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八单元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22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明  月  B、捉  育  C、  树  祖 D、  斗  胳
  • 2. 看拼音,写词语。

    líng  lì

    cì  wei

    shùn  jiān

    dàng  yàng

    táo  cuàn

    fú  pínɡ

    nínɡ  shì

    hài  xiū

  • 3. 给下列词语或短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素:①本色,白色;②颜色单纯,不艳丽;③本来的,原有的;④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⑤蔬菜、瓜果等食物;⑥向来,从来。

    不知道        身体    因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山阴道上行走,一路的美景令人应接不暇 B、弟弟的胃口特别好,尤其喜欢吃水果,经常囫囵吞枣 C、爷爷脸上的皱纹,记录了他饱经风霜的岁月。 D、经过老师指点,我才恍然大悟 , 这道题原来是我做错了。
  • 5.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①这句话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我”捕鸟的活动场景。

    ②我也能用这种写法,描写一个活动场景。

    篮球马上就要到篮板前了,只见我方队员车毅一个纵身跳跃,接住了球,他迅速把球传给了常浩,常浩带球冲向篮板,来了一个三步跨栏,只见球从他的手中飞向了篮筐,球进了!

    (2)、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①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表达了“我”内心的悲痛。

    ②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我心里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喜欢。我喜欢倾听春天的声音,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我喜欢凝视草原的辽阔。

    (3)、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几句话写出来。

    宽广的海洋    宽广的领域    宽广的胸怀

    大海广阔无垠,海水是那么的蓝,好像一匹宽阔光滑的蓝绸子,一直铺到天边,海面上一只只海鸥忽飞忽降,仿佛给蓝绸子绣上美丽的图案。

  • 6. 将下面作品的题目,按要求归类。(填序号)

    ①长袜子皮皮  ②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③七色花  ④爱丽丝漫游奇境

    ⑤小王子  ⑥稻草人  ⑦月光手帕  ⑧呼啸山庄  ⑨呼兰河传  ⑩太空越狱

    (1)、用主要人物作题目:
    (2)、用地点作题目:
    (3)、用主要事件作题目:
    (4)、用物品作题目:
  • 7. 把下列鲁迅的名言补充完整。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
  • 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他的原名是。《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 , 文中闰土给“我”讲述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趣事。通过描绘梦境中美丽、幽雅、有趣的故事,表现出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文通过作者回忆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运用对比的手法,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 9. 语文与生活。

    关于读书,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反思自己的课外阅读经历,谈一谈你今后准备怎么做。

二、阅读与理解。

  • 10. 课内阅读。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给这段文字加个小标题:。(不超过四个字)
    (2)、读文中画“——”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我”和闰土初次见面时,闰土的性格特点是
    (4)、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并说说外貌描写的作用。(至少写两点)
  • 11. 课外阅读。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①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举目无亲:

    一见如故: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的句子。
    (3)、你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    )
    A、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萧红文学才华出众。 C、鲁迅与萧红纯洁的友谊。 D、萧红与鲁迅一家相处融洽。
    (4)、读了本文,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 12.  习作天地。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是会发生一些触动我们心弦,让我们为之感动的事情。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的作文,注意把事情写具体,并把自己内心的真挚情感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