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蓝/探    首/起    舰/娓道来 B、栗/抖    灯/统    像/不子孙 C、紧/铁    改/集    意/精竭虑 D、灭/维    形/角    铺/锐不可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泻气        公祭日        摧枯拉朽    抑扬顿挫 B、镌刻        乱篷篷        一丝不苟    杳无消息 C、燥热        美髯公        震聋发聩    笔耕不辍 D、仲裁        舰载机        惨绝人寰    沧海桑田

二、情景默写

  • 3. 古诗文默写。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江船的日行千里侧面衬托江流之急的句子是
    (4)、古典诗歌一如陈年佳酿,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花草渐迷离,崔颢的《黄鹤楼》“”描绘了明朗秀美、草木争荣的风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借花草欣欣向荣传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名著阅读

  • 4. 名著阅读。

    读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班里举行“伟人毛泽东读书经历分享会”,请你讲述一个毛泽东读书(阅读)的经历,并结合下面两段话,说出自己的思考。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又是知识渊博的学问家。读书是毛泽东生命的有机组成那分。

    习近平主席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主席爱读书,他涉猎的书籍,包罗古今中外。

四、综合性学习

  •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有国才有家,人人为大家”请你根据以下材料信息完成任务。

    (1)、任务一:材料中画直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精神生活的品位可大大提升公民的幸福感和价值感。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树立“南阳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去。

    (2)、任务二:2020年9月,南阳迎来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国检,全市上下携手共进,为南阳创文不遗余力。假如9月18日你所在的学校为“创文”开展了很多活动(如图所示),请为校报写一则消息。(要求结构、内容完整。100字左右)

    (3)、任务三:请按照一定顺序说明右侧纪念章画面的内容及寓意。

    南阳市交通道路志愿者纪念

五、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线装书里旧时光

    ①逛街,遇到旧书店,我总会进去看看。常有泛黄的线装书躺在犄角旮旯里,封也软了,纸也黄了,边边角角都有磨损,拿在手里,隐约能触摸到光阴的温度,沧桑中多了柔软,厚重中透出素朴,油墨散尽,唯余纸香。

    ②看着那些竖排的方块字,线订的书,一时间心生恍惚。

    ③线装书是外祖父的最爱。曾经,在乡下,那时候外祖父还在,我还小。外祖父虽是乡野之人,但上过私塾,聪慧且心思灵巧。他不但爱书,而且会拉二胡,会养蚕,会种花,会写毛笔字,闲暇时间还会做一些皮影戏中的人物。外祖母对此颇有微词,嫌他在这些“旁门左道”上花掉了太多時间,于家事无益。他却“一意孤行”,把线装书当宝贝一般,藏在东里间的搁板上,谁都不许碰。

    ④晨昏时光,外祖父会捧一本书,坐在窗边,对着院中的大丽花闲读。时而蹙眉,时而微笑。我不明就里,对外祖父痴痴的样子充满好奇,书中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能使外祖父如此这般模样?

    ⑤有一次,趁外祖父不备,我将两个小板凳摞在一起,踩在上面,踮起脚尖,使劲够搁板上的书,但还是够不着,结果不小心把搁板掀翻了,外祖父的线装书洒落一地,有—本还沾上了污渍。我吓得大气不敢出,一个人乖乖跑到南墙根底下罚站,连晚饭也不敢回去吃。

    ⑥随着外祖父年龄的增大,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最后连看书的力气都没有了,一口气就那样慢慢耗尽,悠悠而去。

    ⑦记得有一次,我去看外祖父,他脸色蜡黄,十分憔悴,半躺在东里间的炕上,小小的炕桌上唯有一碗油灯。他见到我很高兴,朝他睡觉时用的枕头努努嘴。我不知何意,伸手在他的枕头底下摸了摸,摸出一本线装的《本草纲目》。他使劲喘着气,说:“这一本,送给你。”他的笑容里有孩子气的调皮,还有一丝没有精力再看书的失落。

    ⑧我无法言说内心的感受,抚摸着那本线装书,眼泪忍不住落下来。其实,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几个字,只因外祖父爱书,所以我也爱他的那些宝贝书。外祖父喜欢的都是些不当吃不当穿的东西,村里有人说他不务正业,连外祖母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摆弄那些“百无一用”的东西?

    ⑨外祖父只是笑笑,并不辩解。是啊!说什么呢?他的线装书、他的大丽花、他的蚕房、他的二胡,他珍视若生命的东西,其实都是精神上的食粮和寄托。

    ⑩有一年去江南,我在一家狭小局促的旧书店里,看到一本线装书。我忍不住拿起来翻翻,是一本年代久远的药书,繁体字,竖排版,插有白描的花草植物,纸张泛黄,边角起毛,一眼就能看出是经常翻阅的结果,空白处还有簪花小字的批注。一页一页翻过,仿佛折叠起来的光阴被瞬间打开,故园、老屋、外祖父、线装书,一层一层在时光里蔓延

    ⑪光阴流转,多少旧事已尘封如梦。外祖父不在了,外祖母也不在了,就连线装书也很少见了。但我知道,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走多远,骨子里都会有一份别样的牵挂和怀念。有时候,在旧书店里遇到一套线装书,总感觉自己读得不是书,而是外祖父的音容笑貌。

    (1)、请以“线装书”为线索,概括我和外祖父之间的事。
    (2)、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是如何把回忆中的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3)、文章中写外祖母和村里的人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画线句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一页一页翻过,仿佛折叠起来的光阴被瞬间打开,故园、老屋、外祖父、线装书,一层一层在时光里蔓延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岸天鹅情

    蹑手蹑脚地走过一片残雪覆盖的荒草地,张明云举起相机,对准焦距,屏住呼吸,一阵“咔嚓咔嚓”的手按快门声后,黄河岸边那群尽情嬉戏的白天鹅便在镜头中定了格。

    “快来看,多难得的画面!”张明云招呼我来到他跟前:“这是怎样曼妙的场景!(A)或水面撒欢,追逐嬉戏;或耳鬓厮磨,相互梳理羽毛;或亭亭玉立,文静得像睡莲,忽而又扑棱着翅膀扶摇直上……”

    看到这些画面,我竟一时找不出合适的词语来描述——壮观?俗。震撼?滥。空幻?差可近之。

    “哎,可惜还是没有A55。”

    “A55?”我大惑不解。

    “是的,A55,它是一只受过伤的天鹅,曾经颠沛流离,不幸而又万幸。”张明云喃喃低语道。

    一条千里追逐呵护白天鹅的感情轨迹,将张明云与A55黏在了一起。这位在三门峡黄河岸边长大的汉子,打小喝着黄河水,吃着黄河粮,享受着黄河给予的一切,自然也恋着黄河,恋着黄河边的这群“天使”——白天鹅。

    2015年春,一对经过救治的野生白天鹅夫妇在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安下家并孕育了6只小天鹅。几个月后,这些小家伙戴上了环志,其中一只就是A55。从出生那天起,张明云就用照相机观察、记录着一家子的生活。从逐渐褪去灰色的绒毛,再到羽毛慢慢变白,A55与兄弟姐妹们出落得愈发美丽动人。又是一年春天,大批天鹅向北迁徙,A55则与兄弟姐妹们在没有父母的带领下各奔东西了。

    “A55飞走后,卫星定位失灵,无法在回三门峡过冬的天鹅中发现它的身影。于是,我沿着它们北飞的轨迹,到河北黄骅、内蒙古乌梁素海等地寻觅,仍然无果,只得在网上发布消息,希望能够得到好心人的帮助,早日找到流落在外的‘三门峡籍’天鹅宝宝……唉,当时那个急啊!”

    2017年秋,得知A55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包头出现后,张明云惊喜不已,和朋友连夜冒雨驾车前往,终于在包头市南海湿地得以相见。

    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当时,它孤零零地游荡在水塘中,羽色暗淡,体型瘦弱。由于翅尖受伤,翅膀有气无力地扑棱着,却只能在水中打转儿,无法飞起来,悲鸣中流露着孤独和无助——那分明就像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而无处诉说。”回忆此情此景,张明云仍感到心痛不已。

    “我要带它回家!”仿佛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张明云再也不能眼瞅着A55流落在外。经过与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协调,张明云一行办妥了相关手续,连夜开车拉着A55回到了三门峡。

    整个冬天,在野生动物救助站的精心养护下,A55的伤口慢慢愈合了,鸣叫声也越来越响亮,恢复了力量的翅膀在水面上翻飞。看到A55的体格日渐壮实,野生动物救助站打算赶在迁徙季节前将它放归天鹅湖。那几天,似乎为了这次旅途做准备,A55一次次地试飞,热身、跑动、滑行、起飞,几起几落……抑或是对这片故土和朋友的眷恋,它在黄河两岸的湿地踟蹰往返,不愿离去。

    对于A55和伙伴们来说,这片湿地是一个温馨的家园,这里有救助站恩人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有张明云等人的无私关爱,还有好心市民免费提供的“口粮”……(B)在随风起伏的芦苇荡,鱼儿在水中尽情畅游,A__和伙伴们引吭高歌,不时飞掠水面的雉鸡、苍鹭和野鸭也跟着浅吟轻唱,一切在雾气氤氲的冬日里交织回响

    “扑棱棱……呼啦啦……”,终于,A55在宽阔的水面上滑翔出一道长长的闪光涟漪,扶摇直冲向蓝天,随着一道优美的弧线渐渐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咕咕咕……呱呱呱……”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同A55比翼齐飞的,还有它在康复期间结识的侣伴。一段时间以来,两个小家伙在河畔的青草丛昵哝细语,可谓心心相印、琴瑟和鸣。望着康复后的A55和伴侣双双飞向蓝天,张明云既恋恋不舍,又欣慰万分。

    A55飞走后,由于环志脱落,张明云再也没有见到它。“算算时间,它们夫妇俩也该儿女满堂了。我一直想拍拍它们下一代的生活情况。我曾经为找不到A55而伤心惆怅,但后来我就不再找了——你看,它们不都是A55以及A55的下一代吗?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天鹅飞来,因为这里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了。”张明云眺望着远方,动情地说,

    迎着冬日明媚的阳光,张明云抱着相机悄悄地走近一片芦苇荡,争取离这群白色的精灵再近些。奇怪,它们竟然对眼前的张明云视如同类,或昂首挺胸注目良久,或引颈鸣叫以示礼节。“嘎嘎……嘎嘎……嘎嘎……”“克噜……克哩……克噜……克哩……”就这样,一唱一和间,张明云举起相机尽情拍摄起来。

    我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近六旬的汉子——中等个头,黝黑的脸膛轮廓分明,一双不大的眼睛透着温暖的光芒。全身装束的户外迷彩野战服,令他看起来仿佛一株摇曳在风中的芦苇,柔软而坚韧。

    (1)、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张明云和A55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
    (2)、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等,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此文属于哪一类?
    (3)、和消息相比,通讯的语言往往比较细腻、形象,感情色彩较浓,请从(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分析。
    (4)、阅读最后三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张明云这一人物的。

六、对比阅读

  • 8.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班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 , 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节选自袁宏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①盖:车盖。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②挂:这里表示放弃的意思。③进贤冠:古代冠名。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④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来谈/天山 B、四时备/风烟 C、界之仙都/解衣 D、未复有能其奇者/相步于中庭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语段(一)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有何作用?
    (4)、语段(一)(二)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作文

  • 10. 请以“这里的风景真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