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9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19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断升级,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下列事件中,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的是( )
    A、日军进犯卢沟桥 B、德军入侵波兰 C、德军入侵苏联 D、日军偷袭珍珠港
  • 2. 学习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刚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③开罗会议规划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3.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表数据说明(    )

    爆发时间

    持续时间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中国抗日战争

    1931年9月18日

    14年

    3500多万

    60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

    6年多

    9000多万

    4万亿美元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发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②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③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4. 20世纪上半叶,人类历史上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拍摄了许多关于一战与二战的影片,以下影片所反映的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有(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 5. 某学生对二战期间发生的四次重要会议进行梳理,制成表格,并在图中标注了会议地点。图表中会议名称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 6. 1943年7月的一天,希特勒颓丧地坐在戈尔唱机旁。与希特勒颓丧情绪密切相关的事件有(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②法两斯轴心围集团开始瓦解    ③北非防线的崩溃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7. “……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的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B、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 C、西方大国称霸世界的企图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 8. 1944年6月,盟军实施“霸王行动”计划,发动世界战争史上迄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这次战役(     )

    ①是遵照德黑兰会议的决定发动的        

    ②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③是在法国的敦刻尔克地区登陆的        

    ④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 在这次会议中,“苏、美、英三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此次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德黑兰会议 D、华盛顿会议
  • 10. 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中国是世界强国 B、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中国会打败日本 D、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 11. 2019年是二战全面爆发80周年,小华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进行了整理。以下示意图中①应为(      )

    A、  《慕尼黑协定》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大西洋宪章》 D、德国突袭了苏联
  • 12.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于(   )
    A、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中,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

    ①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②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③在巴黎和会上“分赃”不公  ④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5. 据1938年欧洲某国报载:“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我”是下列哪国人(    )
    A、德国 B、英国 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
  • 16. 1942年,英美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虽然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但为了共同目标,他们互相配合支援。此次“联合”的共同目标是( )
    A、推行绥靖政策 B、摧毁法西斯 C、规划战后格局 D、建立联合国
  • 17. 历史场景再现历史事件。以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历史场景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直接相关的有( )

    ①美国珍珠港海军突然遭到日军飞机的疯狂轰炸

    ②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达成共识并合影留念

    ③盟军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发起大规模登陆战役

    ④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游说斯大林对日作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8. 2019年是二战爆发80周年。下列著名战役,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柏林战役

    ③不列颠之战    ④莫斯科保卫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
  • 19.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事件和结论,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

    序号

    事件

    结论

    莫斯科保卫战

    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珍珠港事件

    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

    诺曼底登陆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灭亡

    德黑兰会议

    影响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20. “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建立 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21. 以下能佐证“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史论的史实有(    )

    ①中国组织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②中国战场牵制大量日本军力

    ③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    ④美军在中途岛对日军作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2. 1941年6月22日3时30分,德军在东线从黑海至波罗的海的整个正面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长的告德国人民书中力图向德国人民和全世界解释这一新冲突的必要性。“这一新冲突”是指(    )
    A、突破马奇诺防线 B、德国空袭不列颠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苏德战争的爆发
  • 23. 史学家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以下中国参与的行动能体现为建立和维护“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有(    )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诺曼底登陆     ③开罗会议     ④赴缅远征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4. 2015年,世界各国通过多种形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下关于这场战争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是帝国主义之间掠夺与侵略的非正义战争
    ②战后确立的凡尔赛体系暂时维护了世界和平
    ③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
    ④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5. 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这里的“它"是指( )
    A、莫斯科战役 B、中途岛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珍珠港事件
  • 26.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地区分史实与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①台儿庄战役歼灭日本军队一万多人    ②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③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27.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影响之间逻辑关系成立的有(    )

    史实

    影响

    ①1940年7月,不列颠之战

    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②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国军事同盟

    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

    ④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28. 历史研究应坚持用材料说话。阅读《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读出的信息有(   )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5年8个月零8天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3年10个月零17天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8日

    1945年9月2日

    3年8个月零26天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13年11个月零16天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9日

    1945年9月2日

    25天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战场与世界其他战场相比,持续时间最长

    ③战争波及地域广、卷入国家多、持续时间长,在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29. 丘吉尔在1946年3月5日的演说中指出:“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使地球上这么多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被及时地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他认为,只是由于“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才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对丘吉尔上述言论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这次大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 B、“不明智”指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C、“恶人”指德国法西斯 D、“这次大战”以三国同盟的战败而告终
  • 30. 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最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库尔斯克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列宁格勒战役
  • 31. 这是关于二战期间的某次事件的评价:“没有一个人曾料到日本人竟敢以如此罪大恶极的方式侮辱美国的威力……大家立即团结起来,一致支持总司令罗斯福。”这次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中途岛战役
  • 32. 1941年12月,《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指出:“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峰,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是(    )
    A、中日两国实力过于悬殊 B、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 C、日本停止对重庆的轰炸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
  • 33. 二战中某国际文件指出:“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该国际文件是(    )
    A、《大西洋宪章》 B、《波茨坦公告》 C、《开罗宣言》 D、《慕尼黑协定》
  • 34. 阿德勒在《世界文明史(下册)》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划分为三个阶段(见下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由第一阶段朝着第二、第三阶段转化的根本原因是( )

    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1939年至1942年末

    德日法西斯国家获得胜利和扩张

    第二阶段

    1942年末至1943年

    法西斯同盟国在各个战场开始反攻

    第三阶段

    1944年至1945年

    反法西斯同盟国取得最后胜利

    A、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C、美国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 D、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 3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历史事件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德黑兰会议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 36. 阿德勒在《世界文明史(下册)》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划分为三个阶段(见下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由第一阶段朝着第二、第三阶段转化的根本原因是(    )

    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1939年至1942年末

    德日法西斯国家获得胜利和扩张

    第二阶段

    1942年末至1943年

    反法西斯同盟国在各个战场开始反攻

    第三阶段

    1944年至1945年

    反法西斯同盟国取得最后胜利

    A、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C、美国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 D、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历史事件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德黑兰会议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 38. 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虽然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但为了共同目标,它们互相配合支援。此次“联合”的共同目标是(    )
    A、摧毁法西斯 B、规划战后格局 C、建立联合国 D、结束美苏冷战
  • 39.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记载:“12月7日,星期日,在首相别墅,我的美国客人——无线电收音机中——九点钟的消息:日本进攻美国。”这段回忆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阿拉曼战役 B、不列颠之战 C、中途岛战役 D、偷袭珍珠港
  • 40. 在“二战”期间的中国参加了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下列会议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 41. 如图所示战役给二战带来的影响有(   )

    ①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了东西夹击之中

    ② 英国得以保存下来,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持久战

    ③ 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极大提升战胜法西斯的信心

    ④ 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判断题

  • 42. 开罗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三、材料分析题

  • 4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懦弱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二战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临。“美英盟军抢滩登陆”、苏联军队抢先占领柏林;面对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规模的反攻……

    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

    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亿)

    参战人员(亿)

    伤亡人员(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3000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1.1

    0.9

    40000

    (1)、材料一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后来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
    (2)、材料二中“美英盟军抢滩登陆”的事件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苏联对日宣战”是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上作出的决定?从材料二中体现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对此你有何感想?
  • 4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侵占太平洋地区示意图》(右图所示)

    材料二:抗日战争简表

    消灭日军

    军民伤亡

    经济损失(按 1937 年比值折算)

    150 多万人

    3500 多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1000 多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5000 多亿美元

    材料三:……20 世纪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成为新的世界秩序的受益者。……二战,中国则从世界政治舞台的边缘跃入中心地带,抓住了机遇,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其中获得了重要地位。——摘编自王建朗《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

    (1)、指出右图中A、B两处在二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其对当时的世界战争形势不同影响。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请列举能证明这一结论相关史实两例。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原因。