”可见,汉初的“黄老之学” (    )
    A、为董仲舒改造儒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B、推崇虚静无为,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 C、认识到建立统一王权政治的必要性 D、主张兼收并蓄,推动了儒家思想复苏
  • 3. 宋朝官府将商铺、手工业及其他服务性行业,均按行业登记在册,相关人员必须加入各行会,否则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各行都有行头或行首、行老,负责安排行户向官府提供官服需要的物品及工役,还负责制定货物价格。这表明各行会的设立 (    )
    A、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 B、加重了工商业者的负担 C、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工商业公平竞争
  • 4. 明英宗时,首辅李贤以善于进言和敢言著称,但考之史实,特别是从他自己所著的《天顺日录》中可以看出,李贤之所言大都不是主动地进言,而是皇上有所询问则言之,即使有所进谏,亦是帝意所属。这反映出明代 (    )
    A、内阁不具有合法性 B、阁臣对皇权的依附性 C、中央行政效率低下 D、官僚政治集团的腐朽
  • 5. 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时间

    认识

    清末

    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

    民国成立后

    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

    1930年前后

    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A、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 B、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鸦片战争的评价 C、文字史实带有主观因素 D、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
  • 6. 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 (    )
    A、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B、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 C、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 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
  • 7.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齐齐哈尔市市长的朱光在《齐齐哈尔工作简单介绍》报告中说:“我们占领齐市后,能否保确保,尚难肯定。故主要工作应是宣传党的各种政策,接收和掌握政权,镇压反动,肃清市里的反动残余武装,使市民复业、复工、复学,安定秩序。”该报告 (    )
    A、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 B、表明东北成为解放战争的大后方 C、为中共中央工作中心转移积累了经验 D、体现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愿望
  • 8. 下表所示是1951年7月5日国家领导人刘少奇的讲话内容(部分)。据此可知,刘少奇 (    )

    1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过渡所需要的时间”将很长

    2

    应当使新民主主义的各种经济成分各得其所,都得到发展

    3

    经济得到恢复后,应以主要力量发展农业、轻工业以及必要的军事工业,然后建立重工业

    A、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B、强调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具有紧迫性 C、坚持务实的态度来发展国民经济 D、主张中国应迅速确立计划经济模式
  • 9. 近代哲学家格罗特认为,在公元前5世纪,智者的职业是训练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担当、追求和成功,“无论是于私还是于公”,他们带来的知识及对好的演说要素的理解,都对青年人起到了人格榜样的作用。由此推知,智者的职业活动 (    )
    A、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勃兴 B、重点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 C、迎合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需要 D、体现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 10. 19世纪末,德国的政党体系与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于是,一种罕见的分权现象出现了:虽然议会、政府和皇帝并立,但皇帝不像在联邦国家中那样有作为领导权的代表,而是作为掌握特别军事指挥权的人物。这一现象 (    )
    A、  体现了军国主义色彩 B、表明德国联邦制徒有虚名 C、践行了分权制衡原则 D、阻碍了议会民主制的发展
  • 11. 有学者描述欧洲某文化流派时说:“他们留着长,不修边幅;他们厌恶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他们一般对工业化持反对态度,向往自然,把自然看成一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该文化流派 (    )
    A、反映了一战后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批判了天主教禁欲主义观念 C、表达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精神诉求 D、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 12. 下表所示是2020年4月世界组织的相关报告(部分)。这可以用来说明当今世界 (    )

    世界组织

    报告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经济增长正在遭受严重的打击,全球首次出现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同时衰退的情况,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

    世界贸易组织

    迄今已有80个国家和关税区因新冠疫情而实施出口禁令或限制,秘书处绝不对其成员采取贸易便利和限制清单等措施的权利作出判断

    A、发达国家主导地位被严重动摇 B、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艰难性 C、进行经济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 D、传统国际经济秩序难以维系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斯拉夫鉴于此前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不仅未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引起经济紊乱和社会动荡,于20世纪70年代初实行以稳定经济为目标的调整,将自治制度进一步推到“联合劳动”阶段,确立了以联合劳动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同时,南斯拉夫将国家的经济职能作为“逐步消亡”的对象,致使宏观调控处于无政府状态,并把生产资料管理权从国家转移到直接生产者手中,建立起以社会所有制为基础的自治制度。但是改革对南斯拉夫的社会经济发展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国民经济缺乏统一的计划指导和协调,宏观失控的现象并未得到遏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情况更加恶化,经济发展急剧下跌,进入低谷。

    ——摘编自张德修《东欧经济概论》

    材料二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首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改革在农村取得初步成效,为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且对城市经济体制形成很大的冲击,这在客观上要求加快城市改革的步伐。此外,政府对国民经济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化,这种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新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既强调市场的调节作用,又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同时,中国立足于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生产力水平多层次的实际,逐渐建立并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形式。整体上看,中国的改革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赵建萍、唐小果《中国和南斯拉夫经济体制改革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与南斯拉夫经济改革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与南斯拉夫经济改革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与南斯拉夫经济改革的历史启示。
  • 14.     材料  清朝武举制度沿袭明朝旧制,数百年来未有大变化。武举考试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相当于文化考试,外场是武举制度的核心,内容以骑射为主。及至晚清,冷兵器时代逐渐走向终结,清朝武举制越来越不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部分清廷官僚认识到西方先进武器的威力。同治八年(1869年),丁日昌首次向清廷提出改革建议。直到甲午战败改革武举制成为清廷士大夫和官僚的普遍共识,尤其是张之洞的建议得到清廷内部比较普遍的认同。其改革要点有三:应考人员来源仅限于“营伍”等专业军事场所,年龄不得超过25岁;将武营、武学、武科三者合一,制度建设与精神建设双管齐下;将武举制考试内容扩展为枪炮施放、操练技艺、测算制造三项,分三场进行,择优录取。1901年,清廷正式废除武举制。武举制改革成为近代中国追求富国强兵道路上的一盏灯火。

    ——摘编自孙璐《论晚清武举改革思想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武举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晚清武举制改革的积极影响。
  • 15.     材料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继承了沙俄时期开发北极地区的已有成果,制定了统一管理的国家计划,重点关注对国家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北方海路(西起喀拉海峡,东至白令海峡的航段和水域)。为拓展北方海路的运输规模,苏俄政府组建北海航线委员会,负责运输货物和开发航线。1928年后,该委员会除了从事贸易活动外,还积极开展工业建设,负责将西伯利亚地区的谷物、木材加工品和渔产品等物资运往其他地区,并实现了北欧与远东间的定期航行。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加快推进北方开发计划,除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在极地航空与破冰船舰队建队设、能源开发与工业建设、陆路交通运输网建立等领域取得了全新发展。北极地区工业“基地”初步形成。二战期间,苏联远东军舰可经过北海航线进入巴伦支海,支援海军在欧洲战场作战。

    ——摘编自叶艳华《苏联时期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开发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前苏联开发北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苏联开发北极地区的意义。
  • 16.     材料  皇甫隆,三国时期魏国人,嘉平年间(249—254年)任敦煌太守。敦煌地处西陲边地,农业生产较为落后。当地多沙地,碱性很大,宜于过水漫灌而不适于滀水灌溉。但当地农民往往“灌溉滀水,使极濡洽,然后乃耕”,结果水干后地块易板结,造成“谷收更少”。皇甫隆到任后,看到当地百姓仍在沿用原始的耕种方式,遂实地考察,因地制宜,亲自教农民采用楼耕法,推广薄水漫浇法。“岁终率计,其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他还下令禁止当地妇女穿羊肠裙(用一整匹布做条裙子,如同羊肠一样盘结在身上,浪费且活动不方便),改穿中原地区流行的简易裙,由此,“西方(敦煌地区)以丰”。时人称赞其“勤恪爱惠,为下兴利”。

    ——摘编自魏明孔《曹魏对金城、河西地区的经营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皇甫隆经营河西地区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皇甫隆经营河西地区的措施的作用。

三、论述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秦汉政治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了很大扩展。除了以往历史学视野下的官僚制、皇帝、监察、政治事件等研究得到进一步开掘外,又开拓了政治学的视角,国体、政体形态,决策机制,行政运作管理体制等也成为学者关注的对象。卜宪群的《秦汉官僚制度》论述了秦汉官僚制度产生的历史前提、渊源和演变,并着重探讨了官僚制度行政运作的基本形式。阎步克的《监察制度变迁史稿》,考察了察举制的变迁及其向科举制过渡的历程,将士人及文化传统因素视为选官制度变迁的动因之一。随着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等大批法律文书的出土,原本研究不足的秦汉法制史也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

    ——摘编自杨振红、徐歆毅《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一个或多个历史时期,自拟一个你认为值得研究的政治议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议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